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在北京民族剧院成功首演。戏剧家焦菊隐说过,中国式的诗意挖掘,中国式的诗化表达,最终将走向具有中国艺术血脉和中国美学特征的诗化现实主义。在笔者看来,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的舞台意象是诗化现实主义的注脚,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幅风景画、一幅风俗画、一幅风情画。一乐一重天,一舞一千年。整台演出立体式地勾勒出中华儿女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画卷,努力用艺术形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图片来源:“中央民族歌舞团”微信公号)
穿越古今的神奇想象
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设定一位当代青年作为戏剧人物来“引线串珠见纵轴”,让整台节目更加顺畅和具有逻辑性。当代青年翻开手中的书,引导观众进入历史长河……观众看到舞台上的一切,可能是他手中的书,也可能是他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节目以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探寻中华文脉为线索,带领观众沉浸式地走进三个篇章,一起“聆听融通古今的历史共鸣”“触摸美美与共的万疆画卷”“走进同心共筑的美好家园”,通过艺术形式演绎基于共同家园、共同身份、共同名字、共同梦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作为创演团队中一位90后uedbet全球体育工作者,文学撰稿及主题曲《寻迹千年》作词人张安琪在接受访谈时,深感此次创作的责任重大。无论是面对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还是具有70多年历史的中央民族歌舞团,感觉自己很渺小也很年轻,立志带着敬畏和深耕之心完成创作。她希望带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让各族同胞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开启一场融通古今的千年文化之旅。一方面体现在舞台叙事逻辑中,试图打破时间线性叙事逻辑,通过设计“当代青年讲述人”的戏剧角色,用“古今对话”方式串联篇章,让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共美、大好河山与美好家园共情、历史回响与时代强音共鸣。另一方面表现在主题曲《寻迹千年》上,观众会在具有电影画面感和叙事感的主题曲中,回味这部原创音诗画所带来的感动。
晚会的创作团队熟稔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生动地表达这种历史感,并赋予历史以当代意义的阐释,整台节目的细节之处都看得出创作者对相关历史和文化的追寻。
每个时代都涌动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艺术。我们总爱引用克罗齐的那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来强调历史书写与时代环境的相互作用,却往往忽略其背后对艺术家演绎历史与创造力的强调。而对于回溯历史的创作,艺术家对历史素材的组织方式,也往往反映出创作者对时代社会环境的热忱回应,而创作者若有能力让观众有效接收到创作者注入艺术表现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无疑会获得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
宏达精妙的编导结构
总导演董雪海在介绍该台晚会时,道出了此次创作上的艰辛。首先,它并不是不同民族歌舞乐“1+1”叠加热闹欢快的浇模复制,而是按照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合众为一,吸收更多的表现形式,节目呈现更加丰富。比如内容上多处采用古今共鸣的方式,融合具有当代审美意趣的表达手法,艺术化地体现出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使观众能在古今文化的交相辉映中,汲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力量。其次,充分发挥中央民族歌舞团在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的特色优势,将民族器乐、舞蹈、唱腔等进行跨界共融,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呈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旨,体现出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文化,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还有在主题创意方面,更强调作品的柔性叙事能力,让观众在共有的中华文化精神、共情的历史文化记忆、共通的人文情感价值中,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意涵。
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旨在从uedbet全球体育视角讲述“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通过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提取文物古迹、历史典故和千古佳话等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转化,创编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并形成晚会架构。其中“玉之共色”的女子群舞《玉色》,展现了玉文化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舞者以玉璧为型,呈现琢璞成玉之意,以灵动风姿点亮玉石的温润之光,晕染开数千年的美好传承之墨,绘就一幅以熠熠玉色光耀中华文化的审美画卷。
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分为“序幕”“尾声”以及“古今共鸣”“万疆共美”和“家园共筑”三个篇章。篇章之间一个个华彩的段落是充满盛世图景的韵律表达,这种独特的编创结构并不围绕单一的线索展开,而是存在多条叙事线并行的状态,表现为“多重时空”“主题并置”“对话式复调”“对位式复调”等多种形式。整台晚会共计14个节目,包括民族歌、舞、乐、音乐短剧等多元化艺术形式,节目构织巧妙,以穿越古今的情景时空对话贯穿,结合人屏互动、虚拟现实等舞台技术,注重实现舞台视觉化的整体表达,共同演绎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背后蕴含的“三交”史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弘博丽雅的盛世风范
整台晚会的基调是探寻中华文脉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真实感受,它有机地择取能够体现舞台表意功能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性符号,比如“驼铃”“骨笛”“铜鼓”及古诗词等,用讲述一个当代青年寻迹千年文脉、融聚千年力量的故事来谱写歌、舞、乐的艺术华章。节目充满了国潮古风的历史想象与文化肖像,进而呈现出生动唯美的舞台画面,引领观众沉浸式地体验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歌唱家腾格尔作曲并倾情演唱的《你我共家园》将整台节目推向了高潮,以“五十六个民族心手相连”为主题,在4分半的时间里,用充满穿透力的嗓音柔情似水地娓娓道来。歌曲描绘了雪山草原、大漠绿洲,并融入藏族青年女歌手央金演唱的长调,以及苗族芦笙和笛子,在营造欢乐场面的同时,使歌曲的民族色彩更加丰富,展现了辉煌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
舞台设计摒弃了过于繁复的布景道具,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虚实结合,形意互补,最大限度地体现舞台空间的“这一个”,让节目和人物有机地融合式呈现,舞台调度自然地向观众传达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设计者从共绘一幅画卷的理念出发,以大的弧形屏幕为底,以多组移动的条屏作为中前景,通过结合节目编排变化形成不同位置,切割出不同的舞台空间。视觉上给观众传递出当代与历史,以及历史上不同阶段的人物之间、地域之间的对话。流动中的大开大合又能随时变为开阔的舞台空间,恢复包容大气的舞台气象。因此,舞台上的所有节目兼具形象和抽象之美,表达了各个民族在各历史时期日常生活的状貌。笔者坐在民族剧院里,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线性叙事正被视觉、听觉的综合空间所取代,用情用力地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徐疾有致,细腻且温情,观众接受的自主性、交互式张力被凸显出来了。
笔者在观演中发现,作品中有越来越多的戏剧元素融入其中,而非单一情绪型歌舞渲染或形式创新、理念与情绪的个性表达。这种带有音乐剧形式感的融入,又完全属于民族艺术表演的范畴,并非狭义的简单加减或移植,会在当代舞台艺术表演语汇中衍生新的“共情力”,扩张出更丰厚的表现空间。融入新鲜元素的原创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让人看到中央民族歌舞团经过多年发展,在拥有大量作品创排经验积累后,正在探索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这是创作上的更加成熟,也体现出新时代民族艺术工作者希望更多地用自己的方式,开辟更宽阔的舞台创作空间,更深刻地反映这个时代的宏大主题并愿意积极实践。舞台创作,并不惧怕奇思妙想的创意表达,惧怕的是没有相应的生动达意,没有鲜活的艺术形象而消解基本有的内涵。
当我们谛视这台演出时,就会有很多欣喜所得,面对“日啖百味”审美品位各异的欣赏者,不同类型的观众都能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中,找到一个或是几个心灵共振的触碰点,能激发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就好像是在积攒与观众的回眸次数,当积攒到足够多时,皆可能相映成趣、交相辉映,作品就更容易直抵人心。当艺术真正温润每个人的心灵时,就找到了创作的成功秘诀。
(作者:金浩,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