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创造使用劳动工具,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人类逐渐形成部落氏族的共同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制定一定的规则和制度,以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这五种典型的社会形态并非泾渭分明,往往有兼具性或特殊性。例如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之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就存在过家庭奴隶制、隶农制这类兼有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特征的过渡形态。欧洲一些原始部落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兴起的封建社会影响下,跃过奴隶制阶段而直接建立了封建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的文明形态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敢教日月换新天,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步跨千年,从奴隶制甚至原始部落的社会状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上的奇迹。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严汝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五大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内在一致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方略和重大任务。五大文明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升华和道路选择,标志着世界人口大国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建设体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五大文明建设为标志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到提出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再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从“小康社会”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涵盖政治文明在内的“三个文明”,再到涵盖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五个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胆识和实践本色,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思想指引。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实实在在地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文化自信鲜明展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五大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党100年来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深深地融入到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之中,深刻表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学风范,使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引领、美学价值和智力支持。
五大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推进,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相生、融通共荣的思想和智慧。
建设富强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唯如此,国家方能堆金积玉、金瓯无缺、固若金汤,每个家庭才会金玉满堂、金碧辉煌。中华民族历来追求民富国强,孔子希冀“足食足兵”,管子主张富国必富民,荀子期待“上下俱富”,中华民族几千年都在探索富强之策。中国传统经济注重劝课农桑、以农为本,提出治理其财、用之有节的节俭观,主张开源节流,反对奢靡浪费;提出先义后利、义利合一的义利观,主张交相利,反对唯利是图;提出勤劳致富,取财有道,主张崇公黜私,反对贫富悬殊,追求“政均而民无怨”的公正价值诉求。物质文明建设需要升华传统富强观,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追求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盛德大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文化力量。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国梦的终极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民既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创造主体,也是中国梦成果的享有主体。这就需要审视和吸收中国民本政通的政治智慧。中国古代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以民为本”的重要性,相继提出“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民之尊严、民之高贵、民之不可侵犯等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认为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国家就稳定,人民就安乐。“政通人和”思想成为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我国历代主张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这些治国辩证思想,有如万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文化底蕴和骨架。历史告诉我们,古代以民为本、政通人和等种种愿景,只有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才能得以展开,从而为“人的解放”开辟现实通途和康庄大道。
建设文明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核成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延绵不绝的纽带,构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民族精神有如长江黄河浩浩汤汤、奔腾不息,激励中华儿女乘风破浪、奋然前行。这就需要审视和吸收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思想智慧。我国历史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豪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开拓气魄,使民族成员担当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使命。如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思想引领、道德建设,书写和表达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思想素质,又“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吸收和借鉴其先进成果,为我所用。这种富有中国智慧的文化制度自信,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体制创新,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持。
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以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热火朝天又和谐有序、蒸蒸日上。建设和谐中国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追求和梦想。这就需要审视和吸收中国传统仁爱和合的治理智慧。从“仁者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把幸福与人分享,快乐就翻了番儿”,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同心同德,患难与共”,这种仁爱观的发扬光大,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心态和友善环境。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就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平等友爱、温暖温馨、诚信相交,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追逐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进而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审视和吸收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中华文化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强调天人协调、天人合一,注重珍惜生命、仁爱万物。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的“仁民而爱物”,荀子的“天行有常”等深刻表达了儒家生态伦理观。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万物平等,老子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与人同根同源。墨家强调“兼相爱,交相利”,注重节用节葬、非乐非攻,反对人类奢侈浪费、攻杀破坏。“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不讲“人定胜天”,不讲征服与被征服,使天道、地道、人道相互对应、相互联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思想警示我们面对全球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守住一块净土、培育一方热土、滋养一片乐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大文明建设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永续运动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运行系统。亚里士多德曾说,“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之总和”。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和深湛的整体辩证法思想,强调“物无孤立”“大道无垠”的互联整体观,“万物皆化”“变不失常”的发展变化论,“物生有两”“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说,“执两用中”“中和为用”的中庸和谐观,主张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坚守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立场和方法,反对静态固守,反对死板教条,提倡“当为”,与时俱进,锐意革新。因此,五大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共进的系统发展,绝不是突出某一方面而削弱其他方面的片面发展,“五位一体”之“一体化”思维和战略,铺就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锦绣前程,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李明泉,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李明泉专页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