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剧《天渠》从创作初始到2018年被列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剧目、“2018年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作为一个研讨者、观摩者,《天渠》从现实搬上舞台一直牵动着我的心绪。
戏剧艺术塑造典型人物,离不开按照戏剧的规律,不断制造矛盾冲突,不断化解问题,逐步把剧情推向高潮,让观众从中获得感官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黄大发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极富鲜明个性的俢渠历程,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给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忠于原型,剧情流畅
戏剧摘取了俢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娶亲未成——动员捐款——开山遇阻——女儿去世——齐心凿渠,再现了黄大发用一生带领乡亲们走出贫穷的感人故事。
在团结村遭遇少见的大旱,田地干裂的困难时刻,黄大发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决心重修当年老支书徐满江未竟的水渠工程。编剧给主人公黄大发精心设计了几场重头戏:以“三碗酒”解开了徐满才心上那条过不去的坎,使老支书的亲兄弟成为他的得力帮手。以“三跪拜”打动了因放炮震炸了祖宗牌位而动怒的乡亲们,使大家齐心协力,同修水渠。为筹措修渠经费,他顾不及女儿即将出嫁,带头拿出了掌上明珠的3000元嫁妆作修水渠的捐款,为群众集资树立了榜样。
在工程到了最后关口,500米悬崖挡住了去路,施工队因为害怕而停工不干了。重任在肩,使命在前。怎么办?黄大发百感交集,“不能让多年心血付东流,不能让乡亲期盼成空守,悬崖风口我当中站,绝壁天路也要走一走!”他郑重地说出当年老支书满江大哥牺牲前给他的一句话:“命可无,渠要有,接到修!”九个字,字字千钧。身系麻绳的黄大发,毅然决然地第一个攀上了悬崖。在场的乡亲们被黄大发的英雄壮举震撼了,一瞬间群情激奋。舞台上空,垂下了许多根粗麻绳,村民们纷纷系在腰上,涌向山梁高处,完成了最壮美的艺术造型。
黄大发,不仅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男子汉,也是一个极有儿女情怀的当家人。他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心中充满愧疚。编剧为他和女儿安排了一场深情对唱,两位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字字泪、声声情,感染了全场观众。
黄大发一开始要重修水渠,乡亲们并不支持。一弯月亮,满天星斗。编导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手法设计了一场让老支书徐满江“英魂”重现梦境的场面。两代书记的深情对唱,情感交流。两代书记心心相印,肝胆相照。黄大发立下誓言:“我发誓,通不了水渠,我黄大发,拿命换!”这场戏,是整个剧的“戏眼”,黄大发的内心世界,光彩照人。这也是这个剧的戏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抽象的存在,它是要通过一桩桩感人肺腑的事例中演释出来的。戏剧矛盾冲突合情合理的设置,演员艺术化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党性的坚强,人性的善良。
演员专业,情绪到位
担纲黔剧《天渠》中“黄大发”的扮演者朱宏,舞台形象高大俊朗,演唱音域高亢明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剧艺术的传承人,朱宏在剧本的文学形象基础上,细心领会,激情投入,使“黄大发”的舞台形象更加丰满感人。他的倾心表演,也带动了其他演员的水准发挥。舞台上,徐满才、徐满江、开美、闰秀、牛金花等扮演者的表演也丝丝入扣,环环呼应,形成了众星捧明月、绿叶扶红花的艺术效果。
为塑造黄大发这个“时代楷模”的艺术典型,创作团为朱宏量身定做了数十个唱段。用极富黔剧地域特色的质感,显示了地方戏曲的魅力。特别是乡亲们几十年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黄大发唱出:“手捧一碗白米饭,心里阵阵热浪翻,止不住滚滚泪潸然,几十年修渠委屈当茶饭,几十年修渠常与泪相伴,失败摔倒陷泥潭,亲手为女筑坟山,猛然抬眼见清流,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一倾银泉万家欢!只为初衷和夙愿,我纵是心操碎,血熬干,摔断了筋骨也心甘!”这一段唱词,朱宏演唱先是“丝竹和声,弦管共鸣”,后是“珠落玉盘,圆润完美”。很有层次感。剧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有极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抵达力。
舞台唯美,视效出色
近两小时的演出,演员凭借各自丰富的舞台经验,用独白、表情、动作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有灵魂的戏剧空间。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们也跟着台上演员的悲喜而动容。“梦境交流”“悬崖垂索”“水到渠成”等等场景,璀璨的灯光,配以独特的黔剧演绎手法,与舞台上精美的屏幕背景交相辉映。
正是《天渠》剧组所有人员严谨的创作态度,使该剧在剧本、排练、汇报演出中被评价为:“编导团队以精心的剧本创作、精致的导演艺术、精良的舞美制作、精当的音乐设计、精心的表演手段,塑造了一个闪耀着‘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基层共产党员光辉形象。”
(作者:汪信山,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