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潮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
  • 怀乡书写的总体脉络和主要特色(周新民)

    当下怀乡书写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与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时间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文学与故乡更为高远的书写境界。

    2025-01-23详情
  • 解读巴蜀历史密码的文物故事——读赵川荣长篇小说《金印》(李明泉)

    让鲜活的文物人和故事,更为生动地走进了大众视野,通过丰富的人物和故事,展示了巴蜀文化的魅力。

    2025-01-23详情
  • 红色文化在民族文学经典中传承与传播(黄晓娟)

    通过民族文学经典的传播,红色文化得以跨越时空,在开放式的相互转换与生发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体与集体的桥梁,从而在新时代语境下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1-21详情
  • 中国文学:在丰饶的生活现场生发诗意(张鹏禹)

    新世纪文学尤其是新时代文学所形成的新传统与新经验,正形塑着当下与未来的文学格局、文学走向。

    2025-01-16详情
  • 闻一多:传统的诗与诗的传统(颜同林 何婷)

    闻一多诗歌的生命力,既有对传统的诗的独特的创造性转化,也有诗的传统的源头活水,两者构成了生生不息的内驱力,使之成为了中国新诗史上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

    2025-01-13详情
  • 呼唤“新西部文学”出场(邹赞)

    基于特殊的文化地理和地缘政治位置,新疆文学在主题表达、题材内容、审美特质与空间诗学的建构维度,对于询唤“新西部文学”的出场有着重要意义。

    2025-01-07详情
  • 故乡、直觉与新手法的尝试——兼论贾平凹长篇小说《河山传》(杨光祖 李艳)

    贾平凹通过书写洗河、罗山、呈红这样一群人,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样貌,用小说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思考。

    2025-01-07详情
  • 麦家长篇小说《人间信》文明的差异和家族秘史(孟繁华)

    这部作品讲述了富春江边双家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样貌,写中国农民的劣根性和前现代乡村文明的诸多弊端。

    2024-12-24详情
  • 文学批评对话意识的自觉——评《“四叶草”论丛》(邢建昌)

    聚焦文学经典与文学传统,关注创作现场与文坛生态,以新鲜活泼的话语方式,呈现文学世界的斑斓图景。

    2024-12-19详情
  • 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文学创作新局面(廖令鹏)

    作家的创作与人民的生活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要把心灵之美、信仰之美、梦想之美写到人民的心底里,更加真切地体验文学与现实的交融

    2024-12-17详情
  • 鲁迅与国学续话(孙郁)

    鲁迅与国学,及其文本背后的“暗功夫”。

    2024-12-17详情
  • 新时代文学批评和研究如何重获生机(徐兆寿)

    重新认识我们的先祖文化,并且反思现代文明,重新进行新的创造,然后,以这样的新的思想引导文学的发展。

    2024-12-13详情
  • 从书斋走向田野——评《田野之眼——视觉时代的人类学纪录片》(李明泉)

    一部运用阐释学、文本研究、视觉思维等方法,探讨人类学纪录片诸如影像记录、文化深描、民族志的发展历史、创作观念、形态建构、叙事美学、文化书写等一系列核心问题的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的学术专著。

    2024-12-09详情
  • 接桐城文脉 展皖籍风采(孟繁华)

    《学而书系·皖籍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辑》第一次集中展示了皖籍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的整体风貌和风采

    2024-12-03详情
  • “为推动社会前进而拿起笔来”——评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杨辉)

    柳青的创作精神和文学遗产启发我们,小说家要有宏阔的历史观和清醒的现实关怀,要在密切关注现实中充分发挥文学的经世功能和现实意义

    2024-11-28详情
  • 日常生活的价值与尊严——曹文军《逆旅行人》读后(汪政)

    道在日常。这是生活的哲学,也是文学的律令。

    2024-11-28详情
  •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略评江苏青年作家城市题材近作(马兵)

    本文结合几位青年作家城市题材的近作略作解说,以期呈现他们这一代地方性知识与视野的常与变。

    2024-11-26详情
  • 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一部中国文学史,也是各民族文学交相辉映、相互滋养的历史。

    2024-11-21详情
  • 用虚构笔法“活化”敦煌(刘大先)

    《敦煌》融合了空廓豪迈和慷慨悲怆,形成了一种粗粝、大气、恢宏、壮阔的语体风格,这部小说把敦煌“活化”了。

    2024-11-21详情
  • 长篇小说《如何是好》:直面“生活的真”,把善意留在内心(傅建安)

    对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与精神出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体现出对青年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充分展现文学的疗愈功能。

    2024-11-18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