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非遗”优雅步入当下生活_文艺微评_文艺微评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uedbet全球体育微评>uedbet全球体育微评>正文

古老“非遗”优雅步入当下生活

2016-03-23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收藏

  传统苏州宋锦织就摩登箱包,成为了“国礼”;有着180余年历史的扬州香粉品牌联姻古老的扬州 漆器,以 时尚“妆容”重返“少女时代”;承载着木板水印技艺的一页页信笺、一枚枚藏书票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深受uedbet全球体育青年追捧……近日于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的“江南百工———首届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不仅令人看到近百个“非遗”项目勾勒出岁月静好的往日图景,更令人看到古老技艺原来还可以优雅地步入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

  更多的文化故事,还在被“宋锦”讲述着

  2014年11月于北京举办的APEC晚宴上,与会嘉宾及配偶身着“新中装”亮相,所用面料恰为宋锦;去年于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博会和春夏男装时装周上,宋锦服饰走上国际T台,成为中式服装的代表;紫底暗花的手袋、红底白梅的钱包、藏青色几何纹样的披肩……如今,更多的中国文化故事还在被宋锦讲述着。宋锦,宋代末年发源于苏州,以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闻名,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被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宋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其中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之独特技艺,使得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尤为丰富。相比其他丝织品,宋锦柔软且坚固的质地决定了它强大的实用性,它适用于任何能想到的用途,也经得起反复洗涤。结合传统制作工艺和现代审美观念,人们看到宋锦被频频应用到箱包、服装、家纺、工艺品等众多领域,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近两年,有着180余年历史的中国化妆品“老字号”谢馥春不断突破原有包装,以时尚“妆容”实现华丽转身。其联姻扬州漆器,当家产品鸭蛋粉被装进采用点螺工艺制作的漆器盒里,一推向市场就备受关注,销量骄人。据悉,这一品牌未来还打算将扬州玉雕、扬州剪纸等当地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为传统产品注入时尚元素。谢馥春1830年始创于扬州,用料天然、研制考究的“谢馥春‘香、粉、油,制作技艺”是江苏省“非遗”。2005年,全新“谢馥春”回归,以东方美妆为定位,试图挖掘自身“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回归传统文化。

  70多年前,张爱玲在名作《金锁记》开篇,把记忆中的月亮比作“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70多年后,朵云轩不仅以信笺深入人心,还以藏书票、中国书画复制精品等多种形式拓展着水印版画语言,实现了木板水印这一国家级“非遗”的盈利。工业时代,朵云轩纸品所采用的纯手工木版水印技艺最是令一众uedbet全球体育爱好者惦念。这是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以简单的工具、复杂的技艺,通过“勾描”、“雕版”和“水印”三道纯手工工艺程序,将中国书画作品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再现出来,达到“乱真”的效果,还特别在江南温暖湿润的地理气候环境中形成典雅、秀润的风格特征。与此同时,“画须大雅,又入时眸”的制笺传统,也令朵云轩与时俱进创新着图样。2011年辛卯兔年,于朵云轩学习木版水印的几位青年版画家设计了多枚以兔子为主题的藏书票,有的走起小清新水彩路线,有的略带卡通风,没想到在市面上供不应求。2013年癸巳蛇年,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年轻的传承人郑名川设计了以蛇为主题的象形藏书票,以形似大篆“癸巳”的连理枝与灵蛇组合,令人耳目一新。

  借助创意设计,延续中国传统文化DNA

  代代传承的“非遗”技艺,在往昔的岁月里都曾是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织造的宋锦、云锦、蜀锦,是穿在人们身上的;徽墨、歙砚、宣纸的制作,是为了读书写字;做风筝、剪窗花、画年画,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乐趣……可惜,如今大多数“非遗”正尴尬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陈旧、刻板的代表站在了流行文化的对立面。

  有业内人士认为,古老的“非遗”与时下的流行文化之间并非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非遗”若想在今天真正得以传承,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亟待从静态、封闭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面对现代社会更广阔的都市生活空间。“非遗”技艺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挖掘。借助创意设计,重新输入流行元素,昨天的“非遗”今天可以成为大众化的文创产品,受到潮流的追捧。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探索“非遗”项目的产业化之路,其文化DNA才能得以动态地保护、抢救、传承和发展,真正融入日常生活的肌理中。

  观点

  “非遗”对接产业,有些底线要坚守

  邱春林

  “非遗”的产业化,要一分为二地对待,不能一刀切。

  我国曾经出台针对“非遗”的独特保护方式———生产性方式保护,为的是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所谓的“活态”,是指“非遗”技艺不仅仅存在于极少数传承人的身上,而是能够通过生产实践,使技艺得以真正施展,并转化成可流通的物质产品,产生价值。

  “非遗”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提出与“非遗”的产业化不无关联。然而,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不是所有的“非遗”项目都适合采取生产性方式保护。

  国家鼓励采取生产性方式保护的“非遗”项目仅限于原先即是以生产实践的方式存在的,有着商品经济属性的这一部分“非遗”项目。它们本身具有产业化历史和需要,自古以来就是交换的商品,具有消费对象、消费行为。像这样的“非遗”项目,是可以继续保持其文化形态,往产业化方向发展的。

  而对于生产实践属性不强的那些“非遗”项目,我们需要审慎对待它的产业化。皮影即为一例。过去皮影作为皮影戏的道具而存在,现在如果把它单独用于生产实践,变成可以销售的工艺品,而非戏曲演出的一种道具,等于说是将它从皮影戏演出的文化整体中剥离出来,变成了独立的文化现象,我觉得这样的“新生事物”就不能被视为“非遗”保护的对象了。保护皮影戏,是要保护皮影戏演出的这个文化整体,当然它也包括道具的制作、保存。又如庙会、丧葬习俗里或是带有民族禁忌的一些“非遗”项目,它们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情感、习俗而存在,我们更不应该在短时间内对它横加干预,刺激它的产业化,而是需要尊重它原本的文化属性,让它顺其自然地发展。

  有些“非遗”项目的核心要素恰恰在于它的视觉形式。对于这种“非遗”项目,时尚化或许并不合适,它们自古以来的视觉形式哪怕在今天看来不合时宜,却恰恰是需要人们加以保存和传承的。比如苗族刺绣,蝴蝶、花卉、月亮、山川、母亲等都是常见的图案,用色也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在城市的年轻人看来,这样的形式语言可能略显土气。但苗族刺绣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级“非遗”,正因其图案、色彩记载的是整个民族的历史,形式语言本身就是“非遗”项目的核心,所以不能对其盲目改变。当然,用苗族刺绣的手法也可能绣出都市景观等其它题材,绣出来的作品却不是作为“非遗”的苗族刺绣。时尚是时尚了,这种对接其实是对“非遗”的伤害,远离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宗旨。

  不过,也有不少“非遗”项目的核心要素不是造型、色彩、图案等形式语言,而可能是它的制作技艺。对于这样的“非遗”项目,我们在创新时不妨胆子大一些。比如陶瓷中的龙泉青瓷,作为“非遗”,其核心要素是胚和釉的配制以及烧成技艺,最终呈现出美如青玉的青瓷特质,至于它的造型要素倒不是那么核心。因而我们完全可以用龙泉青瓷传统的烧制技艺,烧制有着时尚化造型的青瓷,它的灵魂没有改变。又如苏绣,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商品化历史,其艺术形式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图案一直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用苏绣尝试绣制新式图样是可行的。

  “非遗”产品的时尚化包装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只有赢得更多民众的心,“非遗”才能更好地实现活态传承。但在涉及具体的“非遗”项目时,我们需要理性地思考它原有的文化属性、形态,尊重它原来的样子,让其合理地衍生,而不是盲目创新、颠覆式改造。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