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背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时刻的决策过程和勇敢斗争的歌剧《八一起义》,可谓一部优秀的原创民族歌剧。作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事件,八一南昌起义过程复杂、人物众多,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对其进行全面概述确实是一个艰巨的挑战。编剧王晓岭与导演黄定山等主创,倾注全部的创造热情,以高度的责任感,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成功塑造了革命领袖人物的英勇形象,进一步拓展了歌剧艺术表现的边界。
乔羽先生在谈到民族歌剧创作时认为,它最好能做到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该剧即是如此,全剧通过打开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宝库,运用当代审美意识进行全局观照,洞察民族气质、审美偏好与文化心理,构建起一个易于理解且深受欢迎的民族歌剧作品,在艺术上实现了令人称道的创新和探索。笔者姑且从“三声”,即枪声、歌声、心声三个角度来总结笔者的观剧感受。
“枪声”彰显了该剧的“战争味和火药味”。全剧通过各幕次的叙述和音乐表现,将打响起义第一枪之紧迫危急的时代氛围和革命者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贯穿始终。那一声枪响不仅是起义的信号,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革命的决心。从序曲开始,历史画面和字幕就为观众营造了革命即将爆发的时代氛围。随着钟楼的大钟敲响和接下来的合唱《怒火在风雨中燃烧》,观众可以感受到革命者们对民族苦难的深深同情以及奋起反抗的决心。周恩来的《拿什么拯救苦难同胞》进一步刻画了领袖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对革命的迫切期盼。第三幕中,景芸的独唱《我要枪》展现了其参与革命并准备作战的坚定意志,个体的勇敢姿态与集体行动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第十一幕中,起义消息泄露,周恩来等革命者迅速决断。曲目《凌晨两点准时出击》透过歌词传达出起义行动加速推进,增添了打响第一枪的紧迫感。此外,第十幕中朱德宴请敌军指挥官,以及后续赵福生向敌军告密等情节,也对起义前夜的紧张情绪进行了艺术再现。“按时起义”的口号和最后周恩来果断地扣动扳机,都有力展现了革命者的希望和信念。最终,三声清脆的枪响和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剧终曲呈现了起义成功后革命者对未来的展望。
“歌声”体现了该剧的“歌味、人味、情味”。“歌味”体现在该剧贯穿始终的歌剧思维中。全剧用41首曲目体现出“音乐性的戏剧”和“戏剧性的音乐”之艺术品格。从中,我们还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和可爱,感应到了时代的紧迫呼喊,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觉醒、信念以及人民对党的爱戴和支持。戏剧创作中,为人物赋予深刻的个性与生命力至关重要。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尤其需要遵循这一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在革命史诗的叙述中,领袖人物不仅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命运更是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此类题材的uedbet全球体育作品中,创作者在再现革命斗争场景的同时,还要赋予领袖人物形象以鲜活生动的艺术表现,在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之间做到平衡。该剧中出现的20多个角色,大多是有史可查的真实历史人物。作品不仅成功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邓颖超、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还十分注重利用歌剧的优势,通过音乐的力量加强领袖人物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地表现他们的独特经历和个性,使角色的内心戏更加深沉动人。比如毛泽东的运筹帷幄、周恩来的坚定与审慎、贺龙的果敢与转变、邓颖超的支持与牺牲等,都借助适当的场景和音乐得到了充分展现。“情味”则体现了这部作品的人性关怀。剧中,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二重唱《相伴一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美好爱情和相互扶持,彼此间的深情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哑巴和景芸的爱情也十分纯真。他们之间没有言语交流,却通过眼神和行动表达出对彼此深切的情感。他们的爱情让观众得以感受到战火纷飞中人性的温暖。这些爱情线使得剧中角色更加立体饱满,更能引起观众共鸣,使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
“心声”是这部剧的“言外之味”,即江西戏剧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和勇气。该剧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江西文化和宣传部门的有力支援,也是江西省歌舞剧院不懈努力的成果。虽然该院在转制后面临演员匮乏、缺少资深创作者等困难,但在艺术探索的路上,他们从未止步。该剧就是在杜欢院长的带领下,大家边完善初始剧本边寻求资金支持,最终在众多艺术家的协力下打磨而成的。正是这种坚毅前行的“心声”转化为了整个创作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当然,一部新作难免还会有不尽完美之处。如演员的表演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此外,角色间的互动和关系发展也需要更富有层次,以增加剧情的动态性和戏剧张力。相信经过打磨后的《八一起义》必将在中国歌剧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作者:靳文泰,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副编审)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