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论_理论前沿_政策理论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社会价值论

摄影:庞井君

      社会价值论是以社会价值体系的发生过程、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哲学学说,主要包括价值发生、自我价值体系、社会价值发生、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社会价值客体形态、社会价值运行和社会价值规律等几个组成部分。社会价值论是当代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也是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当代人类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工具。深入系统地开展社会价值论研究对完成社会转型、重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3.理论定位

  4.基本架构

                价值发生
                自我价值体系
                社会价值发生
                社会价值主体结构
                社会价值客体形态
                社会价值运行
                社会价值基本规律
 

  5.研究思路

  6.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价值论的兴起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价值问题成为理论界、学术界以至人们日常生活中共同关注的话题。从价值角度分析问题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也推动着实践的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强烈呼唤人们重新从价值的视角审视一切,呼唤着人们以新的尺度重构社会价值体系,因而也就强烈呼唤着系统的社会价值论的产生;从理论的现状分析,国内价值论的研究在经历十几年的坎坷历程后,走出认识论的狭小圈子,走进广阔的社会历史领域已是大势所趋,而这种趋势又逐渐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和社会哲学研究的理论热潮汇合在一起。社会价值论的研究正是在这种现实和理论的双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价值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视尚嫌不足,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主任、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长期从事社会价值论研究,开拓了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主要代表作品有:

黑夜之美   摄影:庞井君

  论匮乏范畴在价值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津社会科学》,1995-12-10

  社会关系·文化·群体——个体与社会互动中介的社会价值论透视,《天津社会科学》,1997-08-10

  社会价值论刍议,《哲学动态》,1997-02-26

  社会价值主体析论,《天津社会科学》,2007-03-23

  社会价值论的理论定位及意义,《光明日报》,2007-05-15

  社会价值论论纲,《社会科学战线》,2007-09-25

  社会价值主体的结构探析——研究社会主体及其结构模式的价值论视角,《哲学研究》,2010-10-25

  论社会价值源点,《天津社会科学》,2010-11-23

  自我何以成为社会价值源点,《天津社会科学》,2011-11-23

  未来中国文化剪影——社会价值论视角的沉思,《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04-01

  从社会价值论视角审视未来中国文化眺望,人民论坛,2013-06-01

  论席勒关于个体与人类关系的社会价值论思想,《创作评谭》,2017-03-05

  在碎片化时代怎样做一个完整的人——从社会价值论的视角,《长江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2017-08-18

 

  理论定位

  价值是标志主客体之间意义、效应和状态的范畴。社会是一种价值存在,是包含自我、他人、群体、社会主体等多种价值主体,物质、精神、制度、环境和人自身等多种价值客体,工具、传媒、符号等多种中介在内的复杂价值体系。社会价值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个以社会主体为核心的总体社会价值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剖析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存在根据、生成过程、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探索社会价值规律,在此基础上透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最终为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生成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社会价值论研究的重点是从个体价值到社会价值和从社会价值到个体价值的过程、机制和结构。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关系问题是社会价值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贯穿在整个社会价值论中的一条主线。

  社会价值论是哲学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论研究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深化和升华。社会价值论不是一般价值论框架和研究成果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简单应用,不是运用价值论观点对社会历史领域若干问题的具体分析,而是在一般价值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价值体系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的理论建构。

  社会价值论定位于社会历史基本理论层面,是一种社会历史哲学学说。但是社会价值论不是与社会系统论、社会冲突论、社会发展论、社会认识论等社会哲学中的其他分支相并列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创造并运用一种新的理论模式从价值的视野对整个社会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全面透视。社会价值论在运用主客体模式和主体间模式对社会价值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不同类型的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和价值链联结融通的分析,特别是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分析,从而建立了独特的社会价值论理论模式。

  社会价值论是高于具体社会科学价值理论的价值学说。它以具体的价值学说为基础,开拓了一个更新、更高、更复杂的价值研究领域。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任何人文和社会科学都是研究社会价值现象的学说。政治价值论、经济价值论、文化价值论、文学价值论、法律价值论、历史价值论、道德价值论、传媒价值论都是社会价值研究的具体领域。社会价值论是从总体上研究价值现象的新学说,必须以具体价值领域的学说为基础,也必须与具体学科相观照和印证,才能顺利推进。在社会价值领域中,物质价值,也就是经济价值是最简单的价值,迄今已形成了分析模型和操作框架,是社会价值研究比较成熟的领域,也在逐步向整体社会价值领域渗透,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值得总体的社会价值论研究吸收和借鉴。

  参考资料:庞井君,社会价值论的理论定位及意义,《光明日报》,2007-05-15

 

  基本架构

        价值发生

  价值发生的过程和根据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起点和根基,必须从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角度找到这个价值发生的起点。对于社会价值论研究而言,历史、现实、观察的角度固不可少,逻辑思维的角度更显重要,只有依赖思维的穿透力,才能找到社会事物的本质。人由于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极强的主导性、目的性,更为重要的是人自身在这里研究和创造价值论,因而人理所当然地成了这种价值关系的主体。价值的核心和关键是价值主体,价值发生的根本也就是价值主体发生。本来我们可以用一个偷懒的办法,把一切人的存在形态都规定为价值主体。但这样做遮蔽了太多的东西,无助于理论的建构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找到那个最早的价值之根。为了找到这个根,我们必须一次次地把“我”从现实的存在关系中剥离出来,一步步地向后退,从神、自然、人类、国家、社会、群体、集体、他人等一直向后退。退到最后,我发现有一个地方不能再退了,再退我们就无法研究社会价值论了,因为研究和叙述的主体不存在了。这就是自我,每一个正在思考和研究社会价值论的自我。

木兰晨曦    摄影:庞井君

  我在价值在。这个最早的价值主体就是自我,就是当下正在研究和思考社会价值论的自我。在逻辑上,正在进行社会价值论研究的主体和最早的价值主体是合一的。只有自我才是可靠的和可以确证的。自我是我进行社会价值论研究的实验品,更是一个不可变更和替代的主体,也是我阐述和研究社会价值论的根本依托。真正说起来,在根基上,我只有“自我”这个可靠的东西,其他的东西我都觉得靠不住,都必须重新确证。把自我确证为世界上第一个价值主体可以有很多理由,最为重要的是自我对自己是可以直接确证的,是可以讲清楚,说明白的。以自我为起点,可以为社会价值论奠定一个牢固的根基,其他一切人的存在形式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自我作为社会价值论的第一个价值主体并不是唯一的价值主体,自我只是社会价值论思维的起点和逻辑的支点。自我从自身出发,一直往前走,走到他人,走到群体,走到国家,走到人类,发现并建构了整个社会价值体系

        自我价值体系

  有了第一个价值主体也就有了第一个价值体系——自我价值体系。自我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细胞,是可以长成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幼芽。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个幼芽进行一下剖析。

  自我价值体系由自我和客体两部分构成。自我是被我自身规定了的价值主体,客体是自我的需要所指向的一切对象,是与自我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存在物,其边界就是整个世界。自我是自我价值体系的核心,自我的核心则是自我的生命需要。自我需要有两类:一类是生存需要,一类是超越需要。在生存层面,自我和动物没有根本的不同,也可以说这是世界万物共同的本性。真正决定人之为人的,决定产生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是自我超越需要。自我是一个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统一体。自我的生命活动和价值活动主要体现为认识到了自身的有限,从而去追求无限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有限的自我身上的确包含着无限发展的潜能。自我在存在时空上是有限的,作为存在的物质实体是有限的,作为个体存在是有限的。超越也正是在这三个维度上展开的:超越有限生命时空,追求和把握无限的时空,拓展生命时空成了自我的重要价值活动;超越物质实体的有限性,追求精神活动的无限性,也正是在无限的、丰富的精神活动中,自我对无限性的需要才得到了满足和辽远的伸张。也可以说,自我的生存活动主要与物质活动相关,而超越活动则主要与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相关;超越个体的有限性,去追求、代表和把握更大的价值主体。从需要上看,自我是想把握并融通于这个世界的终极存在和终极精神;从现实上看,自我所能达到的边界是人类。因为,从现在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看,宇宙的终极精神是不存在的,自然的人格化又没有基础,所以这二者作为可以与自我沟通交流融合的主体地位也就不可能成立。正是这种超出自我的超越活动,决定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

  自我价值体系是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世界体系,它的规模和范围与整个世界是重合的,这正如圆心的大小并不影响圆周的大小一样,每一个价值体系存在的范围都一样大。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并不是由一个个自我价值体系的孤岛组成,其结构图式是叠加的、融合的。这个世界是每一个价值主体都可以完整地占有和把握的共在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使自己的目的和意志达于整个世界的权利。

  用价值来说明人性最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通过对自我价值体系的剖析,我们得到了“价值人”理论。“价值人”理论说明,人是价值存在,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价值活动,人的自我需要是其价值活动的根本动力和出发点,也是评判是非成败的根本尺度,人的价值活动的根本指向是价值最大化。

        社会价值发生

  孤独的自我虽然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可包括整个世界在内的价值体系,但却无法实现自己超越生命的需要,也正是这种超越性需要驱动着自我往前走,一直走到了社会价值的发生。社会价值发生,也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发生,核心是社会价值主体的发生。

  从自我这第一个价值主体到社会价值主体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孤独的自我价值主体阶段。在这个阶段,自我视自己为唯一的价值主体,视一切外在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为纯粹的客体,以对待客体的态度,也就是为我所用、不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外在于我的存在。有时,自我也会遇到他人,也会看到这种特殊的存在物有些与众不同,但并未和自我的存在特性联系起来。人类早期的活动和个体的婴幼儿时期是这个阶段的现实例证。在这个阶段,自我与他人的冲突、对立是典型的价值活动形态,原生性的自由和独立是这个阶段的特征,自我奉行的是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

  第二阶段是他人价值主体阶段。由于自我与他人多次的交往、冲突、相互作用,迫使自我认真地观察、思考他人。经过认真地思考和观察,再加上与我自身的比较,自我发现他人这个存在物不但与树、狗等存在物不同,而且发现与我有许多相同之处。经过进一步的交往、观察、了解,自我逐渐地确证了他人是与我一样的存在物,再加上由于我长期运用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他人所造成的冲突及对自我生存发展的损害,迫使我不断调整和改变与他人的互动方式,由“我—它”结构转变到“我—你”结构。他人逐渐被我认同为主体,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由纯粹的主客体关系转化为“主体—主体”关系。这个阶段处理价值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平等是价值主体资格的对等,而不是价值力量、价值份额和价值地位的均等。

  第三个阶段是个人价值主体阶段。当多个他人被我认同为价值主体后,自我就逐渐地沉浸到包括自我在内的众多个体价值主体之中了,自我一步步地从自我和他人身上抽取了一种共性的东西,一种社会价值论论纲27具有共性的价值主体形式,这就是个人价值主体。个人价值主体是一种抽象的个体价值主体形式,是对自我和他人的统合与抽象。自我意识到,自我和众多他人都是这个抽象的个人的具体化,都是以主体的方式共在于一个统一的世界中。

  个体与社会价值主体的关系是社会历史领域最复杂的关系,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主体之间的关系,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有限和无限的关系,价值上的相互规定和链接关系。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是个体和社会价值融通链接的两个基本路径。教育、交往和创造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方式,民主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是社会个体化的根本方式。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理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传统社会体制就是建立在“社会整体主义”这一错误理念上的,而作为它的对立面的“个体本位主义”亦有很大偏颇。社会价值论在对二者超越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主体主义”,可以作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建构新的社会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

  社会价值主体不但有一个逻辑发生过程,也有一个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社会价值主体共有四个:一是部落社会价值主体,这是社会价值主体的历史源头;二是国家社会价值主体,这是最典型的社会价值主体;三是全球社会价值主体,这是未来社会价值主体;四是人类社会价值主体,这是超越历史时空的社会价值主体。我们今天正处于由国家社会价值主体向全球社会价值主体的过渡和转型阶段。人类社会迟早要以某种形式走到全球社会价值主体阶段。对社会价值主体历史演变的描述实质上也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社会历史理论不同的新的社会历史分期方法。

        社会价值主体结构

  社会主体结构就是社会所包含的个体以及由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的联结方式。从表面看,构成社会价值主体系统的要素只有单一的个体,但是这个系统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原因当然不仅在于个体数量的众多,而且在于:一是这些每一个单一的要素都具有世界上最突出的个性,是自然个性化发展的最高端。每一个单一都是唯一,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完整的世界。社会价值主体内部有多少个个体,也就有多少种要素。二是形成了复杂的社会角色体系。单一的个体因为进入了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产生巨大的差异。三是每一个个体都内含着社会总体,都具备成为社会总体的可能性。四是由于精神的存在,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无限广阔、无限复杂的世界,这些世界可以视为社会主体结构的软件,可以把社会主体想像成无数精神世界的互动、叠加、融合与流变。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源于个体的精神结构的复杂性,社会结构和精神结构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通道。

摄影:庞井君

  对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个体在社会中分布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个体和社会价值主体之间的联结关系,个体的分类及各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演化及基本趋向。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社会价值主体的代表者与一般成员的关系,不同的角色设置和安排的关系,自我在社会价值主体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整个社会价值主体的关系等。

  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结是一种中介性联结,有文化、群体、工具和社会关系几个中介。社会角色是社会关系的固定化和簇集化,是社会关系在个体身上的凝结。社会角色的复杂化及其与真实的个体的疏离是社会主体结构的重要特征。社会制度则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如果说,社会关系是一张网,角色就是网上的纽结,而纽结之间的联系就是社会制度。个体之间的结构主要体现为社会角色结构。

        社会价值客体形态

  社会价值客体是社会价值主体的需要所指向的所有对象。社会价值客体问题关键是社会需要问题。社会需要不是具有社会性的需要,而是不同于个体的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个体间共同需要。与个体需要相比,社会需要具有整体性、长远性和结构性。正是社会需要和这些需要所产生的价值客体支撑了社会客体的结构,支撑着社会价值主体的生存在和发展。社会需要源于个体需要,二者是一种源流关系。从个体需要上升到社会需要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一些复杂的机制。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一样,也有一个结构性的安排,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处于总体结构的不同地位。什么样的需要是主导性的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就是主导性价值。我以社会价值主体整体需要为依据把社会价值客体划分为五类:

  物质价值。物质价值是满足社会价值主体物质需要的价值客体。物质价值是社会主体生存发展的硬件,是基础和前提性价值。传统社会历史观给予物质价值在社会价值主体生存发展中极端重要的地位,自有其现实合理性。但是若把这一理论范式固化和绝对化则不可避免地产生谬误。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看,物质价值决定论的理论范式起作用的范围是生存型社会。

  精神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主体需要把个体凝结起来、融通起来、延续下去,能够满足社会价值主体这方面需要的客体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是社会价值主体生存发展的软件。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一定的精神和观念。精神是个体的,而文化则是社会的。

  制度规范价值。制度规范价值是精神文化价值的外化和显现。文化价值是社会价值内部的软链接,而制度规范价值则是硬链接。孤立的自我价值主体不需要制度,制度作为价值客体是社会价值主体所特有的。

  自然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主体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环境与社会主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价值融合了物质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的因素,但与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是一个具有独特定位的社会价值类别。现代社会发展进一步突现了人和自然关系,自然环境价值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与其他社会价值不同,自然环境价值在各个社会价值主体之间具有公共性,因而其价值运行机制十分复杂。

  人的价值。人不但是社会价值主体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体需要的对象,即价值客体。人作为价值客体可以分为人体价值、人才价值、人口价值和人格价值等。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客体中的本体性价值,具有主体和客体双重属性,而且与社会价值主体相互缠绕在一起。

  各种价值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本身的属性和功能,更在于社会价值主体的需要。传统社会历史理论把物质价值永远地放在决定的位置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社会价值运行

  社会价值运行所要描绘的是社会价值的动态过程,也就是价值在社会价值主体和社会价值客体之间、不同的价值体主体之间、价值客体的各个类别和各个环节之间的流转过程,也就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价值沟通和融合过程。与个体价值运行相比,社会价值运行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社会价值主体的复合性、拟人格性和价值运行的中介性等。

  从大的方面看,分析社会价值运行有两个角度:一是从主体角度说,价值的运行是从个体开始,中间经过群体价值主体,再到社会价值主体,最后回到个体,是个体价值社会化和社会价值个体化的过程。社会价值运行经历了由分(多个个体)到合(统一的社会价值主体)以及由合到分的过程。二是从客体角度看,社会价值从产生(创造、生产、自然存在、价值评价等)开始,经过分配、转换、交换等,最后归结为消费。这些不同的环节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价值运行的完整过程。主体的角度和客体的角度所揭示的不是社会价值运行的不同过程,而是同一过程的不同研究视角和坐标。

  社会价值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价值种类十分丰富。物质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制度规范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的价值各有自己不同的特性,而且各种价值之间还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这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价值运行的空间范围十分大。这个范围几乎大到人类价值活动的所有领域。它可以包括现实空间、思维空间、符号空间和虚拟空社会价值论论纲29间。三是价值运行的周期很复杂。社会价值运行周期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重要问题。物质价值的运行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如果长了,其运行的过程必然受阻。而精神文化价值、制度规范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的价值的运行周期则可能很长,而且可以不以个体的生命时间为限度。四是社会价值运行的整个环节十分复杂。与物质价值运行相似,社会价值运行也有一个链条,我们把它叫价值链,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价值产生、价值分配、价值交换、价值消费等几个环节。实际上这个链条要比经济学中的产业链复杂得多。

  社会价值运行的目的在于实现价值转换。价值只有在转换中才能增值,才能最大化。价值转换有两种含义:一是说价值在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变换。只有这样,社会价值运行才会形成合理的机制和秩序,才能流动起来。二是说不同的类别价值之间的变换。转换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流畅的价值流和增值链。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变换叫价值沟通,其实质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这种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使价值主体的层次得到提升。

  研究社会价值运行的主要难点和创新点有以下三个:

  一是价值沟通和提升。不同价值主体和价值体系之间的沟通和提升是社会价值论的一个难题。同一价值主体和价值体系内部的价值评价、判断、选择问题比较好办,关键是不同主体之间怎么办。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办法说明和规划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其实现实社会中肯定已经存在一种机制,只是我们观察得不够、提炼得不够而已。

  二是价值通项。如果社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运行就一定有一个可以换算、互通的价值通项,就如经济领域中的货币一样。只是它的存在形态和运行机制太复杂了,叫人难以把握。我把它初步确定为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但我不认为能搞出量化的指标体系和数学公式,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在现实的社会价值运行中,每一个主体其实都在不自觉地运用和计算着这个通项。

  三是价值链。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社会价值最大化,使社会价值在价值运行链上不断增值。社会价值论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分析和梳理价值链,很有意义。

        社会价值基本规律

  研究社会价值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重建社会价值体系确立基本的路径,为完成社会转型奠定理论基石。这些路径和原则依赖于一些基本的规律,研究社会价值论的结果就是发现并确立了这些规律。

摄影:庞井君

  第一,价值主体决定价值体系规律。这是价值发生和社会价值发生规律。其基本含义是:一切价值体系和价值世界的决定因素、关键因素是价值主体,每一个价值体系和价值世界都因价值主体的存在而存在、发生而发生、变化而变化。就整个社会而言,有多少个价值主体就有多少个价值体系和价值世界,各个价值体系之间虽然有相互进出、沟通的窗口,但是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不可取代的,每一个都具有唯一性和至上性,每一个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体系之间都是平等关系。这些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多元价值体系格局。

  第二,价值主体的一切行动都从自身需要出发规律。这是任何价值体系运行的核心规律。一切价值主体,不管是自我、他人、个体、群体还是社会价值主体,所有的价值活动都毫无例外地遵循从主体自身需要出发原则。主体自身需要是主体价值行动的根本动力、根本指向,也是进行价值选择、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社会价值论确立了从自我需要出发的基本价值原则,同时找到了从自我到社会价值融通的有效通道,超越了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确立了价值主体主义。价值主体主义主张每一个价值主体(包括我、他人、个人、群体和社会)都有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展价值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权利、资格和地位。我们应当通过建构合理的价值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解决相互之间冲突和矛盾,确保每一个主体的价值得到伸张,确保社会整体价值和谐。

  第三,价值最大化规律。这是揭示价值主体价值活动的动力和指向规律。其基本含义是:一切价值主体的价值活动以追求、创造和占有最大价值为目标和原则。人的一切价值领域的活动都可以概括为价值最大化,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据和说明。价值最大化是贯串于主体价值活动始终的一条根本规律,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利润最大化、权力最大化、影响最大化、力量最大化、信仰最大化等。

  第四,主体价值应得和价值所得动态平衡规律。这是揭示价值体系运行过程本质的规律,是思考和建构社会公正体系的根本原则。这条规律的基本含义是:在任何价值体系运行中,价值主体都要追求价值应得与价值所得之间的平衡,社会价值运行也力求实现这种平衡。如果制度设计和安排不能通过正式的显性的程序使这个价值规律得以实现,那么它就会以隐性的、潜在的程序发挥作用。显性价值所得是公开的、社会认同的;隐性价值所得是显性价值所得的补充,隐性价值所得加上显性价值所得等于主体价值应得,二者仍然实现了平衡。

  第五,价值主体聚合发生规律。是不同价值主体之间长期的、频繁的价值互动必然导致新的价值主体产生。这个规律实现的过程表现为:

  聚合:价值主体间价值互动形成新的价值主体的初始过程。冲突与协作是互动的两个重要方式。每个主体都有力求在互动中取得支配地位的冲动。

  磨合:不同价值主体在互动中的进一步适应过程。融合:价值主体间的互动最终形成新的价值主体状态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整合:新的价值主体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协调各个个体价值行动使其与新的价值主体目标一致。

  第六,社会成员的数量、社会需要的种类、社会价值创造领域的多样性三者相匹配规律。这是揭示个体发展和社会主体发展内在关系和机制的规律。是社会价值主体内部个体的数量、众多个体总体上的无限丰富的价值需要、社会价值主体对社会价值创造角色的安排,三者之间是相匹配的。这既保证了社会价值的增值(质和量两个方面),保证了对个体价值需要的不同质的满足,也给每一个个体在无限多的领域赢得社会地位、尊严和荣誉创造了条件。一般地说,个体有什么样的需要,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创造领域,社会价值主体也会有相应的社会角色安排。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每一个体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可以通过大大地增进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但在社会领域这个矛盾就出现了。如果社会价值领域有限,社会地位资源的匮乏,无论怎样都难以解决个体需要和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出路就在于根据人的价值需要的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原则,开拓广泛的社会价值创造领域,进行无限多的社会价值创造角色设置。

  以上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是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原则现实中社会改革发展的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要依据这些规律进行。

  参考资料,庞井君,社会价值论论纲,《社会科学战线》,2007-09-25

 

  研究思路

  社会价值论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从价值发生开始,经自我价值体系、社会价值发生、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社会价值客体、社会价值运行,最后总结概括社会价值规律的过程。价值发生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出发点,亦即寻找社会价值源点的过程。世界存在可以归结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实体可以分为物、生物和人三类。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纯粹的存在关系和影响关系。我们可以把价值规定为人作为主体一方的实体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价值主体是价值体系的关键与核心,价值的发生关键就是主体的发生。把人规定为价值主体是属人的价值论的特权。但是简单地把人规定为价值主体,并未找到价值发生的根源,因为人是个笼统概念,可以是个人、群体、社会,还可以是无所不包的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复杂性,不在社会和人之外,而是在社会和人之内,如果只是把社会价值本源定位于笼统的人,对于社会价值论而言,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为了找到这个社会价值论最早的逻辑起点,思维的目光必须向社会内部、向人内部挺进。我们发现,自我,这个存在着的存在者、生存着的生存者、思想着的思想者是最后的、最可靠的、可以直接确证的价值主体,也是社会价值论第一个价值主体。

  有了第一个价值主体,也就有了第一个价值体系,即自我价值体系。自我价值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细胞,也是社会价值发生的源点。深入剖析这个细胞有助于理解整个社会价值体系。自我是自我价值体系的核心,而自我需要是自我价值体系的尺度和驱动力。自我需要分为生存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是自我之根本特性。超越性需要源于自我的有限性和自我对这种有限性的认识。正是这样一种力量,驱动着自我走出自身,走向他人,走向社会,并与社会建立起了有效的价值联结。从自我到社会价值主体的过程,便是社会价值发生的过程,其间经历了他人和个人若干阶段。社会价值主体是源于自我、由自我建构出的一种特殊的价值主体形态,每一个自我都有属于自身的特殊的价值世界,也有属于自身的特殊的社会价值主体。共在的价值世界和社会价值主体是各个自我融合、认同的结果,不存在脱离了自我、空洞的社会价值主体。

  社会价值主体需要所指向的对象即是社会价值客体,可以划分为物质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制度规范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的价值五类。社会价值体系是一个动态运行的体系。从主体的角度来说,社会价值运行是从个体自我到社会价值主体,再由社会价值主体回到个体自我的双向互动过程。从客体角度来说,社会价值运行是从价值产生到价值分配、价值交换再到价值实现的过程。与单纯的物质价值运行相比,社会价值运行在运行周期、价值种类、运行环节、价值链等方面都异常复杂。研究社会价值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和探索社会价值规律。

  参考资料:庞井君,社会价值论的理论定位及意义,《光明日报》,2007-05-15

 

  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世界哲学研究发展的趋势看,价值论可以看作继本体论、认识论之后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前景十分广阔;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价值问题已成为理论界、文化界以至人们日常生活中共同关注的话题,与认识论相对应的价值论已基本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框架,在哲学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价值角度分析问题不但成了人们的共识,事实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着实践的发展。然而,天然就具有社会历史属性的价值问题却未能在社会历史领域得到系统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有创新性的社会价值论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这种情况,一方面严重制约了价值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另一方面也难以发挥价值论应有的社会指导意义。因而,深入开展社会价值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可以进一步深化价值论研究,培育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20多年来,价值论的兴起给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长期以来,价值论研究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认识框架层面,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有效地在社会历史领域展开价值论研究,未能在广阔的社会历史领域获得丰富的营养和水分。深入开展社会价值论研究,更接近价值论研究的本性和目的,更有利于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厚的价值资源,更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价值论理论体系。

  二是可以开拓社会历史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和新境界。对于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进而形成富有创新性的社会历史学说,如社会进化论、社会系统论、社会认识论、社会转型论、社会本体论、社会生态论等。社会历史领域就其本性而言是一个复杂的价值领域,与以上不同的社会历史学说相比,开展社会价值论研究,意义更大。它不但可以填补社会历史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空白,而且其研究成果可以对以上学说研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黄山印象    摄影:庞井君

  三是可以为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近年来,各门学科研究领域纷纷加强了各自价值问题的研究,出现了法律价值论、文化价值论、道德价值论、文学价值论、新闻价值论等,但由于缺乏社会价值论的指导,这些具体的价值学说要么限于本学科一些抽象问题的探讨,要么套用一些陈旧的哲学概念和模式,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开展社会价值论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各学科价值问题的研究,进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是为当代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和思路。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若干重点、难点问题,如环境问题、文化冲突问题、全球化问题、技术伦理问题等,本质上都是社会价值问题,应该从社会价值角度加以研究和解决。开展社会价值论的研究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框架。

  五是为创新和重建社会价值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选择。社会价值论以新的视野和方法在对社会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剖析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价值论理论框架。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把握当代社会价值体系发展动力、演化方向、运行机制和总体格局,进而为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这也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资料:庞井君,社会价值论的理论定位及意义,《光明日报》,2007-05-15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庞井君在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的个人认证主页

      庞井君:在碎片化时代怎样做一个完整的人(社会价值论的视角)

      庞井君:艺术价值漫议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