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要找一个特别著名的文化传播的案例,人们一定会想到“刘三姐”!她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文化形象,也是享誉全球的广西文化品牌。
毫无疑问,这一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值得好好地梳理一番。
近日,彩调剧《新刘三姐》《刘三姐》先后进京演出,献礼建党百年;“刘三姐文化与广西戏曲发展研讨会”6月5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主办单位有五家,规格很高,它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
有多少个“刘三姐”
“刘三姐”本是广西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有很多故事、歌谣流传,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群众对歌之前都要到刘三姐的灵牌前烧香,祈求保佑对歌获胜。“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相传就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2006年,“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刘三姐”是广西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常说传统文化要“活化”,那“刘三姐”就是一个成功“活化”的代表,不仅“活”在当代,而且在更大范围传播。要说其中的经验,那就是——离不开“戏”的功劳。
请看下面这个表:
1958年,彩调剧《刘三姐》着手创作;
196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专门举办了“刘三姐uedbet全球体育会演大会”;
1961年,电影《刘三姐》上映;
2004年,《印象·刘三姐》公演;
2005年,复排的彩调剧《刘三姐》公演;
2019年,彩调剧《新刘三姐》公演;
2021年,彩调剧《刘三姐》、《新刘三姐》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刘三姐文化与广西戏曲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可见,传播“刘三姐文化”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它在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它的多种艺术形式。
几次飞跃
具体来说,“刘三姐”文化传播关键的有以下几步:
彩调剧《刘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