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道:2015——纪实影像里的中国_专题策划_《中国文艺评论》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专题策划>正文

张同道:2015——纪实影像里的中国

  2015年,世界纪录片一派平静,没有奇迹,却充满变革的信号。而中国纪录片静水流深:电视片依然是中间力量,新媒体初露锋芒,国际化凸显力度,纪录电影向市场靠近。

  2015年,人文历史纪录片异常丰富,从人文发现、美学表达到传播接受都令人瞩目。社会现实纪录片深入中国社会不同层面,触摸现实、记录人生,人文厚度与美学表达明显提升。自然地理纪录片拔地而起,颇有建树,抵达了这一类型的中国新高度。

  一、人文历史纪录片

  人文历史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里最为繁茂的品类,近年来一直开掘历史新空间,锤炼视听语言,在人文内涵与美学表达上培育出较为成熟的纪录片类型。历史悠久,题材充沛。观众好古,又提供了收视保障。2015 年人文历史纪录片格外抢眼,一是时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之作必不可少;二是历史研究层面不断扩展,不断发现被遮蔽的历史、被误读的历史空间。

  1.抗战纪录片:深入民族心灵的战争记忆

  反法西斯是全人类的共同记忆。美国、英国、俄罗斯连同德国、日本都播出了纪录片,或回忆,或反思。而中国抗战纪录片数量巨大,播出密集,形成独特风格。

  抗战纪录片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便行动起来,每逢战争爆发与胜利纪念便格外丰富。2015年适逢重要纪念日,中国抗战纪录片蔚为壮观:既有全景式纪录,如《东方主战场》《大抗战》《天罚——二战全纪实》《燃烧的影像》《伟大的贡献》《罪之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始末》等,又有特定视角观照,如《大后方》《根据地》《二十二》《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1946南京审判》《抗战名将录》《东京审判》《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平山记忆》《赤子功勋》《夜光:抗日杀奸团纪实》《寻找巴布什金中校》《苏联红军在大连》等。

  2015年的抗战纪录片不再停留于控诉敌人、歌颂英雄,而是从更丰富、更开阔的视角反思这场战争。全景抗战纪录片里,央视阎东团队的8集《东方主战场》规模宏大,制作精良,8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平均收视率高达1.27,影响深广。它首次采用东方主战场的理念,将中国抗战纳入世界反法西斯体系,凸显中国抗战的独特贡献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本片发掘大量历史影像,并采用航拍和特技,凸显现代气质。著名纪录片导演陈光忠称:“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性感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1]8月24日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播出了8集《伟大的贡献》,结合栏目特点,利用虚拟技术复原历史现场,主持人讲述与档案资料巧妙结合,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称之为“艺术上的一次重要创新”。由爱奇艺和上海上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制作的《天罚——二战全纪实》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抗战》都以百集篇幅描绘抗战历史。

  特写抗战纪录片则从特定视角观照历史,揭示全景纪录片无法深入的历史细节。8月31日重庆电视台播出12集《大后方》,以陪都重庆为中心,在国际化视野里,从教育、交通、文化、工业、社会等多侧面讲述那一段历史,国际格局和中国视点的准确对位、影像资料的独家发现和密集使用是这部影片的突出特点。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二十二》以担当精神拍摄了中国内地仅存的22名慰安妇幸存者,通过口述那一段历史,令人想起韩国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呻吟》。8月17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央新影集团与南京电视台合拍的5集《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追述了1950年代中国政府关押、审判日本战犯的往事,提出一个问题:日本为何不愿直面侵略战争?中国为何很难忘记?而6月6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制作的4集《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似乎有意无意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战后德国政府认真反思,走出纳粹阴影,成为欧洲复兴的领袖;而日本拒绝反思,参拜靖国神社,与中国、韩国一再发生关于历史的冲突。8月2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由五洲传播中心与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德国ZDFE公司联合制作的《罪行与忏悔:日本和德国》则以南京大屠杀和犹太人大屠杀为核心事件,讲述了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帮助犹太人和德国神父拉贝帮助中国人的故事,对比了战后德国和日本反思二战的不同态度。该片于8月1日在奥地利国家广播公司播出,2日在德国播出。日本放送协会(NHK)也播出了大量关于二战的纪录片,如大型系列片《战后70年,日本的肖像》,更多展示日本在战争中遭受的伤害,却很少反思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带来的创痛和灾难。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视纳华仁基金会联合出品的《冲天》首次讲述了空军抗日的传奇故事,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出席了首映式。

  总体来看,这些年抗战纪录片题材在扩展,美学形态在更新,但有关思考依然停留于历史、政治或道德层面,文化思考尤其是自身反思尚嫌不足。从这一意义上,6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甲午》讲述的虽是120年前的甲午海战,却抵达了当下可能的思考深度。对于甲午海战,以何等强烈的道德情感谴责日本都不为过,就像过去关于这一题材的影片一样。然而,如何认识这场战争对于今日中国的价值,《甲午》以冷静的态度审视清朝和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不同表现,提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清日大约同时向西方学习,日本实现了现代化而清朝却不能?为什么日本舰船还不如清朝却屡次得胜?为什么甲午战争在日本已是历史记忆,而中国人至今还刻骨铭心?也许,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完全读懂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意义……

  2.重大题材纪录片:历史与当下的主流观照

  重大题材uedbet全球体育作品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领袖、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当下舆论导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uedbet全球体育作品。重大题材纪录片往往代表了年度政治导向。

  2015年6月30日,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7集历史文献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影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奋斗历程,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记住乡愁》是由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组织拍摄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该片创意来自习近平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传统乡村为拍摄对象,讲述乡风民情、家族故事,以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2015年1月1日至7月5日,在央视的中文国际频道、纪录频道、综合频道和军事农业频道接力播出第一季60集,在连续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天播出。与此同时,项目组举行《记住乡愁》歌词征集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光明日报》都发表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央文献研究室陈晋称,此片“讲的是乡愁情感,传达的是道德风尚;讲的是不同古老村落里的民风民俗,却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家国情怀;讲的是生生不息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同时也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问题”[2]。

  《旋风九日》是一部极具时代特色的重大题材作品,由曾经拍摄《周恩来外交风云》的傅红星担任导演。影片采用戏剧化方式揭秘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的传奇经历和惊险故事:9天,80场活动、20次讲话、20次宴会、10次记者会,中间穿插着游行、暗杀和袭击。影片故事起伏跌宕,剪辑快速多变,突破了领袖纪录片的窠臼。该片于5月15日在院线放映,虽未再次重复《周恩来外交风云》的市场奇迹,却也创造了1689万的纪录电影票房年度记录。

  11月20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5集电视片《胡耀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摄制,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该片回顾了胡耀邦一生的革命历程,尤其是他在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推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历史贡献。

  3.历史文化片:文化血脉的历史图景

  历史文化片是中国纪录片的重要板块,生产量大,制作精良,多为考古发掘、寻宝探秘、历史发现之作,已然形成工业化模式。这里选择《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贝家花园往事》《纽带》《我从汉朝来》《园林》《长城,中国的故事》《南宋》等作品进行论述。

  3月3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10集《河西走廊》以“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为主题,叙述河西走廊跨越两千年的地域历史文化。该片展现上下两千年,大处气势磅礴,细处情节生动,尤其视觉影像粗犷凄美,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授奖辞称该片摄影“原野山川大气磅礴,自然景观美轮美奂,情景再现惟妙惟肖,生活场景灵活鲜动”。

  3月23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10集《神秘的西夏》以西夏学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再现了党项族的源起,展示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诠释西夏文明的特征。该片突出电影化风格,影像饱满,意境沉雄。

  5月17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8集《纽带》,第一次全面梳理海外汉学的400年发展历程,从西方传教士来中国学习汉语、翻译儒家经典,到西方探险家敦煌探宝,讲述了利玛窦、斯坦因、伯希和等近五十个中外文明交流的故事,通过对一个个汉学家与中国的交往以及其命运的生动刻画,描摹出汉学(中国学)产生、发展和变异的宏大历史图景。

  6月15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4集《贝家花园往事》,讲述了北京海淀西山一座花园里发生的民国往事,以法国贝熙业大夫为核心的朋友圈创造了中法文明传奇:法国诗人外交官佩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谢阁兰以中国为题材创作了法国文学经典,而中国教育家李石曾发起的勤工俭学运动影响了中国现代进程。该片学术文献扎实,以第一人称方式取代宏大叙事,突出个人化与故事细节。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称这“是一部精致而意味深长的学者型纪录片”[3]。

  6月20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8集《园林》,以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当下作为节点分集,讲述中国园林文化的历时性变迁,涵盖美学情趣、人文价值到生活方式。该片追踪园林文化留在当代生活里的痕迹,如艺术家叶放在苏州重新建构的园林生活,从而拉开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名作《苏园六纪》的距离。

  10月1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6集《我从汉朝来》,以汉代画像石为对象,寻找汉代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从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到日常礼仪,打通古今,从现代生活里发掘汉代文化的血脉。该片放弃了情景再现,大量采用纪实影像,风格清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魏斌说:“《我从汉朝来》是在当下社会变革的现实情景中,用当代人的视角,审视遥远的汉代社会与今天的相同和不同。”

  10月19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12集《长城,中国的故事》以长城为线索,以人物命运和帝国兴衰打通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影片大量采用再现,气势宏大,制作精细。

  11月19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7集《传承》,记录了50多位民间技艺传承人的精彩技艺和人生故事。分集片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道”“金”“木”“水”“火”“土”“和”,该片影像精致,剪辑跳荡,具有视听魅力。

  12月7日浙江卫视制作播出的7集《南宋》,以宋室南迁之后的历史为线索,力图还原南宋繁荣昌盛的文明景观,展现了诗、词、画、戏曲和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等,纠正公众对于南宋的误解。该片尽力营造一个王朝的艺术情境和历史氛围,人文气息浓郁,但故事性稍弱。

  二、社会现实纪录片

  社会现实复杂多变,相关主题纪录片难以纳入工业化生产模式,从周期、预算、叙事、品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可控因素。因此,随着纪录片行业工业化程度的提升,社会现实纪录片大幅减少。然而, 2015年出现不少直面社会现实的作品,其中有些还产生了广泛影响。

  1.电视台制作的社会现实纪录片

  2015年,不少电视台都致力于社会现实纪录片制作:央视财经频道推出《品牌的奥秘》,央视音乐频道推出《聆听中国》,北京纪实频道《纪实天下》里还推出一批优秀短片,如《京城板寸王》《最后的沙漠守望者》等,并制作了《声音传奇》《最后的沙漠守望者》《雅荻跑世界》等;东方卫视推出《追梦蓝天——ARJ21试飞研制纪实》;上海纪实频道推出《喀什传说》;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推出《瞰见湖南》等。

  2015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一组有分量的纪录片,带着泥土的凝重与青春的气息。

  2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10集《中国人的活法》,以普通中国人为对象: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后的烦恼,年过90岁的指挥家曹鹏义务执导交响乐排练,开卡车的孔龙镇决心成为一名画家,大巴山的老伍和几位同乡一起筹划千亩玫瑰园,心血管外科医生孙立忠努力传承“孙氏手术”等。这些普通人怀抱各自梦想,各有烦恼,却不放弃追求,正如该片制片人、总导演刘鸿彦所说,“普通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注定要经历很多坎坷,这是现实的真相”。但影片并未回避这些现实的烦恼,而是捕捉生活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用行动完成叙事,依然葆有《生活空间》的质感和美学。加上《焦点访谈》栏目选播了其中部分作品,《中国人的活法》成为年度最有影响的纪录片之一。

  央视纪录频道也相继推出有力度的现实作品。

  5月25日播出的7集《与全世界做生意》拍摄了六大洲、12个国家、120个故事,集团式展现了中国与世界的生意图景:在美国犹他州经营牧场的中国老板,在非洲管理工厂的中国经理,顺丰欧洲分部的意大利职员,从山村收购绣花鞋销往巴黎的电商,云南花卉拍卖场的俄国商人,义乌市场里形形色色的外国商人等。总导演周艳说:“当下,中国最活跃的就是经济生活,这是和世界的交流。本片就是通过经济这个角度去看社会变化、去看中国和世界的交流。”[4]影片以板块式结构快速跳跃,叙事简洁有力,但影片核心不是生意,而是做生意的人。

  8月3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6集《高考》,冷静记录面对高考的复杂现实:被称为“亚洲考试工厂”安徽毛坦厂中学的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之间发生冲突,上海打工子弟们面临回乡高考困境,甘肃省会宁县孩子们认为高考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北京大学附中锐意改革,而前衡水中学校长在新学校准备再创奇迹,放弃高考的孩子去国际游学。之所以选择无解说的纪实风格,总导演史岩说:“我们想要尝试的是关注当下、关照人的内心,能够带给人们思考与感动的视觉影像。”[5]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2015年年度掌声授予《高考》,称它“努力排斥一切可能破坏原生态的主观介入,不偏不倚,拒绝煽情。作品冷静中不乏深情,客观中暗含关切,成为媒体纪录片中少有的现实题材佳作”[6]。

  2月18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14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出自一位年轻导演杨帆之手。从2012年开始,他骑一辆国产长江750摩托车,从北京出发,穿过蒙古、俄罗斯、芬兰、冰岛、爱沙尼亚、波兰、比利时等国,拍摄了23位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记录“另一个自己”的故事。《中国青年报》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这“是旅行的故事,是一次车轮丈量世界的壮举,是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同时也是成长的故事,是21世纪‘90后’一代人的集体写真和青春对话”[7]。

  10月1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3集《中国仪仗兵》同样记录了一群年轻人的成长故事。梁碧波导演深入中国仪仗兵训练现场,跟踪记录从入伍新兵成长为仪仗兵的故事。影片叙事从容,细节丰富,用纪实影像见证了一个神秘群体的成长历程。

  5月1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运行中国》(How China Works)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五洲传播中心与探索频道(Discovery)亚太网联合制作。影片已于3月28日在探索频道全球电视网播出。该片从城市变迁、科技与创新、民生与愿景三个侧面展示中国的发展变化。主持人丹尼·福斯特(Danny Forster)原是一位建筑师,他头戴安全帽,带着摄像机穿行于建筑工地,寻找中国的创新动力和中产阶级趣味。影片不是居高临下宣讲中国创新工程,而是由福斯特体验中国,用娱乐化方法讲述他的感受:他时而爬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的楼顶,时而在横店影视基地扮演一个角色,时而用微信制作自己的表情,甚至还抱起养猪场的一只小猪要带回纽约。德国之声称该片“无论是摄像机,还是问题,都是由中国政府赞助的”。但探索频道亚太地区总监魏克然表示: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新兴中国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

  12月27日北京纪实频道播出的《声音传奇》讲述人类与声音的故事。曾获奥斯卡奖提名的好莱坞声音设计大师Erik Aadahl、台湾电影录音师杜笃之与观众分享了声音的奥秘。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声音为对象的纪录片,作为声音行业领袖的杜比实验室参与了拍摄。

  2.其他机构的社会现实纪录片

  2015年,社会现实纪录片也涌现在社会制作中,作品所观照的社会层面广度和深度都值得称道。其中,《我的诗篇》和《大同》传播比较广泛。

  纪录电影《我的诗篇》以众酬方式制作,吴飞跃、秦晓宇导演,记录了六位工人诗人的生活:羽绒服填鸭毛工吉克阿优、服装厂女工邬霞、矿工老井、佛山薄膜厂工人乌鸟鸟、爆破工人陈年喜、自杀的“90后”富士康工人许立志等。“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他们是引信部分/就在昨夜/我岩石一样炸裂一地。”陈年喜《爆破志》里的诗句代表了工人诗歌的粗犷、沉重和力量。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授予此片最佳纪录片金爵奖:“这是一部非凡卓越、感人至深、富有原创精神的作品。本片以诗歌的形式贯穿,深刻记录了中国最有才华的工人诗人的生存状态。评委会一致认为,本片制作精良、感情充沛、极具张力。”[8]

  2015年,导演周浩因为影片《大同》再次引起关注。该片主人公大同市长耿彦波,决定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打造大同的文化形象,开始一项雄心勃勃的造城计划。然而,拆迁尚未完成、建设刚刚启动,他被调离大同。离开时的汽车里,他动情地哭出声来。这部纪录片曾以《中国市长》为题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2015年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2014年周浩就以《棉花》获此奖。周浩长期关注社会变化,从《厚街》《高三》《龙哥》《书记》《棉花》再到《大同》,拍摄对象既有中学生、无业游民、打工族,又有县委书记、市长——这些主导中国社会变迁的官员形象是纪录片里少见的,为转型中的社会留下一幅真实影像长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已经并还将发生剧变,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化繁荣、国际地位提升等成就有目共睹。与此同时,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纪录片既应见证伟大成就,也要记录社会问题;既乐观向上、催人前进,也要反思现实、警示后人。

  三、自然地理纪录片

  自然地理纪录片一直是中国的弱项,但《雪豹》《第三极》《鸟瞰中国》《喜马拉雅天梯》《草原:我们的故事》等作品在2015年密集出现,展示了中国纪录片团队在此领域的初步成果。

  11月26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了《雪豹》。周兵团队历时四年,六次去青海三江源草原拍摄,以动物科学家、牧民索日和喇嘛朱加等人与雪豹的关系为线索,讲述了青藏高原上人与自然生态链之间的故事。雪豹生活在海拔3000-5000米地带,数量稀少,出没神秘,该片拍摄到的影像极为珍贵。

  3月25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6集《第三极》,讲述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故事,不仅关注神山圣湖、珍稀动物,更关注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种植青稞、采摘蜂巢、驯马、捕鱼、酿酒,绒布寺喇嘛为登山者祈福,农妇养护受伤的黑颈鹤——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该片采用航拍、微距、逐格、延时等特技摄影,故事密集、节奏奔跳,自然奇景与人文风情交相生辉,该片电影版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

  3月16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5集《草原:我们的故事》,该片深入蒙古族、藏族、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的生活腹地,探讨游牧民族与草原文明的关系:历史与传承、生存与环境、危机与拯救。影片捕捉到不少精彩的生活细节,如消灭鼠兔等,为宏大主题增添了审美情趣。

  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在院线上映,并获得1153万票房。该片记录了西藏唯一一所登山学校里索朗多吉等学员在普布顿珠教练指导下,带领登山者登上峰顶。尹鸿教授的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准确到位:“画面透彻、精美、壮观、奇特,神奇先生创作的音乐在悲壮、苍凉中透着坚毅、激越,都显示了纪录片在艺术上的追求和魅力。但由于纪录片的创作初衷与电影的成片要求之间的某些错位,导致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叙事情节的连贯性方面多少有些损失。坦率地说,并不完美。但是,其喜马拉雅极限景观之奇特、攀登世界之巅之惊险,特别是对西藏青年和西藏文化原生态记录之生动,都使其具有某种不可替代、不容错过的唯一性。”[9]

  9月21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两集《鸟瞰中国》,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与五洲传播中心、新加坡海淀别墅制作公司、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联合制作。该片讲述了中国自然、人文与现代之美:长城、大佛、哈尼族梯田、少林武僧、哈尔滨冰雪乐园、西双版纳泼水节、张家界天门山、崇山峻岭里高耸的电塔、上海摩天大楼等。单凭这些名字难免老生常谈,但看过影片才能感到,这是一场技术美学的视觉盛宴!熟悉的风景在航拍与特效里焕发出全新的美学景观。该片一改过去大气而空洞的航拍特点,镜头不仅拍摄高空大景,也深入建筑和活动现场,拍摄小景别场景,并辅以地面拍摄进行叙事,磅礴气势与生动细节熔铸成新美学。9月24日,该片已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腾讯网上点播量迅速过亿。

  航拍技术精准化、轻便化为纪录片打开一个巨大创意空间与美学新貌。近年来,航拍成为一部纪录大片的标志性技术特征,而且以航拍为主要特征的纪录片也接连出世。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居高临下看英伦》(Britain from Above),对英国全境进行航拍,被称作史诗巨制。2013年台湾制作了《看见台湾》(Taiwan from Above),以环保意识航拍台湾,创造了票房奇迹。2015年,两个大型航拍项目已经立项,央视纪录频道启动《航拍中国》,计划用四年时间航拍中国各省区;中央新影集团启动《飞越长征路》,航拍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

  四、文化与美学特征

  2015年中国纪录片人文思考较为宽阔,历史广度与现实深度有所突破;美学表达依然是戏剧美学独占鳌头,技术美学日臻完善,而纪实美学大幅回归。

  从文化特征看,主流文化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不管是抗战、乡愁还是中国梦,作品数量众多,主流平台密集传播,社会影响明显,《东方主战场》《记住乡愁》《中国人的活法》《中国仪仗兵》等作品成为年度代表。大众文化开拓新空间,以《跟着贝尔去冒险》《第三极》《急诊室的故事》《生命缘》等节目为代表,开发出一种收视效果好、市场空间大的纪录片类型。精英文化也绽放异彩,《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贝家花园往事》《南宋》等人文作品发掘被淹没、被误读的往事,拓展历史新空间,《大同》《悲兮魔兮》等现实作品丰富了社会观察的人物类型与文化层面,而《穹顶之下》则显示了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和社会担当。

  从美学特征看,戏剧美学和技术美学逐步完善,形成相对稳定的美学形态与表达方式,比如4K、特技摄影、航拍等技术广泛使用,戏剧化叙事方式、动画特技、情景再现等成为精品大片的美学标志。这有效地提升了纪录片的制作品质和收视效果。以《河西走廊》《神秘的西夏》《贝家花园往事》《第三极》等作品为代表的年度大片饱满地展示了这一美学特征。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些作品陷入技术主义漩涡。

  同时,纪实美学大面积回归,《中国人的活法》《与全世界做生意》《高考》《中国仪仗兵》《大同》等作品以纪实方式观察社会,有些作品甚至放弃解说(如《高考》《大同》《中国仪仗兵》),直接用影像呈现生活,激活视听本体的美学力量,带给观众的思考远远超越文字所能做出的阐释。赵亮的《悲兮魔兮》值得特别关注。他采用纪实方法捕捉内蒙古煤矿工人的生活场景,但又不限定于特定时空,力图完成一种超越的、人性的美学表达。

  2015年并不喧哗,但值得记取。如果提炼三个关键词来描述,我想应该是良知、纪实与全媒体。

  *此文来自《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将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批准号为15BC031。

  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何美)

  [1] 陈光忠:《陈光忠点评〈东方主战场〉:回望、回答与回响》,中国新闻网,2015年8月26日。

  [2] 陈晋:《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乡愁中的家国情怀》,《光明日报》2015年3月23日。

  [3] 胡智锋:《贝家花园往事:一部精致而意味深长的学者型纪录片》,《uedbet全球体育报》2015年7月15日。

  [4] 《七集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讲述“超级中国人”的真实故事》,央视网纪实台,2015年5月25日。

  [5] 王维砚:《〈高考〉纪录片热播,触发网友集体回忆》,《工人日报》2015年8月18日。

  [6] 《“2015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在北京大学发布》,人民网传媒频道,2015年12月28日。

  [7] 《纪录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春节登陆央视纪录频道》,《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15日。

  [8] 《纪录片〈我的诗篇〉荣膺金爵奖》,作家网,2015年6月22日。

  [9] 尹鸿:《喜马拉雅天梯:不完美,但唯一》,《北京青年报》,2015年10月27日。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2016年第4期 总第7期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