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凡与“津味散文”刍议——以《一个人的野史》为例(周纪鸿)_文学观潮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肖克凡与“津味散文”刍议——以《一个人的野史》为例(周纪鸿)

2024-07-30 阅读: 来源:“天津文学杂志”微信公号 作者:周纪鸿 收藏

肖克凡,天津人,历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出版过《鼠年》《原址》《机器》《生铁开花》《天津大码头》等多部长篇小说,其长篇小说《机器》获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是蜚声遐迩的“津味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既然有“津味小说”的提法,“津味散文”的概念也就随之而出。近日阅读了肖克凡的散文集《一个人的野史》,此书是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推出的《名家散文自选集》系列图书中的一部。之后忽想起“津味散文”这个题目,今仅以《一个人的野史》为例试述如下,谬误在所难免,祈望方家指正。

肖克凡是“津味小说”代表人物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识别,他的散文是小说家写的散文,而非散文家写的散文。新时期文学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伤痕文学”开始的,小说家一般只写小说,散文家也很少碰小说。比如我所研究的“老五届”散文家群体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写过小说。而进入21世纪以来,小说家写散文已经司空见惯了。余光中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贾平凹也是一边写小说,一边写散文;肖克凡等小说家可以称其为“右手写小说,左手写散文”。小说家们所写的散文,真正把散文从老套子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散文创作的新纪元。把肖克凡与史铁生的写作对比起来看,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91年)和《想念地坛》(写于2002年),是作家感悟自我生命最为真实、最为深刻的散文。史铁生是借“地坛”来托物言志的。明写他与地坛的关系及由地坛引起的思索,实则向读者表白地坛对自己精神升华的作用;而肖克凡的散文则充满了对自己童年经历、成年阅历的回眸和对往事的咀嚼与审视。如果我们把老舍、汪曾祺、史铁生、刘一达、徐坤等看作是“京味散文”的代表作家的话,那么林希、冯骥才、蒋子龙、肖克凡、宋曙光等就可以看作是“津味散文”的代表作家。

肖克凡《一个人的野史》全书分4辑,第1辑《启蒙纪事》、第2辑《钢铁说话》和第4辑《民间的东西》,基本上全是写天津的事情;而第3辑《文学地图》,从东南的福建到西南曲靖、昭通,再到山西的“晋善晋美”、河北的“慷慨燕赵”,从蒙古高原到岭南地区和域外采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从篇幅上看,第1、2、4辑共25篇,第3辑共27篇,几乎各占一半。而我更喜欢的是写天津的25篇。这庶几可作为“津味散文”的标准范例。

很显然,肖克凡的散文创作一定程度上被其小说创作的成就所遮蔽。《一个人的野史》关注的是以自我为轴心的生活足迹,叙写自己成长、成熟与旅游考察的过程中发生的大小事件,抒写他的所记、所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最终表现的是其自我本真。郁达夫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五四”散文特征时说过,“现代散文……更是带有自传的色彩”。肖克凡的《启蒙纪事》《钢铁说话》中的21篇散文,基本上是他的自传,或者说是自传的雏形。比如在《蒙昧年代》一文中,他叙述到1961年上小学后,“每月粮食定量18斤,若干年后涨到26斤——我的体型已然显出豆芽菜趋势”。上学第一天,即被宣布为“班主席”,就是现在的班长,“8岁就进入官本位状态了”,后面写“我的官运似乎都在小学三年级里享尽了,可谓少年得志”。其他篇,如《铝的记忆》《狗不理与稻香村》《民园记忆》《祖母小忆》《记忆深处的粮食》等,是真实的记忆和回忆。正如鲁迅文学奖得主潘向黎在推介语中所说的:“请看克凡兄这位硬汉作家对生他养他城市的柔情,以及他用过人的记忆力在时间河流之上打捞起来的一切……”肖克凡真实地描述自己少年时代成长的生活,没有夸张、作假与虚构,播撒着天津这座城市的年代味道和世俗精神。

一个文学体裁的“味道”,往往是该地域的地理时空、民俗风情、性格习惯等特色的综合呈现。作为小说家的肖克凡写“津味散文”有什么特点呢?首先,他以冷静回忆打捞旧日的岁月落金,铺陈时代沧桑的光谱,用“自我表现”替代“文以载道”,以重建散文理念;第二,艺术上不太顾及古文传统,“以抒情的态度写一切的文章”,以重建诗性;第三,以天津方言为主,突出“津味”语言特色,播撒津味文化;第四,“津味散文”一般在文中自然出现歇后语或甩包袱,就像当下脱口秀中的“谐音梗”,显示出幽默质朴、轻松率真的风格。这几个方面的整合,为“津味散文”创造了一种属于天津本土 “哏都”特色的散文形式。

“津味散文”从内容上可以说是天津人写天津,讲述天津人的故事。天津人是中国民众当中一个独特存在的群体。天津人热情仗义,讲究“老例儿”;街坊邻里礼数周到,民俗浓厚,民风淳朴。天津北有盘山、独乐寺,南有渤海,市中心有九河下梢的海河穿过;城里有中国古代的牌坊、鼓楼,更有多处外国建筑、洋楼别墅等。多民族的习俗与多国的异域风情错落存在。据统计,仅天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达上千项。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有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以上代表性项目357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00余项。几乎没有哪个城市的“非遗”项目有如天津这样种类繁多、丰富多样。截至2023年底,天津老字号就有183家之多,这些都为天津人书写“津味散文”提供了源源不绝的题材。

“津味散文”是最适合文化历史大散文写作的。天津建城六百多年以来,历史发展脉络清晰,特别是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波谲云诡、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各色人物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么多的时代人物——仅仅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及总理大臣就有十几个活跃在天津,有严复之翻译《天演论》,有梁启超的“饮冰室”,袁世凯“小站练兵”,“海河之子”李叔同从海河出家遁入佛门,李鸿章题字“津海新关”,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排演话剧,曹禺1928年在南开大学开始构思《雷雨》……在那个急剧变动的时代,“有应时之人物,有先时之人物”。“先时之人物者,社会之原动力,而应时之人物所从出也。”第一台北京牌电视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个600多年的水陆大码头,特别是近代百年历史,还须看天津。遥远的历史已成为昨天,1949年,天津解放,硝烟散尽天津旧貌换新颜。肖克凡在《民间的东西》中写了《实用剪纸艺术》《风筝是蓝天的精灵》《简单的恰恰是古老的》《民间音乐主题:生与死》,写天津的剪纸艺术,写天津人放风筝,写天津歌舞,写天津民间的丧葬习俗等等。通篇散发着天津的“味道”。肖克凡津津乐道于天津卫的风俗习惯、“非遗”项目里的“人情世故”。肖克凡采用“先我及物”的方法,裸露自己的情怀,是一位书写自我、表现自我并且只倾吐自我情愫的写作者——一个绝对的自我主情主义者。他的抒情大抵是直接抒情,由里向外写,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写滦河时,他套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朗诵词——“朋友,你见到过滦河吗?你见过滦河那奔腾不息的场景吗?尤其天天喝着滦河水的天津人,请你们在节假日里到上游去看看真正的滦河吧,那是一条真正具有生命的河流,在那里很可能获得对生活的重新理解。”在前往北戴河的路上,肖克凡感叹道,大海乃是无数条河流的汇聚。海水咸,河水淡。有俗语云:“咸中有味,淡中香。”肖克凡的“津味散文”为天津本土散文的繁复宏阔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美国诗人佛罗斯特说:“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显然,地域性对于作家的个性形成和塑造至关重要。就写作而言,地域性经验可能会构成叙事的源头性力量。任何一个人从他出生开始直到生命的终结,无不带有其出生地和成长地的印记。作家的人生“出发地”,往往就是他写作的“回返地”。对肖克凡来说,天津不仅仅是他的家乡,其中独特的地理风貌、世情习俗、历史、现实和文化积淀,已经融入他的生命肌理之中,成为滋养个体生命与写作生命的精神空间。

肖克凡作为天津出生、天津成长的“津味”作家,他的散文具有明显的“哏都”特色,幽默、反讽、自嘲、轻松,语言随心所欲。肖克凡的《一个人的野史》写自己的“笔墨江湖”。从名称上看,把自己在祖国大地,甚至包括世界各地的行走记录为“野史”,充分体现出天津人的幽默、风趣和自嘲的元素。纵然是非常严肃的题材,读起来也举重若轻,又不乏机智幽默口语的加入,使人们感受其活泼有趣的风格,引人深思,会心一笑。天津人的脾气秉性跟别的省市很不同,他们的幽默、自嘲、反讽、正话反说等等,是很多外地人一时理解不了,也难以接受的。然而,这就是天津人的“味道”。所以,“津味散文”具有以上这些特色,是非常自然的,肖克凡自然也不能例外。

近年来,地域性写作蔚然成风。天津作家在地域性写作方面独具优势,肖克凡的散文,代表着“津味散文”的一个方面。既有深厚多样的地域性、地理性基础,又有源远流长的人文性、民俗学积淀。因此,“津味散文”创作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天津有理由,也有实力发展成未来散uedbet全球体育苑的一方重镇。多年来,天津报业副刊的加持和坚守、助力为“津味散文”的繁复雄起壮大提供了广阔的阵地。打从远处说,一百多年来的报刊余音袅袅为“津味散文”提供了前世因缘和展示舞台。而孙犁先生一边创办《天津日报》副刊“uedbet全球体育周刊”等版面,一边行为示范地撰写了大量带有“津味”特色的散文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学财富和散文典藏。《今晚报》副刊、《中老年时报》副刊等媒体,除了经常刊登来自全国各地名家如王蒙、刘心武、肖复兴等人的散文佳作外,天津本土作家受此鼓舞激励,飘散着“津味”的散文作品也溢彩流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天津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大量文学爱好者们,打开思路、勤于耕耘,为“津味散文”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原载于《天津文学》2024年第7期)

(作者:周纪鸿,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员办事处原研究室负责人,高级讲师)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纵览

十年笔耕不寻常(周纪鸿)

扶贫故事为何感人至深——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周纪鸿)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