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岭上春意浓
——《青松岭的好日子》观后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出的《青松岭的好日子》,是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生活积淀、生动形象、完整结构的新创现实主义话剧。它成功塑造了新农村建设者、村党支部副书记秋歌的艺术形象。此剧主题合乎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一重大主题。
1973年上映的电影《青松岭》,尽管带有特定时期意识形态的痕迹,但是它所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所塑造的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万山大叔与钱广“夺鞭斗争”的戏剧性,还是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作为电影的编剧之一,孙德民站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历史回望反思,对现实深入思考,他以满腔热忱,续写了新农村传奇《青松岭的好日子》,此剧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青松岭的好日子》选取了一个饶有意味的叙事视角,以历史钩沉、现实呼应的方式展开戏剧叙事。时光荏苒,当年的青松岭如今怎样了?它的好日子是怎样的?此剧很好地利用了“青松岭”这个传播热点,唤起人们的回忆与关切。
此剧一开始就颇有戏剧性:淀粉厂关停了,村里人无所事事,聚集在村口等着上级派来的新书记,幻想他来帮忙想办法,把淀粉厂办下去。可是他们等来的却是主人公秋歌,她就是新书记,她一出现,就像热油里滚进了一滴水,引起了不小的响动。秋歌一进村就宣布,已向上级保证,一定关闭淀粉厂。
此剧一开篇就把主人公秋歌放在历史与现实、前进还是倒退、留下还是离去的种种矛盾境遇里,从而显示她选择的艰难、奋斗的意志,以及她知难而上的勇气。
秋歌可不是软弱的小女子,她不想纠缠往事,只想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她深爱自己的家乡——山坳里的村子。她深知开办淀粉厂只能让小部分人改善生活,而村周围的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生病的村人逐年增加。她决心运用自己所学的农业科学知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当惊蛰叔带人跑到她家里说三道四的时候,秋歌沉着冷静,态度坚定;当她得知母亲与保忠叔因情生怨的时候,巧妙地把保忠叔约到家里,使得二位老人有机会敞开心扉,冰释前嫌。秋歌还像当年那样,坐上立春的自行车后座,领着他跑遍被污染的荒地,向他讲述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二人也解除误会,携手共建农业生态园。
这是一台有生活、接地气的戏剧,人物身上流露着北方农民的淳朴直率,着力刻画了老一代人的敦厚善良朴实,年轻人的奋发有为。剧中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人物群像,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也许剧中的外在冲突并不激烈,内心矛盾却烟锁雾蒙,此剧所表现的生活之流,就像青松岭下的滔滔大河,秉天地之气,依山岩之形,一往无前,豁然有声,纵使千回百转,依然不息奔腾。
此剧突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矛盾的起因在于转换经济模式,而青松岭要进入新时代,适应新发展,必须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摆脱旧的保守意识,更新没有前景的产业格局。秋歌深刻地认识到,当年姥爷那一辈人捡榛子、卖蘑菇、倒山货,只能为个人赚几个小钱,无法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要让农民走向美好未来,必须发展可持续、成规模的农村产业经济。
此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连,让今天的人们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有历史反思,有现实思辨,有时代发展的亮点,有奋斗历程的艰难,有民族意识的深层揭示。秋歌将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紧密相连,立春也走进了农业大学,开始了专业性、科学性训练,编剧为他们的爱情发展设置了开放型结局。有远见、有谋略的年轻人成为青松岭的主人公。而老一代则放下历史包袱,解除心理负担,重拾当年的美好情感。“青松岭”的绿色蔬菜产品,线上线下销路良好,人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精心修改、打磨淬炼,《青松岭的好日子》演出水准不断攀升。在导演手法上,不断优化叙事的节奏感和心理的表现性,运用表现主义心理外化的方法,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求索予以揭示和表现。导演运用音乐语汇强化了乐观与豪迈的戏剧基调和抒情色彩,其主题音乐以电影《青松岭》的主题曲为开端,以新时代的《青松岭之歌》为结局,首尾呼应,一气贯穿,中间穿插了一系列的歌曲,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人们精神的提升,以及农业生态园的欣欣向荣。青松岭的好日子正是新时代、新农村的变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人民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满身乡土气的农民脱胎换骨,他们身上赓续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优良传统,也体现出劳动致富的美好前景和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作者:宋宝珍,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中图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微信公号)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