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儿童节了,如今的节日大都充满商业气息,六一国际儿童节当然不会例外,况且孩子的钱还特别的好赚。但令人纳闷的是,这两年如此火爆的电影市场,却好像刻意忽略了儿童电影这块蛋糕。这里所指的儿童电影并不包括卡通片,指的是真人演出的儿童电影。
《应声阿哥》由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君正、严婷婷编剧,通过对儿童心灵的挖掘,展示出一种特有的诗意和哲理,于1982年上映。
近10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国产儿童电影上映。别说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就连逐渐步入青年行列的“90后”,也几乎没有什么国产儿童电影的记忆。儿童电影市场怎么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呢?原因大概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国产儿童电影的市场化转型完成的不好。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例,儿影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这个厂出品的影片,如《霹雳贝贝》《小刺猬奏鸣曲》《红象》《应声阿哥》《我的九月》等,几乎部部堪称精品。但是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市场的滑落和经历2000年以后的电影产业市场化,儿影厂的辉煌不再。
到了1999年,儿影厂和北影厂等8家单位合并,之后成立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从这时起,儿影厂本就不多的儿童影片的生产任务,转由集团下属的第三制片公司承担。到2005年,以第三制片公司为基础的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成立。此后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基本只作为出品方挂名出现了。
儿童电影的市场化,确实是一个专业且困难的工作。中国的电影市场现在还处在类型片开发的初期,大部分的制片公司只擅长一到两个类型的影片,对儿童电影,几乎都没有成功的开发经验。加之严重的跟风现象,儿童片这样的陌生市场就更鲜有人尝试了。
因此,儿童电影的市场急需从业者们进一步的认识和发掘。其实和青春片一样,儿童电影在国际上一直都是一个投入低、产出高的品类市场。任何一个年龄段的观众,都需要能和他们产生共鸣的作品。尤其是儿童阶段,从思维到行为,再到生活方式与心理状态,都与成年人有着巨大的差距。即便是合家欢式的电影作品,也很难全部满足他们的观影需求。在各种类型片元素已经被压榨殆尽的时候,儿童电影反而是一片市场蓝海。
其次,儿童电影创作本身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其中最为凸显的是创作者的心态。在很多电影人的心目中,儿童片是拍给小孩子看的东西,这个品类在行业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此外,很多参与创作儿童电影的从业者,其创作动机也不怎么纯粹。一批以评奖、补贴为目的的功利性作品应运而生。这些年其实不是没有儿童电影的创作与生产,而是大部分儿童电影由于品质原因根本无法登陆院线。而这类作品多了,必然也会挫伤发行方和投资方对于儿童电影市场的信心。在排片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一个电影品类一旦让从业人士有了刻板印象,是非常难以扭转的。即便有一两部不错的儿童电影在这几年中出现,也会被那些“劣币”所驱逐。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儿童电影制作的难度。它需要更多的前期创作时间与精力。特别是在剧本创作中,编剧和导演需要深度接触和了解当下的儿童生活,从中发掘故事、创造角色。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找到将自己的创作思维传达给儿童观众的巧妙途径。这些都需要创作者们投入巨大的精力来完成。但是现在短平快的电影市场,这些投入很难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于是,儿童电影面临无人问津的风险。这就需要投资人和发行方给予儿童电影创作更多的信任与宽容。因为除了赚钱之外,电影人毕竟还承担着一定的文化责任。
其实,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往往不止能打动孩子,同样也可以感动成人。这样的亲子观看体验,是人生中十分美好的回忆。电影人们,为观众创造这样的观影体验吧。因为当这个愿望达成时,你也一定有盆满钵满的回报。
(文/何厚今)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