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与平静——杜菲的艺术生涯_理论前沿_政策理论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绚烂与平静——杜菲的艺术生涯

2015-07-26 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国华 收藏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让•雅克•卢梭

  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围绕对于“人”的如何进一步解放,如何让“人”更自由,欧洲的文化艺术领域都在不停地作出探索。这样的变革也同样体现在欧洲的画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接一场的轰轰烈烈变革在欧洲画坛上不停地发生着,特别是法国的艺术圈,它已经成为整个欧洲艺术发展的轴心。

杜菲夫人像

  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印象派在巴黎风起云涌,无论是宗教绘画还是学院的写实体系,对巴黎的画家们束缚作用越来越小,艺术家们开始强调自我、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他们不再想只是安分守己当一个画圣母的工匠或者规规矩矩地给贵族和富人画一些优美的自然。追求人性自由的渴望和工业社会成型后对世界的重新认识,在他们内心里点燃了一把火。他们开始肆意地去表现自己的观察对象:歪曲的人物、夸张的颜色、东倒西歪的线条。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极端,但又似乎吻合了时代脉动的节奏。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中又出现了一批令人惊异的作品。我们知道几十年前,正是在法国的秋季沙龙上,印象派开始大放异彩,不过这批作品比印象派画家们走得更远。如果说印象派画家们对写实和传统仍然有暧昧的话,那么以马蒂斯、弗拉芒克、杜菲为首这批年青人则完全放弃了细腻笔触、深入刻画事物的传统做法,他们同时也摆脱了对于自然主义的依赖,转而去表现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通过使用大色块和豪放的线条,人物由简单和扭曲的线条构成,色彩单纯而又饱满,使得整体画面显得夸张而又自由。总之相比较“正统”,这些画家的创作手法显得过于任性而为,或许也因此他们被称为了“野兽派”。

  作为野兽派的主要成员,与马蒂斯一样,杜菲在真正开始自己的创作不久后,就开始对于传统艺术手法感受到不适应。并且这位艺术上的先锋,还把自己的才能扩展到了挂毯、壁画、布料图案设计以及陶瓷制作上,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多元与先锋型的艺术人物。不过与马蒂斯相比,这位同样在艺术领域成就了大名的艺术家,早年的生活更为艰辛一些。

  早年求学

  1877年,杜菲出生于法国北部滨临大西洋的城市诺曼底。这座城市后来因为成为二战期间盟军的登录点而名满全球,不过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特别突出的城市。杜菲的父亲是一位依靠经营金属商店养活全家的小商人,由于家里人口众多,收入有限,日子过得不怎么宽裕。但是天性乐观、热爱音乐的父亲,却时常给家人带来美妙的音乐。这不仅培养了杜菲的乐观性格,也为他绘画当中强烈的音乐感埋下了伏笔。

  在14岁时,杜菲便成为了巴西咖啡进口公司的职员。不过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喜好,每天晚上八点钟在结束自己的工作后,他都会去听市立美术学校的夜课。在夜校学习期间,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使杜菲在打下了坚实的学绘画基础。很快,他就娴熟地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挤在租住的地下室里,他以自己的父母和亲朋作为描绘对象。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则走出屋子在在甲板、海滩、乡间小道、农舍庭院中,架起画板描绘令人欢愉的自然景色。

  在1900年,一个人生的转机到来了,杜菲得到了一笔1200法郎的奖学金,前往巴黎波拿巴路美术学校学习,在莱昂•博纳画室学习绘画。不过很快杜菲就对学院的艺术风格丧失了兴趣,他也经常对学院的教学体系保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在官方组织的范围之外工作,学院这种完善体系的教学与造就艺术家的独创净胜往往是不相关的”。他也几乎不去卢浮宫,对于那里展出的大多数古典大师绘画,他都敬而远之。但是,对于印象派绘画的风格,他却表现出了迷恋。对于梵高、塞尚表现出了痴迷。在这段时期,他热衷于对光和色的研究,用带有明显的印象派手法描绘巴黎市街和家乡诺曼底风光。1901年,他入选法国艺术家沙龙,展出了一幅《勒阿弗尔的黄昏》,就采用了明显的印象派手法表现了自己家乡的风景。不过,随着创作的深入,杜菲却发现自己开始找不到真实的自我。他问自己,“仅以现在我所有的,我如何能表现出对象是什么,而不是我所看的外表?在我之前存在的是什么,是我的实在吗?”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开始进入了自己艺术的全新时期,一个真正开启他自我独特艺术风格的时期。

杜菲 《有水罐和鱼的静物画》约1923年 布面油画 38.5x46.5cm

  走进野兽派

  1904年,在离开美术学院后,马蒂斯创作了《豪华、宁静与肉感》。这幅取材于现代诗人波德莱尔的诗歌《西苔岛之游》的创作,展现了艺术家强大的想象能力。虽然技法上受到了印象派点彩手法的影响,但画面最终呈现了一个和过去都不一样的景象:弯弯曲曲的阿拉伯艺术式的线条与平涂的色块,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图景。它也为马蒂斯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崇敬。也正是在这幅画的启发下,杜菲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一次转变,“我懂得了全部绘画道理,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来的神奇想象力,印象派的现实主义失去了对于我的魅力”。

  于是,杜菲毅然决定放弃他的早期风格,再也不画布丁——西斯莱式的海景,转而以马蒂斯的色调去画带有装饰味道的马路以及非常生动的野外跳舞会。1905年,他也与野兽派的其他成员一同参与了秋季沙龙。《挂着旗子的街道,勒阿弗尔》便是杜菲转变风格后一幅较为成熟和出名的代表。在这幅绘画里,旗帜被夸大了好几倍的,占据着画面很大的面积;而下部那些人物形象,则看上去是那样矮小,与旗子形成鲜朋的对照。把旗子的色块也被当成了画面重要的构成要素,由红、白、蓝的条块所组成的法国国旗,既加强了景的华美与节庆气氛,同时又在画面上产生抽象的几何图案意味。杜菲显然对于写实主义的表现毫无兴趣,他感到没有必要确切地表现那一面面旗子是如何挂在两边的房屋之上。这些旗子似乎是透明的,在左下角的旗子上我们可看见两个人物清楚地映透出来。令人称奇的是,该画虽然采用野兽派的大色块平涂,但色彩效果却并没有节日的那种热烈感,而全画的基调也是如此。画面的白色并不真那么白,而是被轻淡的灰色所减弱,这使全画具有某种庄严感。这幅面,其实是画家在乎面上进行的几何构成实验。

  跃升为野兽派代表画家并没能阻挡住杜菲探索的脚步。他开始更加仔细和深入地观察身边的一切:树木、河流、人像……并着力表现它们外观和体积的多样性,并学习引入了自己对塞尚大量的研究,创作了《绿树》、《拿波里坦的渔夫》等作品。形象质朴,偏几何化,色彩冷峻、节制。

  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的融合

  20世纪20年代后,杜菲的作品愈加不同凡响了。在成为野兽派代表画家后,他并没有停留脚步,而是进一步变革,将更新的立体主义元素引入自己的画面。他常常以大片大片的色彩覆盖画面,有时颜色涂得跑出了形象之外,有时候又没涂满,色与形互不干扰,还能彼此呼应。物体的形象也变得更为简化和赋予更多的含义。这种独特的处理方法也被许多人名之为“杜菲样式”。这一时期,杜菲的艺术走到了最高点。代表作有《牧场》、《赛船》、《赛马场》、《交响乐队》、《有水罐和鱼的静物画》等。画家从自己的观察中精选了几种确切的物体,例如棕榈树、栏杆、船体、贝壳、小提琴琴身、餐桌等,他使它们具有特点,成为自己艺术语言标志性符号,并赋予其更多其他含义的手段,不断向观者呈现自己更为立体的思考,以无可比拟的科学态度和纯熟的技巧安排画面,发掘着观众的想象和智谋。

  例如,观看这个阶段杜菲的速写《赛马》,我们会惊奇地看到他删去了一切使我们高兴的东西。画面上只剩下几把椅子,一、二个小点便已把剧场里熙熙攘攘的观众表现出来了。杜菲运用碳精、中国水墨、黑色或彩色的油质、胶质颜料,准确迅速地作出记号。或许人们说那不过是速写,只是这些速写的线条一旦画了上去,便永不更改了,就像速记打字一样的明确和肯定无误。并且不能他又像日本画家那样,有着落笔就准的把握(强调波涛翻滚的笔触,松树皮的皴法,贝壳的闪亮,枝叶的茂密)。另外,也没有任何人像杜菲那样,从不因此而拒绝去继续不断地观察可视世界,以修正和丰富自己。《有水罐和鱼的静物画》则是其于1923年完成的另一幅具有代表性作品。此时的杜菲已经年近五十,正处于个人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在这幅绘画中,他则如同普鲁斯特一样,坚持研究意外的收获。他以蓝色为底色,以平涂和几何线条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一景。梨、水罐、放在餐盘中的鱼以及它旁边由神秘白色线条描绘的不明物体(又或许是白色餐布),构成这幅既紧张、躁动,又安静、秩序的画面。色彩具有野兽派的特征,形式却是立体主义的。所有的东西都似乎具有清晰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是非常模糊的。既像现实静物写生,又像是画家对于一场正在发生的、餐桌后男女主人公正在性爱场景的描绘。画家通过线条和颜色,直接向我们转达他的情绪。而我们也能看到杜菲在向我们展现那些普通不过现实场景时,始终在提炼预料不到的变化。他不仅仅只是想让我们看到一个物体,他更想让我们看到他的内心。这幅绘画也让我们看到了音乐对他的影响,那些看似没有逻辑的线条,也像一首歌曲的音符一样,起伏不定,为我们展现一个与生命有关的律动。

杜菲《威尼斯》1938年 布面油画

  染织、设计、壁画

  正如前文提到过的,除了绘画外,杜菲在染织、设计、壁画、陶瓷等其他艺术形式方面也有很多的建树。最初或许是迫于生计,杜菲转向雕刻和染织装饰,他还涉足过服装经营。1909年,他认识了服装经营者保罗•普瓦雷。普瓦雷使他得以独立地进行染色和织物绘画活动。杜菲为普瓦雷设计的棉织品装饰画《令人苦恼的颜色》后来也成为一件非常出名的作品。之后他又创作了壁画《电》和《从巴黎通往圣阿德莱斯和海边的路》之中。后一幅画是他装饰维亚尔医生住所的,在该画中,杜菲把正在变化着的东西完美地固定在不可避免的绘画空间里。成功地表现出在流逝的时间方面的幻想。不过,他不是采取印象派的手法,描绘出阳光照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某一时刻的光感,而是使我们看到以他自己为核心的整个一个时期的进展。

  只是,杜菲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努力,丝毫没有损害自己的艺术,反而能够相互生辉。可以说,在这些其他艺术形式面前,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一位对外部具有极其敏锐感觉画家的心境。杜菲还为彼鲁西尼——费利叶绸缎店工作。1937年的万国博览会,他完成了电子宫的巨幅装饰画(10米高,60米长)。1939年,二战时期,他完成了植物园的猴园壁画和夏乐宫吸烟室的壁画《塞纳河》。

  “杜菲样式”

  纵观杜菲的艺术漫长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难将杜菲纳入一个固定的流派中去,这可能也是艺术家自己的愿望,因为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想获得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永远也不想画地为牢。杜菲在少年时期已经可以把古典主义大师传下来的精妙写实技法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他并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他不停地突破自我与改革做法。先后游走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等,直到创造出独特的“杜菲样式”,迎来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时期。只是杜菲并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即使步入晚年创造力衰竭后,他仍然不断学习,他又从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纯化色彩,简化构成,风格又为之一变。

  作为一个艺术家,杜菲也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在他看来只有以最新鲜的热情,愉快地进行创作时,才能产生杰作。每天早晨醒来时,他都会忘掉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成为面对生活与世界而充满了神秘感的孩童。虽然到了晚年,疾病加深了他的幻觉。但他仍然努力使得他全部身心都集中在艺术创作上。不过,他并没有将艺术变成绝对的东西。对于他来说,绘画是高级活动的一种,是与其它人进行交流,给予他人精神食粮的方法。并且杜菲丝毫不把荣誉放在心上,但是在他的暮年,人们到处给予他的赞扬已使他声望无加。在去世的前一年,他在日内瓦看到了自己作品的大型回顾展。

  1953年3月23日,杜菲在他弗卡尔基埃的乡村住所辞世。同年,他的回顾展在巴黎举行。

  杜菲走进中国

  近期以来,随着王中军花天价买下梵高和毕加索的作品、王健林买下毕加索和莫奈的作品,法国经典绘画大师的作品在中国的收藏圈中也引起了热议。作为世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经典艺术大师的绘画,标志了欧洲走向当代社会进程在美术领域留下的脚步。这些经典作品进入中国,不仅仅表示在财富的秤杆上,中国的砝码在增加,也表明了中国人对世界文化愈来愈开放的态度。

  作为野兽派代表人物,杜菲也走进了中国藏家的视野。由于杜菲对艺术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会不定期举行他的艺术作品回顾展,他的影响力借此在中国传播开来,也吸引了不少中国高端藏家的视野。例如上文提到的《有水罐和鱼的静物画》,就是被中国的收藏家胡蓉女士珍藏。胡女士原来是一位资深的外企高管,现为一个家族基金的管理合伙人,投资收藏以欧洲古典油画和中国当代水墨为主。由于生长于艺术世家,从小接触音乐和绘画,对古典艺术情有独钟,并对收藏有独到的见解和极佳的鉴赏能力。而类似胡女士这一背景的人群正在成为中国收藏界新的主力。

  提到杜菲在世界的影响力,我们还不得不提到法国的Fanny Guillon-LAFFAILLE做出的贡献。LAFFAILLE女士出身于艺术品鉴定世家,其父Maurice LAFFAILLE法国著名鉴定师,对艺术家杜菲有着最权威的研究,其编写的Raoul DUFY艺术家终身图录成为目前国际上鉴定该艺术家艺术品真伪的唯一标准,大多数关于杜菲的鉴定书也由她开出。

  虽然杜菲离开我们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不过,他的艺术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杜菲用他专有的艺术样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绚烂之极,又平静异常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既属于杜菲,也属于全人类!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