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座无虚席成常态,书城里随处可见席地而坐、正如饥似渴阅读的人们,书吧、自助图书馆遍布全城,地铁上到处都是手不释卷的乘客。谁能想到,如今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淀,阅读已经成为令深圳人骄傲的习惯,早已融入了深圳的灵魂,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由来已久的读书热
大厦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就出现了“读书热”。作为最早向公众报道深圳“读书热”的记者,光明日报驻深圳记者站原站长易运文在各界普遍聚焦深圳经济成就时,始终关注着深圳人的精神生活,这一关注,就是26年。
“1989年刚来深圳的时候,很担心这里会不会是真如外界所说的‘文化沙漠’。”易运文回忆。带着这样的疑虑,他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并不是这样,深圳人其实很爱读书。
“那时候的老图书馆常常人满为患,新华书店的销量也很好。后来又在调查中发现,深圳人均购书量其实是全国第一的。”“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成为当时读书热潮的真实写照。为此,易运文专门写了一篇报道,没想到,这个“第一”一直坚持了25年。
易运文认为,深圳“读书热”与市场经济分不开。市场经济下的深圳外来务工者居多,市场竞争激烈,因为害怕落后和淘汰,人们纷纷钻进图书馆充电,以知识来提升自我。1993年,《光明日报》同时刊登了北京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的照片,北京图书馆的门庭冷落与深圳图书馆的座无隙地对比强烈,引起了很大反响。
1996年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市(今“书博会”)给易运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山人海,像过节一样,从来没想过深圳人对读书是如此热爱。”那次盛况空前的书展创造了包括成交额、订购量在内的七项纪录。
读书,让深圳更美好
读书的热潮已经形成,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将其引导上新的层次。2000年11月,在多方的努力下,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了。年复一年,深圳人用定力将这份执着传递下去,给11月赋予了深深的文化情结。16年间,读书月已从首届的50项活动、170万人次参与,成长为今年的943项活动、逾千万人参与。
据相关报告显示,2015年深圳居民日均读书(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62.53分钟,比全国平均值多43.77分钟;持图书证读者数量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第一;年人均借书量第一……这些一个又一个关于读书的第一,让深圳人骄傲,也让这座城市受到尊重。
“读书月让‘爱读书’成了深圳的文化名片”,谈起读书月,易运文认为,“以读书为荣”是深圳人普遍的价值理念,阅读已经变成深圳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一样,“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坚持不懈,对读书的尊重已经化成深圳的气质,每个人都有强烈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自觉”。这种氛围也影响了易运文,每天他都会花很长时间阅读,深圳读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是他的另一身份。
“读书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多益处。文明程度和经济结构的合理程度是正相关的。有文化作底蕴,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有了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平台。另一方面,文明程度的提升能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城市的治安、就业、法治等方方面面都会受益。深圳今天的很多成绩,都是抓读书带来的甜头。”易运文说。
“用大气压制浮躁,用优雅驱除粗俗”,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因读书而改变,因读书而更美好。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