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0日开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各地展开。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0部优秀剧目,发挥各自艺术特色和剧种优势,在舞台上成功塑造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集中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引发观众尤其年轻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些优秀剧目凝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舞台艺术工作者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新的艺术创作经验,展现了不同舞台艺术门类的新发展、新成就。更重要的是,在酝酿、打磨一部部作品的过程中,广大舞台艺术工作者走进历史与当代生活的深处,从党的历史、从人民中间收获最深的感动;继而通过作品,把真挚的情感和思想的火花传递给台下的万千观众,入眼,入情,入心。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更是来自历史与生活本身的力量。
民族歌剧《沂蒙山》剧照
深入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剪裁讲好故事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中华大地,从来不缺史诗般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纵观近年来叫得响、传得开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无不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与精心剪裁。
话剧《谷文昌》浓缩了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的英雄事迹。剧本前后修改20多稿,最终遴选出谷文昌带领当地群众找水打井、造林治沙,困难时期宁肯自己挨饿也不让群众断粮,对子女严格要求、不特殊对待等具体故事。同样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打翻身仗,豫剧《焦裕禄》也精心撷取人物事迹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全剧通过车站送灾民、落实干部政策、解决虚夸风等情节,表现焦裕禄一心为民的情怀,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以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原型,剧本打磨10余版。编剧、导演田沁鑫等主创成员奔赴百色,冒着可能遇到洪灾的危险,来到黄文秀遇难地点。演员们学说桂柳话、学习黄文秀生前留下的三大本扶贫日记、细致翻阅其他几位驻村第一书记做的贫困户档案……不限于黄文秀个人经历,该剧把几个人的故事浓缩在一起,折射出驻村第一书记这一新时代典型群像,表现出奋斗在脱贫一线的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与奉献精神。表现时代发展新气象,彩调剧《新刘三姐》也从生活出发,通过3个年轻人的故事,展现电商网店“进驻”壮家山村的新风貌。巧妙的是,主创者将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刘三姐山歌和广西特有的传统戏彩调相结合,一把花扇一块方巾,在舞台上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火热画面。
将历史的镜头拉远,我们看到民族歌剧《沂蒙山》中可歌可泣的往事。歌剧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青山突围和渊子崖保卫战。“都有自己的爹,都有自己的娘,省下最后一口粮,为了前方。都有自己的儿,都有自己的女,送上自己的亲骨肉,血洒战场。”剧中主人公海棠为保护八路军遗孤而痛失亲生骨肉,丈夫为掩护老乡献出生命,抚养自己长大的舅舅为掩护八路军牺牲……海棠和她失去的至亲,是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巨大牺牲的沂蒙老区人民的缩影;把海棠的故事讲给今天的观众听,就是在传递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现代京剧《红军故事》聚焦长征。全剧由“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3个故事组成,一组群像展现出红军精神。这些故事同样都有生活原型,创作者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塑造出舞台上的典型形象。
现代京剧《红军故事》剧照
充分发挥舞台表现力用心塑造人民英雄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具体体现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通过艺术转化,把这些故事“立”在当代舞台,为今天的观众所接受、所喜爱,离不开对舞台艺术独特魅力的发掘和发挥。
舞台艺术门类丰富,各具魅力,发扬不同舞台艺术门类的特质,做好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的适配对接,对讲好舞台上的英雄故事事半功倍。比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隐秘战线上的李白烈士事迹为蓝本,表现党的地下工作者为新中国的建立,默默奉献,不惧牺牲。发挥舞剧艺术特色,故事的讲述多倚重人物内心独白的意象化表达,独舞、双人舞、群舞,表现敌我面对面斗争、夫妻情感交流、怀念牺牲的战友等场景,充分发挥舞蹈之美,有效传递人物情感,推动剧情发展。同时,善于使用细微的舞蹈语汇刻画人物内心,生活化的动作与艺术化的舞蹈自然交融,更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
再比如杂技剧《战上海》,以杂技再现上海解放前夕的激战。演员们通过复杂的杂技技巧,在观众面前呈现惊心动魄的历史景象。在“铁骨攻坚”一场中,8道通天软梯依次排开,人们奋力向上攀援,有人失手坠落,有人成功翻越,这表现的是杂技技巧,更是战斗的残酷与艰险,紧紧牵动着台下观众的心。解放军战士以血肉之躯换取上海解放的牺牲精神也在强烈的戏剧张力中得到彰显。
舞台艺术的关键是表演。当一个故事已经“立”在舞台上,能否在润物无声中传递全剧的精神旨归、打动观众,关键在于演员塑造人物的水准。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在京剧《红军故事》中饰演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身为老旦演员的她,中气十足、有爆发力,对人物情感把握到位,耐听、耐琢磨,其表演也“顺乎情,合乎理”。秦腔表演艺术家柳萍在秦腔《花儿声声》中饰演主角杏花,表现了这个人物从豆蔻年华到白发苍苍的人生故事,时间跨度大,人物心境变化也大。柳萍的表演准确贴切,塑造出一个在时代变迁中执着坚忍、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
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热潮推动下,舞台艺术本身也取得可喜的突破。比如,戏曲现代戏的舞蹈问题。由于现代戏的服装用不到传统水袖等,一些传统程式没有了依托。而在京剧《红军故事》的第三个故事“军需处长”中,导演张曼君以道具为表演支点,大胆加入现代舞元素。舞台上,雪山肆虐的狂风撕扯着军需处长火雁手中的腰巾,这腰巾不仅是他最后的保暖物,更是爱人送给他的定情信物。用飞舞的腰巾表现猛烈的狂风、用舞蹈表现火雁拼命要夺回腰巾的心境,京剧中这段现代舞既符合特定场景,又直观表现人物内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再比如,“戏到而技成”是杂技剧《战上海》的重要创作理念,为满足剧情要求,演员们主动投入新技艺或技艺升级的训练中。同时,不同于过去“编导示范、演员模仿”的方式,通过大量前期采访和专业训练,杂技演员们的戏剧表演水平也大大提升。
杂技剧《战上海》剧照
这些作品仅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众多精品力作中的一部分。它们向广大观众展开一幅立体可感、鲜活动人的党史长卷。在这长卷上,有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与血泪,有今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坚定信念与坚实步伐。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优秀之作,使主旋律更加高昂!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