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塑,都存在由西方的、东方的文化符号堆积而成的现象,西装配瓜皮帽,如同搭积木,误把模仿西方城市雕塑和流行艺术所营建的西洋景当成世界性,错将表现古代生活情境雕塑而营建的“明清一条街”当作继承传统。因此,罗马立柱、裸体雕塑在小区里立起来了;戴瓜皮帽、拉黄包车的雕塑在街上“跑起来了” 。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政治口号催生了大量文化价值内涵不高的行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城市雕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华民族历来是创新的推动者,是产生四大发明的伟大国度,只是在近代,由于闭关锁国,创新驱动机制曾一度失灵,中国无奈落后于世界,但这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插曲。时代风格的创造是中国以新的面貌崭然于世界的重要标志,它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摆脱愚昧与封建、执著追求民主与科学的体现,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精神的展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国梦理想的体现,它是时代风格的魂之所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其中城市雕塑是其重要的元素,它是城市精神、城市灵魂的符号与象征。它的非实用性决定了其应当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自主地借鉴学习吸收世界各民族一切优秀文化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共通性,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种世界性,所以,城市雕塑实现民族性彰显世界性的关键要素在于弘扬中国精神。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城市雕塑不过一百年的历史,能否体现中国精神是衡量百年城市雕塑优劣的首要标准。回顾城雕史,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雕塑成了他们宣扬殖民主义统治的手段, 1890年立于上海的《巴夏礼铜像》就是佐证。直到上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刘开渠为代表的雕塑家们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建立起中国人民自己的纪念碑雕塑。 《伍廷芳像》 《孙中山像》 《一二八淞沪战争纪念碑》等皆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新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从时间上可以用两个30年来概括。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老一辈雕塑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艺术创作,出现了大批朴素的具有政治热情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其中不乏具有很高艺术性、成为那个时代坐标的代表作品,如北京的《农展馆群雕》 、广州的《解放纪念碑》 、沈阳的《胜利向前》等;二是改革开放30年,在这一时期,时代思想解放,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广大雕塑工作者以崭新的姿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先进文化,讴歌时代,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尊重艺术科学发展的规律,创作了大批风格多样的城市雕塑,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风貌,如深圳的《开荒牛》 、青岛的《五月风》 、唐山的《李大钊》等。
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实现小康,追寻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雕塑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百姓审美情操的展现,更是先进文化的标记与载体,人民精神生活的指南。在价值取向多元、西方意识形态涌进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双重背景下,如何在城市雕塑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2015年,据中国雕塑院、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和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的联合普查统计表明,全国661个城市已竖立起7万多件雕塑,其中83 %是近35年来创作的,虽然不乏精品力作,但尚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雕塑作品思想精神取向不明确、混杂,艺术性不高,创造性不够,相互模仿,题材形式雷同,工艺与工程制作粗糙;也有些作品与城市社会文化历史空间、心理空间、精神空间缺少内在联系,与建筑空间不协调,缺少将雕塑纳入城市建设的具体规划之中。大规模的城市化背后的功利主义,它的最大特征就是短期化,根本问题是在创作导向上没有文化价值体系的支撑,只能根据“残留的记忆”和“个人的兴致”选取“文化” 。
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塑,都存在由西方的、东方的文化符号堆积而成的现象,西装配瓜皮帽,如同搭积木。在一个雕塑作品上划分各个局部所象征的、所指代的内容,构成不伦不类的“中西合璧” 。有的是放大的玩具模型或是巨大的工艺品,最终成为搁置于城市空间的摆件,误把模仿西方城市雕塑和流行艺术所营建的西洋景当成世界性,错将表现古代生活情境雕塑而营建的“明清一条街”当作继承传统。因此,罗马立柱、裸体雕塑在小区里立起来了;戴瓜皮帽、拉黄包车的雕塑在街上“跑起来了” 。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政治口号催生了大量文化价值内涵不高的行活。文化是各个时期的历史积累,好的城市雕塑具有相对的永恒性,而短效功利引领下的廉价的、雷同的雕塑,正如舞台背景,昙花一现。近年来,城市雕塑越做越高,体量越做越大,数量越做越多。不少超大型的城市雕塑内容空泛、形式简单,水平一般,徒有大构架而缺乏灵魂。各城市的雕塑形式雷同,没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指向。城市雕塑管理机构分工不明确,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建设规划部门、城雕委、城雕办以及企事业单位,均各行其政,缺少对城市雕塑整体规划,缺少城市雕塑的文化定位、空间布局和时间安排。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城市雕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首先,我们要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以“中国精神”为核心理念的城市雕塑理论,以发展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文化定位、空间规划、时间安排、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以及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等方面多加强研究,使城市雕塑的建设适应与引领城市文化的建设。第二,系统地研究、整理反映着影响和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人和事作为创作题材。第三,必须以“中国精神”为指导思想,科学创新城市文化管理机制,形成城市管理者、艺术指导机构、艺术家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第四,加强雕塑人才队伍结构的调整,要建立贯彻“中国精神”的城市管理者、规划师、建筑师、雕塑家、设计家、理论家、工匠等多学科专家一体的城市雕塑队伍。城市雕塑家必须以中国精神为核心,把个人灵感和艺术家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紧密地将自己的艺术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地将个人的艺术才华融入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洪流中。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艺于民,才能在贴近生活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繁荣。一个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应该在领会中国精神中寻找创新的动力,在社会变革的实践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寻找创作的题材和灵感,使城市雕塑真正成为人民的艺术。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