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01125/index.htm?page=/page_3/202011/t20201124_516790.htm&pagenum=3)
与时代同行
唱响新时代新农村的主旋律观察
——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创作综述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以此为主题创作的电视剧在今年形成了播出矩阵,为下一步新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深化与优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结合年初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公示的22部重点剧目提升了脱贫攻坚主题创作的内在驱动力,紧密围绕中国经验,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守正创新中国书写。
纵览本年度已播出的作品,如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花繁叶茂》《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枫叶红了》《最美的乡村》《遍地书香》《我的金山银山》《月是故乡明》《吉他兄弟》等,这些作品呈现出与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不同的艺术表达与艺术追求,它们以时代整体的社会关系为切口,把脱贫攻坚放在历史长河的深广维度进行题材拓展,围绕脱贫攻坚的主题,塑造了一批为脱贫攻坚事业而努力奋斗的普通人形象,传递出“扶智”“扶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能量,引领了大众对新农村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与审美启迪。
《花繁叶茂》剧照
相较于传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于新时代新农村主题的多样化表达
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的创作坚持与时代同行,不断深挖现实主义的创作土壤,在经济扶贫的创作范畴拓展出文化扶贫的主题表达,以文化的力量去唤醒、转变、激发题材的新活力,如电视剧《遍地书香》聚焦在经济上已经脱贫、只剩个别贫困户的椿树沟村,用知识扶智,进一步实现精神脱贫,为经济发展锦上添花的故事。椿树沟村在第一书记刘世成的带领下,建文明新村,用读书带动经济,用人文振兴乡村。剧作主题传递出鲜明的立意,只有实现精神上的脱贫,才是根本上的脱贫。
扶贫者身份也更为多元化,如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将镜头对准满怀梦想与热情的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剧情紧扣“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两大主题,以励志的创业经历结合细腻的情感路线,通过“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等元素,记录了一个美丽乡村的生态经济发展历程。电视剧《花繁叶茂》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时代号召为背景,讲述了地处黔北地区的枫香镇花茂村、纸坊村和大地方村等几个村寨从贫困到小康再到“百姓富、生态美”的蜕变,生动刻画了驻村第一书记和乡镇及村干部勇于担当、忠诚奉献的人物群像,反映了贵州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精神风貌,是全国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绿水青山带笑颜》剧照
还有一批作品展现了城市精英进乡创业,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脱贫攻坚事业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比如电视剧《吉他兄弟》,讲述了方清明、方清华兄弟从遵义市正安县石竹村老家到广州吉他厂打工谋生活,从白手起家的打工仔变成吉他厂老板,又回乡创业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传奇故事。该剧结合正安县的人文与地域特色,折射出当代创业者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
对于新时代新农村主题的年轻化表达
热播剧目大多聚焦新农村的年轻人,创作着眼于农村新兴事物。作品描摹了农村的先进代表群体,将主流价值观创作与青年群体有机融合,讲述了新农村新青年的故事,剧中主角形象大多呈现出村民高颜值、服装干净、语言喜剧化等特点。
如电视剧《最美的乡村》以单元剧的叙事手法,讲述了青年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故事,呈现了3种不同的扶贫方式。该剧监制、总编剧郭靖宇坦言:“不管是年轻观众还是上岁数的观众,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故事讲好。人物生动、节奏不拖泥带水,观众自然就会买单。我相信年轻观众对所有好的东西都是接受的,这跟题材没关系,只要这个故事好玩儿、好看,观众自然就来了。”该剧回应了“精准扶贫”这个时代命题的同时,以回到农村的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当下年轻人走进扶贫队伍、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孜孜不倦的奋斗之志,年轻观众也透过屏幕感受到同龄人的青春活力。
《最美的乡村》剧照
电视剧《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讲述了名牌大学毕业、毫无农村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女主人公窦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动申请到下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农村,窦豆屡屡受挫、遭遇重重困难,但她凭借一腔不服输的热情与韧劲,慢慢带动“不作为”的村主任江重洋,携手在设计师赵晓玮和科技特派员周莫的帮助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最终,下溪村在窦豆的带领下成为建设生态新农村的一张名片。该剧融入了“基层党建”“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实事求是精准扶贫”等元素,通过年轻人的视角、真实鲜活的内容表达,揭示在脱贫攻坚的历程中提升广大农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现实意义;既展现出当代有志青年在弃城返乡、助力乡村振兴这一新选择下的现状,也展现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生态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格局和新风貌。
不难发现,很多脱贫攻坚主题的电视剧都在追求轻喜剧风格,力求通过轻松有趣的叙事氛围实现与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对接,同时也更加反衬出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些立足时代背景、展现真实农村现状、直面脱贫攻坚中真难题的主题剧目,以新颖的叙述方式、典型人物的塑造以及轻喜剧的风格呈现和传播了新时代的新农村故事,成为讲好农村故事的重要一环,而非为了达到某种播出效果,而进行的轻喜剧风格对白包装。
对于新时代新农村主题的广袤性表达
作品选题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将创作投射到更广袤的广阔大地。电视剧《枫叶红了》,将故事设定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的深度贫困地区巴图查干嘎查村,在视觉表达上用饱满明亮的色彩呈现了大地与家园的美丽,在内容上将国家扶贫政策巧妙融入村民的实际生活中,以百姓之口讲述政策、在实际之中运用政策,避免了对宏观政策生硬的解读与宣传。
《枫叶红了》海报
电视剧《闵宁镇》讲述了宁夏扶贫移民搬迁过程中,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移民和宁夏当地干部以及福建援宁干部艰苦奋斗建设闵宁镇的故事。电视剧《金色索玛花》则深入大凉山腹地,直观展现第一书记面临的严酷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文化习俗。
电视剧《月是故乡明》从反映基层干部张锦绣反哺家乡的故事着手,对农村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全方位还原和深入的讨论。通过张锦绣的故事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方向,即“农”字当头,以“农”为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在保住青山绿水的前提下,种植、养殖、旅游多管齐下。
这些作品都因其选取地域的广袤性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学意义,是对新农村题材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诚然,在脱贫攻坚主题创作的若干剧目中,仍有很多待播剧目等待突出重围,得到市场的检验和观众的认可。有些创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创作者们引起重视。比如,“第一书记”形象塑造中的同质化倾向。第一书记下乡扶贫,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但如果每部作品都将第一书记作为主角塑造,难免会出现一群高学历、高颜值却重复雷同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uedbet全球体育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这些脱贫题材剧中一些较为成功的人物塑造,正是由于在火热生活中精准提炼、在时代大潮中匠心描摹、在两难困境里真实烘托、在多维透视中立体呈现,才能够更好地成就作品、深入人心。
我认为,可参考电视剧《石头花开》的制作模式,即以纪实风格完成20集的故事,围绕脱贫“十大难点”,反映扶贫政策取得实效的艰难过程,塑造基层290万扶贫干部的人物形象和奉献精神。
《石头开花》剧照
uedbet全球体育是时代的晴雨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面对这样一个浩荡向前、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新农村题材特别是脱贫攻坚主题的电视剧也要紧跟时代脚步,做好现实主义创作的迭代与升级,从现有的脱贫攻坚上升到乡村振兴的更高目标。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深化和延伸。让主题创作着力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现实性与故事性的融合,主创要敢于触碰农村改革中的真矛盾、真问题,用心用情用功推出精品力作,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仍在创作中的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要在回望贫困之态、凸显扶贫之难、激发脱贫之志上下功夫,生动诠释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大意义和艰难过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和真实的脱贫攻坚故事中寻找素材、激发灵感;要用富有感染力的人物、故事、情节、细节打动人,防止生硬空洞地喊口号、贴标签;要坚决避免同质化倾向,在脱贫攻坚主题下,从不同风格、角度、地域进行多样化开掘,形成百花齐放的多样化格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电视剧工作者应艺术回应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切实创作出更多传得开、传得远、传得久的精品力作。
(作者:王晓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编辑)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