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与各种新媒体以越来越高的程度参与了影视行业,从传统的播放,到近年的制作,再到最新的营销与发行,人们用“网生代”来称呼这种网络与影视共生的状态。“网剧”正是互联网与影视剧紧密结合的产物。
本文所说的“网剧”是指网络传播而制作的影视剧,它不同于单纯在网上观看的普通电影、电视剧,而是专指以网络媒介为首要传媒途径、以网络大众为目标观众、并为此调整制作方式以追求良好的网络传播效果的电影或电视剧集,包括电影短片、MV、动画、连续剧集等形式。当然,网络电影和网络剧也存在一些差别,前者指在以网络传播为首要的电影短片,随着“微”句式的崛起,也常被称为“微电影”(不过微电影也可以在大银幕播放);后者则更倾向于类似电视连续剧的网络连续剧集,每集均较短,也被称为“自制剧”,因为网络剧基本为视频网站自己拍摄制作在网站独播的连续剧集,以区别于网站上购买版权播放的电台电视剧。但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尤其是“网剧”这一简称时常在网络剧集之外也包含了网络微电影。网剧的出现与流行,与传统的影视剧生态一起构成了丰富、驳杂与多元的格局,也是当代中国网络文化的典型体现。
网剧发展历程与类型划分
网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类型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对网剧的类型进行划分和研究,首先要对网剧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
2010年,是中国网剧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10月,“11度青春”[1]和“四夜奇谭”[2]两个系列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网剧告别了早期草根制作的粗糙形态,进入了专业制作的层面,开始了工业化生产的面貌,也开始产生巨大的产业意义。此年也被称为中国网剧元年。[3]这一年,各大网站都拉开了自制网剧的大幕。人们发现,除了去电影院,在网上同样可以看到新片和明星。此后,随着中国网剧专业化、产业化“正规军”的出现,系列制作、专业导演、较大成本、广告投资等促成了网剧的专业制作。
作为网剧元年起点的“11度青春”和“四夜奇谭”各自所具有的特征,也预示着网剧在此后发展中的两种模式和走向。相比而言,“四夜奇谭”更像是精良运作的商业大片,有大导演,有明星效应,从完美的幕后运作到最终各方赢利,创造出成功的营销模式。而“11度青春”则更像是一部口碑良好的uedbet全球体育片,投资方和制片方更看重情感诉求,而非直接的商业利益,它唤起了uedbet全球体育青年的集体共鸣。
“11度青春”在风格与诉求上仍带有强烈的网络短片的草根性,讲述自身故事,强调自我表达,表现青春伤怀,同时带有喜剧色彩,语言调侃而最终表达悲伤。这些特点在《老男孩》身上得到了极致的表现。可以说,“11度青春”是草根网络电影的一个高端总结。但同时,“11度青春”制作的专业性,又使它与此前的草根视频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将它作为中国网剧的节点性作品,是很合适的。
元年之后,网络自制剧渐成气候,迄今已成为当代中国影视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制剧的发展首先来自于视频网站的生存压力,即网站购买影视剧的版权问题,由于高昂的版权费使网站不堪重负,因此自制连续剧、自制综艺节目等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共同的出路。
网络自制剧从最开始就力争尽量大的投资、尽量好的明星,以提升质量和吸引力,从传统影视那里争夺观众。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拥有自己的专业内容制作班底和自制剧品牌,视频网站早已不是单纯的播出平台,而同时是内容制作单位。2011年,《钱多多嫁人记》的问世,提出了“门户剧”的概念,以区别于网友民间制作,更强调通过高投入和专业团队的制作,来保证自制剧的水准,避免出现草根网剧、山寨剧似的昙花一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正向商业循环。“门户剧”的概念,目前已被主流视频网站所接受,追求大投资、好剧本、优秀演员,与专业影视机构合作,依照影视剧标准,出品高质量的网剧。此种“门户剧”又被称为“网络定制剧”,定制二字依然在强调专业制作的性质。
2014年、2015年,视频网站集体发力,传统影视行业巨头、知名编剧、导演入网,多元化题材全面爆发。2013年国内网民能够看到的自制剧产量尚不足 1000 集,但在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加大自制短剧的资本投入,形成总计1500至1700集的制作量,比2014年增加 45% 以上。[4]2015年这一数字已超过3000集,投资规模也是前所未有,2000万以上投资的网剧有近20部,最高者已近亿元。[5]
随着网剧热潮势不可挡的涌来,又出现了“超级自制”的概念。这源于视频网站的内容竞争,多年竞争中,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内容的丰厚与稳定是核心竞争力。“超级网剧”《盗墓笔记》是2015年度最受关注的作品。每集投入600万元,采用周播剧形式,不论是从主创团队,还是技术与特效层面来看,其投入都是网剧前所未有的,虽然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但确是网剧中制作精良的代表。
从草根视频到自制剧,再到门户剧和超级自制,中国网剧在近些年来已经生产出了众多热门自制剧[6],并成为网络视频内容中的重要部分,与院线电影和电台电视剧一起构成当下网络视频最核心的内容。近年来,电视剧内容越来越趋同,类型扎堆,同一电视剧在不同电台反复播放,而网络自制剧则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于播出平台的不同,网络剧在内容、风格和类型上比电台电视剧更娱乐化,内容更轻松搞笑,风格更杂耍、身体化与段子化,体量更短小,类型更偏门,这些特点具有充分的互联网气质,吸引大量年轻的观众。
除了根据专业性标准,从制作角度可以对网剧作出上文的区分之外,还可以根据网剧的题材和内容上进行分类。一方面,不可否认网络剧具有趋同的特征,某一种风格盛行之后就会有大量跟风之作;但另一方面,由于门槛相对较低、网络剧的制作来源更灵活广泛,种种体制之外的创作力量和各种奇思妙想使得网剧形态更丰富。
趋同主要表现在所谓“互联网气质剧”的扎堆出现。所谓“互联网气质”主要是一种大量依赖网络笑话、段子的喜剧性娱乐,在网剧方面则表现为“段子剧”和“情景剧”。前者以各种段子集性质的作品为主要体现,[7]这类网剧没有传统的完整故事,类似笑话集锦,表演夸张,堆积笑料,使观众感到轻松娱乐而受到欢迎。此种段子网剧是当前中国网剧最主要的类型,初现时令人惊艳,久了多了则腻。后者[8]同样依赖网络语言和笑话,但基本尊重经典叙事规则,表演也没有那么浮夸,属于语言类轻喜剧。
在趋同之外,还必须看到网剧类型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网络剧的制作门槛与电台电视剧相比要低很多,这使得许多传统制作体制之外的力量可以被容纳进来,带来新的思维与新的风格。比如灵异、黑帮、玄幻、盗墓、犯罪、穿越等题材和类型在网剧中有很多,[9]这些故事在电视屏幕上很难呈现,但在网剧中却得到发展。不同于每集10分钟左右的互联网气质的段子剧,这类“偏门网剧”每集在30至50分钟,与电台电视剧类似,充分的时长使得叙事可以展开,使得编剧艺术有发挥的余地,不再依赖网络语言“笑果”,而是可以导向叙事艺术的发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些偏门题材在故事和叙事上下功夫,有利于更丰富类型的发育。
网剧类型的丰富和差异还体现为“反类型”意识的出现。比如,《太子妃升职记》属于典型的穿越和宫斗题材,但恰恰以一种反正常的穿越和宫斗题材的出格内容,引起极大关注。没有太多人物穿越回古代所表现出的超常能力,也没有步步惊心的后宫权谋,由于性别翻转,主角轻易避开了这些传统套路。此剧还有意通过粗糙简陋的服饰道具布景来区别于各种精良制作的宫廷剧,以奇葩但不丑陋的服饰构成笑点。片尾花絮甚至将一些简陋的拍摄现场放出来,形成一种元电影式的反讽效果。但在笔者看来,在这部剧中,反类型还仅仅是制造笑点的手段。而网剧制作在内容上应该追求深入,一方面是特有的网剧类型不断拓展和成熟,另一方面,也应该尝试一种反类型的剧作,这种反类型既可以带来出乎意料之外的“笑果”,也可以走向更具作者意识的艺术创作。
网剧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网络自制剧发展迄今已有五六年的历史,积累了众多作品,也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形象是女神和屌丝。
网络自制剧中很重要的一类是偶像爱情喜剧,主打时尚、偶像、白领、青春、爱情、都市、剩女、办公室等元素,剧作风格时尚轻盈,或是偶像爱情的不变主题,或是大龄剩女的流行话题。剧中的生活为现代生活中截取的轻盈表面,不设有难度的困难,提供happy ending,主人公多为时尚年轻的职场女性,男主角则为典型高富帅,最终获得事业爱情双丰收。这些网剧为观众提供一个轻松的梦幻世界,完成自我想象,代表性作品如《钱多多嫁人记》等。
这种网剧女神形象,以《泡芙小姐》为最。《泡芙小姐》迄今已完成5季,计划共9季108集,号称中国版《欲望都市》,每集讲述泡芙小姐的某个主题的日常生活,见证中国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泡芙小姐是典型的都市丽人,被观众视为“极品女人”,因其美丽、时尚、敏感,又有点孤独寂寞和清高。《泡芙小姐》每集以“泡芙小姐的××”为标题,用物品来指喻生活,泡芙小姐的生活和身体成为都市消费文化的集中展示。比如《泡芙小姐的口红》:
男人的香烟如同女人的口红,有时用来制造幻象,有时用来掩饰寂寞。口红就像自己爱的男人是不可以和别人分享的。口红可以变换不同的红,红色,也许可以变成欲望,红色,也许会变成猜疑,红色,也许会变成童话的幸福。口红只是我们幻想爱情的道具,最真实的情感,其实是没有打扮的自然。泡芙小姐的口红每一种颜色都在幻想爱情。
这里用带有诗意与一点哲理的语言,来渲染都市中的那种常见的欲望和情感。“口红”正是女性、身体、性、情感、欲望等内容的集中物化。这样的泡芙小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总播放量近4亿,在微博、视频空间、贴吧等网络空间积聚了近百万粉丝。而这样的泡芙小姐自然是各种消费品的理想对象,顺理成章地成为不少消费品品牌广告主追求的代言人。
然而,中国网剧给我们提供的形象并不仅是这一重,在都市女神的背面,是当代男屌丝形象。当下点击率最高的几部网剧如《万万没想到》《十万个冷笑话》和《屌丝男士》等,用粗糙的制作、搞笑的内容、拼贴和戏仿的手法,制造出一个个独立短小的段子笑话,同时为观众塑造出一个自我投射的对象——屌丝,这一形象实际已经成为网剧最广为接受的品质。
这几部现象级网剧的共同关键词无外“搞笑”、“平民”和“吐槽”几个要素。它们都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没有太多故事情节,以段子式的短小篇幅出现,节奏紧凑。在此种网剧中,我们看到历史典故与传统文化的无厘头式解构、时下最热门话题和热点事件的反讽、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的遭遇。每一集独立的迷你剧中,都充斥着恶搞、吐槽与自嘲。这些剧集大多制作粗糙,主要靠桥段和台词来形成笑点,同时制作上的粗糙本身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笑点。比如《万万没想到》,在每集5分钟的独立故事里,主角都是倒霉的王大锤,他在古今中外的故事素材之间穿越,形成一个个搞笑段子。其主创致力于打造“一个碎片化信息的轻巧视频内容”。[10]
这些剧集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有着固定时长和单一场景、以及简单生活细节的情景喜剧,而是具有鲜明的网络特点,整体没有剧情衔接,使用固定的演员演绎着并不固定角色的笑话集。同一个演员在不同的集中角色身份都不同,甚至同一集中也变换角色身份(如《屌丝男士》),但并不会让观众产生混乱,因为人物性格与行为特征一直保持同一,其身份变换也总是属于同一阶层内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之间的交替。尽管角色身份千变万化,但演员扮演的这种阶层、性格和行为却不变,这个阶层、性格和行为如果有一个名字的话,就是“屌丝”(《万万没想到》中的王大锤,《屌丝男士》中的大鹏)。他们没权没钱、面貌普通、衣着一般、品位低俗、心地善良、智商有限,在都市生活中总是倒霉,他们是职场中老板的不成器的下属,是情场中女神的备胎,是都市中找不到归属位置的漂流者。在新近流行的微电影《屌丝与禅师》中,第一个场景是戴眼镜的男主角在桌前难过痛苦地说:“作为一个屌丝,我也有过梦想,我也做过买房买车娶老婆的资金规划。”桌子上摆放着百十元角币,还有一卷卫生纸。屌丝文化是近两年当代中国网络文化中非常突出的一种类型,人们用屌丝这个带有鲜明身体禁忌部位含义的词,来指代近些年来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和高竞争的职场压力下的年轻职业男性(大多为“80后”)。屌丝带有强烈的自嘲意味,经常用来自指,在无归属、无法形成认同感的城市找到屌丝这一归属与认同,与更多的同样境况的年轻人相互识别,而形成集体感。用自我矮化、自轻自贱,来获得精神的胜利,化解生活的重压。屌丝文化促成了大量屌丝产品,屌丝没有广泛的社交生活,而专注于网络虚拟世界,网剧投合于此再自然不过。
屌丝与女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网剧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高端生活、灰姑娘的故事,同时也提供屌丝自嘲和化解的途径。自称屌丝,用精神胜利来化解现实的艰难,从而消解和降低对象世界的难度。两者分别在高和低两个层面为网剧观众提供精神安慰剂。
网剧发展前瞻
近年来,视频网站自制剧向电视台和院线大银幕反向输出现象越来越突出,在电视台受到“一剧两星”限制的条件下,台网关系越来越紧密,“先网后台”“台网联播”慢慢成为主导模式。2014至2015年的热播网剧《无心法师》《他来了,请闭眼》《蜀山战纪》等都走向了一线卫视如东方卫视、安徽卫视等。在当下,许多网剧出品方都力图突破纯网剧的限制,而追求产品的全产业链开发,电视台、图书、手游、大电影等都成为网剧深度转化的方向,如《废柴兄弟》(1、2、3)在2015年底推出了正版手游,并在2016年初推出了小说作品《废柴兄弟:你和梦想必须一起活下去》。
在这种深度开发方面,网剧与大银幕的互动最值得关注。当红电影如《小时代》《分手大师》等在电影下线不久就开启了同名网剧的拍摄,快拍快播,迅速上线,有效地将电影的粉丝延伸至网剧。而更值得注意的则是网剧走向大银幕的趋势。前述几部“神剧”,都已经或即将搭上大银幕的列车。2014年,延续《老男孩》的中年人“青春梦想”主题的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问世。2015年1月,《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登陆全国院线。电影版《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也在2015年岁尾上映。当网剧真正踏上大银幕后效果会如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已积累的网迷基础上,这些电影的票房都很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通过网络自制剧积攒人气转院线这一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今年暑期《煎饼侠》的大热,再次证明了网络剧的品牌延续能力。从《屌丝男士》中走出的大鹏,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带有自传色彩和元电影意味的电影,影片中人物形象的设定和众多明星的客串,都延续了网剧的特色。这说明网剧培育的观影心理与接受美学在影响大银幕的内容制作。
不过,这些作品尽管票房高涨,却质量堪忧。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属于前面类型分析中的段子喜剧类型,转化为同品质同风格的无厘头喜剧大电影后,却无法让观众给出肯定性评价,这说明网剧评价的标准与大电影评价标准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网络文化转嫁大银幕,网络IP的经济效益等问题,是当下电影产业中的重要问题,这种转化目前主要集中在网络气质的段子喜剧因素上,这是相当单一的。其实,相比网络喜剧,更需要期待其他更丰富的偏门类型网剧的大电影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网剧的潜力还远远未被穷尽。
*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网络电影文化研究”(14WYC049)的阶段性成果。
唐宏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杨婧)
[1] “11度青春”是专业制作的同主题系列短片电影,围绕“80后的青春”的统一主题,包括《拳击手的秘密》(张亚光)、《哎》(尹丽川)、《夕花朝拾》(庄宇新)、《东奔西游》(李冯)、《泡芙小姐的金鱼缸》(皮三)、《江湖再见》(沈严)、《李雷和韩梅梅》(方刚亮)、《阿泽的夏天》(张跃东)、《L.I》(张亚东)、《老男孩》(肖央)。
[2] “四夜奇谭”包括4部网络电影短片,分别是《指甲刀人魔》《假戏真做》《谎言大作战》和《爱在微博蔓延时》。
[3] 《〈老男孩〉创网剧元年中国电影进入2.0时代》 http://ent.163.com/10/1206/05/6N6QM6K900032DGD.html
[4] 《2014中国首届网剧行业峰会召开 引领下一个十年影视内容进化》http://www.iqiyi.com/common/20140924/152bc63885520da1.html
[5] 《网络自制剧反输电视台 跨入3.0时代》,http://www.zongyijia.com/News/News_info?id=48607
[6] 如《万万没想到》《十万个冷笑话》《屌丝男士》《嘻哈四重奏》《匆匆那年》《报告老板》《学姐知道》《毛骗》《麻辣隔壁》《废柴兄弟》《灵魂摆渡》《暗黑者》《无心法师》《盗墓笔记》《他来了,请闭眼》《太子妃升职记》等。
[7] 如《十万个冷笑话》《嘻哈四重奏》《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学姐知道》等。
[8] 如《爱情公寓》《怪咖啡》《水浒学堂》《麻辣隔壁》《废柴兄弟》等。
[9] 代表作有《灵魂摆渡》《无心法师》《盗墓笔记》《暗黑者》《他来了,请闭眼》等。
[10] 《第一财经日报》2014 年9 月2 日第B07 版。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