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剧院 艺术的殿堂
——纪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2022年迎来建院70周年华诞。70年来,他们守正创新,不断前进,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话剧专业人才,形成了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艺术风格;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演剧学派,留下了大批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话剧艺术殿堂。
《雷雨》
1、把北京人艺建设成为一座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有特色、有风格的剧院
70年岁月荏苒,70年奋斗求索,70年艺术积淀,铸就了北京人艺的历史华章。遥想当年,新中国如旭日东升,人民的文化巨轮启航前行。1951年秋,文化部根据新的文化发展需要,提出uedbet全球体育团体专业化的要求。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和部署下,经由文化部和北京市委协商,北京市长彭真批示,决定建立话剧演出专业机构。1952年6月12日下午,在东城区史家胡同56号一座四合院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告成立。
好的剧院必须有好的领导班子。北京人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排著名剧作家曹禺担任院长,优秀导演焦菊隐担任总导演,参加过延安uedbet全球体育座谈会的战斗剧社社长欧阳山尊担任副院长,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的赵起扬担任党委书记。他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北京人艺四巨头”。建院之初,“四巨头”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以42小时不眠不休的谈话,为剧院设定了目标,那就是把北京人艺建设成为一座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有特色、有风格,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享誉全球的剧院。应当说,今天的剧院,如他们所愿。
濮存昕说,“北京人艺有三宝:剧场、作品、人”。在周总理的亲自批示下,首都剧场动工,建筑材料优先取用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剧场前厅和廊柱设计周总理亲自参与。1956年首都剧场落成后,周总理批示把这座当时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剧场拨给北京人艺。而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人艺的创新发展,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大街上,首都剧场扩建工程顺利竣工投入使用,2021年一座拥有五座剧院的剧场集群——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拔地而起,为北京人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杜甫》
2、“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以300多部优秀剧目的演出,向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目标迈进
70年来,北京人艺坚持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走出了一条弘扬民族精神、体现中国美学意蕴、具有诗化现实主义传统的艺术道路。他们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始终关心人民情感和民族命运。国有大事,民有危难,他们从未缺席。歌颂新北京的《龙须沟》呈现“满台生活”,埋葬旧世界的《茶馆》体现“一棵菜精神”,反映历史文化的《李白》《杜甫》营造“诗学意境”,“洋为中用”的《哗变》《洋麻将》实现华丽转型,反映革命胜利前夜的《香山之夜》续写红色史诗……70年来,北京人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正如北京人艺前院长任鸣生前所言,“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以300多部优秀剧目的演出,向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目标迈进。
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民众口碑。改革开放之初,观众为购买《蔡文姬》的戏票曾经挤倒了剧院的围墙,而今已演出700多场的《茶馆》仍是一票难求,为买到戏票,观众带着马扎、举着阳伞,把队伍排到了两里长,网上订票,几分钟内抢光。
70年来,北京人艺坚持继承性、创造性、独特性,重视生活与艺术的相辅相成,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剧院会聚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家,在创作理念上,他们秉持焦菊隐所言“对于艺术事业的无限的忠诚”以及“戏比天大”“精益求精”的艺术信念,重传统,守明德,攀高峰,遵循舞台艺术创作规律,信守几代人共同创造的艺术规范;在创作姿态上,他们一方面赓续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发扬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革新精神,学古不泥古,创新不唯新;在创作方法上,既博采众长,吸纳和化用以斯式体系为代表的各种表演方法,同时探索和实验话剧民族化的各种演剧方法和艺术形式,坚持以塑造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有鲜明特点、有哲学美学内涵的典型的人物,让演出具有和谐统一、优美动人的艺术魅力;他们以“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艺术实践,努力创作和淬炼话剧艺术经典。
70年来,北京人艺在《茶馆》《雷雨》《蔡文姬》等剧目创造剧场传奇的同时,《李白》《司马迁》《杜甫》《窝头会馆》《玩家》等剧目续写民族艺术史诗。在京味话剧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了新京味儿话剧;在继承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对保留剧目、经典剧目、外国剧目重新解读,全新演绎,高标准、严要求下,让经典剧目常演常新,让新创剧目淬炼提纯,体现新时代民族话剧的新面貌,彰显中国气派和民族精神。
《玩家》
3、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话剧有效的海外传播,让世界感知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70年来,北京人艺重视人才培养、剧目建设、经验总结、文化积淀。既有开放的艺术视野,又有诗化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们出人出戏出经验,以“团带班”的方式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创造条件培养与剧院风格“合槽”的优秀青年演员。他们善于寻找和开掘文学资源,从“郭老曹剧院”到莫言、刘恒、郭启宏、何冀平、熊召政等秉笔写剧,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守好舞台艺术创造的第一道关。他们以优秀的导演、表演、舞美艺术等综合实力,塑造了意味无穷的系列典型形象,有些形象堪称过目不忘。他们努力做到天然灵动与雄浑大气、京味特质与中华文化、历史底蕴与现实反思、典型形象与思想哲理、经验理性与诗学意境、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有机统一。
70年来,北京人艺不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而且注重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话剧的海外传播打开文化交流的路径,让世界感知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早在1953年,《龙须沟》被日本“京艺剧团”在京都、神户演出。1980年,《茶馆》应邀赴德国、法国、瑞士三国进行访问演出,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1983年《茶馆》赴日本多地演出,1986年赴中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演出,2005年赴美国演出,2015年《我们的荆轲》赴白俄罗斯演出,2018年,《我爱桃花》赴哈萨克斯坦演出……在“走出去”的同时,以包容借鉴的文化姿态“请进来”,不仅邀请了阿瑟·米勒、查尔斯·赫斯顿、奥列格·叶甫列莫夫等国际著名导演为剧院导戏,而且自2011年始,首创“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秉持“名团、名剧、名导演”标准,9年间共邀约来自12个国家、22座国际知名院团的32部戏剧作品来人艺演出。
近十年内,北京人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以“龙马风神、骆驼坦步”的创作姿态,排演古今中外大小剧目87部,共计演出3649场,其中大剧场56部1951场,小剧场31部1698场,国内外巡演及深入基层演出41部413场。人民需要好的戏剧,人民的剧院努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人们常说,北京人艺是一座有文化的剧院,北京人艺的艺术家常常把他们的剧院形容为一个大家庭,这里名人会聚,齐心合力,为话剧艺术竭忠尽智;这里精品迭出,精彩纷呈,勇攀艺术高峰。它的历史是每一位艺术家互助前行、不断接力的足迹,它的艺术殿堂是一部又一部优秀话剧作品的持续累积。
70年初心不变,70年历久弥新,奋斗正未有穷期,信是明年春再来。北京人艺宝刀不老,必将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创造出新的艺术奇迹。
(作者:宋宝珍,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中图片来源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信公号)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