冯欣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国“面孔”与多国“基因”
Chinese “Face” and Multinational “Genes”: A Review on Film Born in China/ Feng Xin
《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照
《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 in China)于2016年8月12日正式在中国上映,这是迪士尼公司旗下专门摄制自然纪录片的子公司迪士尼自然(Disneynature)2008年4月22日成立以来,首部将国家地域放入片名的电影作品,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首部早于美国上映的影片(2017年4月21日在美国上映)。面对自然题材不被看好的中国电影市场,该片能在观众们的各种争议声中获得6633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截至10月7日)[1],且在上映首周就打破了纪录片精品《海洋》在中国创下的自然题材电影周票房纪录,实为不易。但凭此也并不能简单得出“同样是动物题材电影,故事片一定会在票房上比纪录片占据优势”的论断。从各种媒体上刊载的观众评价来看,不论对该片的影像风格、叙事还是解说词、配音,基本上都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并非某些媒体上所言的“零差评”。意见的分歧,实质上来自于影片的“混血儿”特质。这部以中国动物为主角,打着中国导演的名号,放着中国明星的声音,印着“迪士尼自然”的标识,散发着BBC气质的“混血儿”作品,因其自身携带的多国基因,而显得格外复杂而有趣。
首先,《我们诞生在中国》有其明确的价值与市场定位。该片作为世界自然电影制作品牌公司“迪士尼自然”(Disneynature)的作品,其价值内涵与市场定位决定于该公司的创建初衷。2008年4月22日,迪士尼总部选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宣布成立了“迪士尼自然”,作为原迪士尼影视公司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专门开发、收购和生产制作投放全球电影市场的“自然纪录电影”(nature documentary films)。迪士尼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 (Robert A.Iger)说:“Disneynature 是我们期望未来几年里在公司各个业务领域以及全球范围树立的概念。并且,我们希望这些电影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自然世界的美丽与脆弱。”在迪士尼的宣传网页上,迪士尼自然公开承诺:“观看首映场《我们诞生在中国》,迪士尼自然将以你的名义向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捐赠票房,用以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并为中国雪豹建立新的保育项目。”[2]事实上,1995 年以来,迪士尼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为110 个国家的 650 个项目提供了超过 1100 万美元的资金。无疑,“野生动物保护”“珍爱自然”是“迪士尼自然”电影的价值定位。
《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照
成立“迪士尼自然”影片部门的创意,来自于另外一部世界著名的动物自然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当《帝企鹅日记》摘得2005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时,时任迪士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Bob Iger)不禁想起迪士尼长期以来动物自然电影的拍摄传统与世界影响力,甚至觉得《帝企鹅日记》“应该成为一部全球放映的迪士尼电影”。于是,“迪士尼自然”诞生了。其实,推动“迪士尼自然”成立的关键在于鲍勃·艾格看到巨大的市场利润空间,《帝企鹅日记》以800万美元的投资预算最终赚到了10倍于投资的票房。所以,“迪士尼自然”一成立就有自己的投资规格,一部打有“Disneynature”出品字样的电影通常预算在500~1000万美元之间[3]。《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投资正是1000万美元,在国际市场算不上高投资影片。而迪士尼自然部“低成本高回报”的市场预期需要靠观众的接受度来实现。在动物自然影片的创作与销售上,迪士尼拥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及相应形成的故事模式。从20世纪中叶开始,迪士尼陆续推出十多部野生动物题材长片和短片,并冠名为“真实生命历险”系列,销往全球。以短片为例,仅1968年就拍了《鼬鼠的家庭》《野狼的家庭》《美洲狮的家庭》《鹿的家庭》。即便是迪士尼第一部动物自然电影,1948年的《海豹岛》,即是讲“家庭故事”的。纵观迪士尼出品的所有动物题材自然影片,其目标观众定位都坚定地指向家庭和孩童。
第二,《我们诞生在中国》继承了迪士尼电影惯用的主题与故事模式。米高梅公司曾经购买了《小鹿斑比》的小说版权,想将其拍成真鹿出镜的电影,最终因为难度太大而告以失败。后来他们将版权转卖给了迪士尼,迪士尼用动画形式将这个动人的故事搬上银幕, “家庭”“孤儿”与“历险”的元素让该片大受欢迎。动物形象与人类情感价值观念的叠加,创造出了一类颇受观众欢迎的影片。迪士尼发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随之创作了“真实生命历险”系列。而2008年迪士尼自然成立以来发行的绝大多数动物自然电影,都以拟人化的故事情节为主要情节,在《非洲大猫》《熊世界》中“母爱的伟大”被书写得淋漓尽致;在《黑猩猩》中“父爱使孤儿重获新生”令观众感喟;在《猴子的王国》里,“乌鸦变凤凰”与“夺回失陷的领土”的故事也能使观众看得荡气回肠……同样,“家庭”“伟大的母爱”“叛逆少年”“冒险”等内容被分别放置在《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熊猫丫丫、金丝猴淘淘、雪豹达娃为主人公的故事中。
《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照
即便从声音层面考察,在迪士尼动物自然影片发展历史上也是有传统可循的。20世纪20年代末,有声片步入影院,声音为动物纪录片增添了戏剧色彩。1930年代迪士尼出品的《动物园里的早操》和《动物园里的游戏时间》短片,就为动物的一举一动配上了音乐,仿佛动物在按照节拍而动作。这种模仿迪士尼动画片而取得的戏剧化效果对观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迪士尼自然出品的《红色翅膀》《黑猩猩》《猴子王国》以及《我们诞生在中国》,都有至少一段类似音乐MV的环节,当可爱的动物(动作)与为之贴身打造的音乐完美配合时,观众也会禁不住想随之舞动。角色化的明星配音,也并非《我们诞生在中国》首创。《熊世界》(2014)中小熊斯科特的部分段落里便出现了角色化的“自言自语”;配音演员在《猴子的王国》(2015)里,为几只重要的猴子角色进行了拟人化的声音演绎。但相较而言,《我们诞生在中国》角色台词分量过重,在画面表意清楚明确的情况下还配有旁白,就显得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照
迪士尼的故事模式面对大众,尤其是低龄观众,在观众的影响层面上,与我们常看的BBC科普型动物纪录片、法国的审美型动物纪录片的故事讲述方式均有不同。BBC是冷静、客观,以传达科学知识为重点的讲述;法国则诗意优雅,很少旁白,以运用高科技手段得到的“缩瞳式”画面和唯美动人的配乐共同形成强大的艺术力量来感染观众。迪士尼此类影片则更接近纪录剧情片,强调通过动物故事,唤醒人类对自我价值的确认[4]。“自然创造着最美丽的故事。我们在 Disneynature 中的角色,将是用激情和热情向世界各地尽可能多的人讲述这些故事,”迪士尼自然在法国总部的负责人让-弗朗索瓦·卡米莱里先生说,“通过与最出色的野生动物导演合作,我们将呈现前所未见的大自然,帮助观众发现我们这个世界难以置信的美,同时还要了解我们的后代将要面临的挑战。”[5]拟人化的自然故事,本身就带有童话般的动人力量。“萌萌哒”的动物形象和普世的家庭伦理价值相结合,配以生存艰辛的现实,在移情换位的心理之下,人类维护共有价值的本能被激发出来,因而才会为野生动物的生存之“艰”而心动,为银幕上“达娃”的死而惋惜,为“达娃”的孩子最终有没有被救助而焦急……当观众产生了这些情愫,即证明了故事讲述的成功。所以,迪士尼的动物自然电影无论怎么换主角,主题永远是有关“家庭”“亲情”的。这种人类伦理价值关照下的动物故事,也总是套路化的,比如讲母子之情、家庭的重要性,前者往往演绎出“母亲”的无私与自我牺牲的故事路数,而后者则发展出“孤儿”“冒险”等故事模型。
迪士尼动物故事模式很容易被儿童接纳,孩子喜欢家长就喜欢,这是一个简单的消费需求原理。而国内观众中有一部分是抱着看动作大片或者uedbet全球体育片的心态去影院和《我们诞生在中国》相拥抱,所以观影后觉得失望就在所难免。
第三,《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结构框架来自于BBC纪录片模式,这是《我们诞生在中国》作为大银幕电影,却让观众觉得大电影观感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制片人有三位:罗伊·康利(Roy Conli)、布瑞恩·里斯(Brian Leith)和菲尔·查普曼(Phil Chapman)。罗伊是本片的第一制片人,他也曾是迪士尼与漫威联合出品的第一部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的制片。而后面两位人物对于该片来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们不仅以制片人身份出现,同时还出现在联合编剧的名单上。布瑞恩·里斯和菲尔·查普曼两人曾经作为搭档,制作出曾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三项大奖的纪录片:《美丽中国》。前者,作为BBC的资深制片人、撰稿人,自然纪录片方面的代表作有《刚果》(Congo,2001年,3集)、《美丽中国》(Wild China,2008年,6集)、《野性阿拉伯》(Wild Arabia,2013年,3集)、《人类星球》(Human Planet,2011年,8集)等,是BBC拍摄《美丽中国》时的总制片人。而后者菲尔·查普曼,也是BBC重要的自然历史纪录片制片人和导演,他本人有着自然科学专业背景,还是名洞穴研究专家,除了《美丽中国》,其在BBC的自然纪录片代表作还有《大裂谷:非洲的狂野之心》(The Great Rift: Africa's Wild Heart,2010年,3集)、《龙还活着·第一集〈执政的爬行动物〉》(Dragons Alive,2004年,3集)。影片首席摄影指导贾斯汀·迈奎尔(Justin Maguire)同样是《美丽中国》的担纲摄影。他们因为经历过《美丽中国》的制作,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顺理成章地成为这部展现“神秘大陆”珍稀动物作品的重要创作成员。
《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照
BBC工作人员带来的《美丽中国》式经验,使得《我们诞生在中国》不仅在结构大框架上,甚至具体到某些画面的风格都非常相似:全球俯瞰视角、穿插式的讲述、对时间与地域的块状分割……甚至像 “丹顶鹤仰天长鸣”“中国印”等细节性视觉符号的使用上,也如出一辙。影片先确定了三个不同种属的动物家庭,然后用四季的划分来对素材做物理时间上的分配。在(开篇)春——夏——秋——冬——春(尾声)的时间线索上,三个家庭的故事被依次讲述,其中只有大熊猫丫丫和美美的故事在“夏”的段落里被省略。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故事长度相对均衡,而冬季故事则相对最短,这正好也反映了野生动物生命活跃性的节律。BBC 惯常的结构就是地域故事分块叙述,每个大段落之间喜欢用环境空镜做转场串接。毋庸讳言,《我们诞生在中国》因为故事的分散,从而造成冲突戏不足;三种动物角色里,除了雪豹捕食和争夺地盘能够带给观众紧张感之外,大部分内容走“萌宠”路线,所以整体上该片在戏剧冲突与视觉的震撼上远不如前作《非洲大猫》《黑猩猩》和《猴子的王国》精彩。尤其后两部片子,因为角色故事集中统一,矛盾冲突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得以充分铺垫和展开,大电影观感就更为强烈。
《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照
当然,事情往往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并非单纯沿袭某一种创作路数,而是由多种“基因”相互作用,杂糅综合而成为今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样子。细究之下,可以看到在BBC的大框架之下,影片对迪士尼《非洲大猫》手法的延用,如将配角动物的故事填充在每个季节段落里,用以丰富故事层次和画面,同时展现自然环境生态的构成;导演陆川用带有中国民间传说气息的“仙鹤说”,将四季轮回的故事包装圆满;更不用说来自世界各国的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们的分组协同工作……这一“多重基因组合”的特点,从另一个方面恰好说明,全球自然电影制作大牌公司在“环境保护”“动物保护”价值层面上的相互认同。不论是BBC自然历史部制作的系列纪录片《行星地球》,还是法国自然生态纪录片诗人雅克·贝汉的《海洋》,开放与包容使得“迪士尼自然”动用全球营销引擎,将其改版、收购、创作的动物自然电影推广到全世界。“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是动物自然电影永恒的主题,只有在这一主题之下,动物银幕故事才能实现精神价值追求与商业利润追求的双赢。
现在,因为《我们诞生在中国》,有更多的中国影人加入到野生动物电影创作的世界级团队中来,并将以此影响到全球观众,使之认识、热爱并支持保护中国的野生动物,这才是该片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1] 统计数字来自国内票房数据网http://58921.com/film/5718/boxoffice
[2] 迪士尼自然官网http://nature.disney.com/born-in-china
[3] 迪士尼自然的维基百科页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sneynature
[4] 《我们诞生在中国》到底是不是纪录片,也是该片映后争议热度很高的一个话题。导演陆川说该片不是纪录片,而是动物电影;但在美国boxoffice票房网站以及维基百科的各种相关报道中,都将此片以及所有迪士尼自然出品的动物电影列入到纪录片之列。如果遵循迪士尼自然成立的初衷,从2009年上映的《地球》到今年的《我们》总共七部电影(Wings of life未在全球上映),里面既有BBC系列纪录片《行星地球》改版的《地球》,又有法国雅克·贝汉的《海洋》(减缩版),而这两部作品都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纪录片。鉴于此问题的学术复杂性,或将单另撰文讨论,因篇幅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5] 《迪士尼发布电影新品牌——DISNEY NATURE(迪士尼自然)》,转引自神奇一刻网站http://www.disneybox.com/blog/2008/04/disney-launch-new-brand-disney-nature/
*冯欣: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何美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2016年第11期 总第14期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2016年第11期(总第14期)目录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