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创新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设计观念、设计形态和技术方式的重大突破上。这其中的关键乃是设计观念,这需要跨学科交流与融合,以构成一种认知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的新理念,这不仅是设计发展的全新内涵,更是设计发展的重要“推手”,进而成为引领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新态”。从经济学视角解读,设计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切入点,以其丰富的创意应对市场需求,进而形成一种文化资本的积累过程。借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来作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综合考察,设计如同文化艺术一样,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构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群体活动的主要场域,在其场域中有力量(power)、生气(get angry)和潜力(potential)的存在。依此理论来认识设计,其突出特点就在于,设计有着强烈的惯性行为模式,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言之,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两个角度来解释,设计又是一种社会活跃的现象,设计与创新俱进,已然演变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行为和生产机制,在社会秩序的构建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体现出一种“持续变化的社会模式”,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集体趣味”的流行心态。创新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形式与技术方式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设计观念与设计视野的突破,尤其后者可说是构成创新设计的动力源泉。换言之,创新设计的着力点唯有突破观念与视野的羁绊,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设计具有的跨领域与跨文化交流的融合特点,而以一种创新的新姿态,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事实证明,创新设计乃是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动因之一,它甚至可以带动起产业经济,不断催生出新的业态,让生活充满无限活力。
一、当前创新设计发展的政策平台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当年10月,“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北京举办,进一步助推了创投机构与创新项目的沟通与互动,拓宽了创业者融资渠道,激发和激活了大众智慧和创造力。“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专利申请量达187.6万件,同比增长22%,其中发明专利、商标注册申请量分别达70.9万件、211.5万件,同比增长21.7%、36.62%”。[1]
在此情形下,创新设计被业界高度重视,其主旨是鼓励原创、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例如,2015年底在深圳举办的中国设计大展上,就设立了创客展区,取名为“四创联动”,涵盖创客、加速器、孵化器、众筹平台、创投等范畴,展示国内外创客机构的设计创意精品及产业链条。如海尔U-home团队与LKK洛可可设计集团联合开发的海尔空气盒子可将空气质量检测仪和智能家居操控器合二为一,让物联网的现实又往前迈进了一步。此外,还展出了由飞亚达公司制造的“神七舱外航天服表”,曾经由航天员景海鹏等出舱活动时佩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平面设计板块比较突出的亮点之一在于字体设计,如《风雅楷宋》(刘永清作品)致力于研究汉字字体,通过对古人书法的研究拓展当代设计字库,有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有当代精神,既形成字库,同时个性鲜明。诸如此类的创新设计,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跨界融合,催生裂变出新型业态,可说是极大地惠及社会民生,创新设计也成为名副其实搭建“双创”的重要桥梁。
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中强调指出:“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实施以制造业强国为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展现出我国力争尽快通过技术进步与产业政策和结构性调整,重获制造业优势,达到与世界制造业强国齐头并进的发展雄心。自18世纪中叶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带来新兴的工业文明以来,但凡期待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之业都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无论是老牌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后发工业国家,都推出一系列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诸如,美国有“再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英国有“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法国有“新工业法国”战略;日本有“再兴工业战略”,即使是新兴发展起来的韩国也抛出了“新增工业动力战略”。由此可见,世界工业化国家都非常关注工业振兴升级计划。因此,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角度来说,《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式吹响了将我国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的进军号角。
从产业进步的角度来说,《中国制造2025》计划具有强大的助推力,但以设计为龙头的产业还是有别于其他产业,其突出点就在于设计与艺术、设计与审美、设计与文化均有着多元因素的集合,是以“美的物化”与“物的美化”这一造物观念,按照需要和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事物。因而,设计的对象不仅为“物”,如产品、广告、包装、服饰与时尚等,而且又是生活行为的“事”,如实用与美观、功能与便捷等生活方式的选择与改变。一言以蔽之,设计是人类追求美好生存方式最大的“观念艺术”,设计产业的开发,业态只是“物”的一面,更为重要的另一面,是“人”与“生活”,这是设计根本之所在。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新更是我国设计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而“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不仅仅是“制造”,更需要的是“创造”,作为设计上的“创造”或“创新”体现,自然离不开艺术、审美和文化的丰厚滋润。
二、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设计的重要推手
文化创意产业,如今已是世界发达经济体国家积极推进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誉为是争夺热点市场份额的重要领域,世界发达经济体国家也都将其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当前,在设计领域,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日渐兴盛,动漫、广告、时尚、服饰、环艺,以及手工艺等行业,逐渐突显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这一优势集中体现在艺术、审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有机融合。所谓“艺术”,主要是针对在设计语言与各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融通,如视觉元素的借鉴与应用,既丰富了设计的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将视觉与感受、视觉与认知、视觉与用户层级关系,以艺术传达的特有形式来提升设计的品位。“审美”则是借助公众审美通感,将设计的目标指向,借以“形式”与“意图”的再平衡,来获得大众的接受,追求设计的完美性。“文化”是支撑设计的根本命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抽象文化理念物化为产品的表征。曾几何时,国内文创产品由于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特色而饱受诟病。如今,设计创意的普遍介入,使这一状况正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研发开始注重对设计价值的考量,期待形成更多更新的文创理念。
文化创意产品,是以艺术、审美、文化和经济等诸多元素相互融合,再造具有智力财富特征的新颖产品。这类产品的特殊之处在于,以创意手法提取原创艺术作品的元素或符号,将其作为再创意的资源,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品本质上是商品,但主要是在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等公共文化场所销售。文化创意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可复制性,因其文创脱胎于原作,附着上工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可以被开发和复制推销;二是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就观赏性而言,文创产品以原创艺术形象为基本依托,结合创意需要,在媒介、材料、形制等相关方面又有新的拓展,注重提升产品的艺术表达。与之同时,文化创意产品又有别于纯艺术品,兼顾有实用性的设计功能。例如,201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相继推出“朕亦甚想你四爷折扇”“朝珠耳机”“藻井雨伞”等众多文创潮品,深受消费者的热捧,实现了文创与时尚的有机融合。又如,上海于2014年底至2015年初,推出的创意“2.5产业”,针对传统手工艺行业转型进行探索。有着悠久历史的上海老凤祥,通过创意“2.5产业”的塑造,在沪上创建了首个“原创大师工作室”,走出一条技术进步和创意产品开发之路。[2]
三、文化遗产成为设计服务的重点对象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世代相承的历史见证,如今对这一历史见证,从设计服务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起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播。
近年来,但凡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被确立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设计服务的跟进。这是因为设计与文化,尤其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基因联系,这一点从设计历史上可以得到证实,自仰韶文化彩陶到明清器玩,可谓是传统文化的丰富体现,有着传承与弘扬历史精神的义务。诚如设计学家张道一先生所言:设计的历史始终是“围绕着造物艺术活动而进行,中国的设计走过了一条从‘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的发展道路”。[3]当今的设计与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有着历史的渊源,而传统手工艺本身就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因而保护文化遗产自然成为当今设计服务的重点对象。况且,这一服务对象与国家文化创新战略的宏大目标不谋而合,是国家文化创新调动一切有利资源,尤其是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主要依托于乡村与中小城镇生存的传统手工艺这一文化遗产资源的处境令人堪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抢救零界。
目前,我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呈现出岌岌可危的现状”。[4]设计领域可说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这两方面的文化遗产,意味着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目前,针对设计领域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如民间手工艺,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染织、雕刻等正在逐渐消失。从宏观层面来讲,设计服务的确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多样性,以及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好方式和好手段。从微观层面来讲,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的设立、非遗基地的规划设计,以及非遗众筹项目兼顾传统与现代创意等,对于守护和繁荣文化遗产,并使文化遗产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如何持续、健康而有效地开展,真正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设计服务的一体化,值得进一步探索。
四、智能设计促进创新服务和品牌提升
智能设计,可说是伴随着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设计形态。所谓“智能设计”,又称作“智慧设计”,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承担的设计活动。智能设计所提供的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使设计师与人工智能融合成为可能,是当今乃至未来设计领域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其突出特点是,基于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用户网络构建起一系列安全、方便、高效、快捷、智能化的新型设计模式,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五至十年,智能设计将是设计舞台的主角。
我国智能设计起步并不算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我们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已经取得了一批基础研究成果并奠定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智能设计相关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设计与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且国家对智能设计与制造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研究资金大幅增长。如国产智能手机市场销售热度持续升温,智能手机产品达数百款,其设计特点是触控或指纹识别,还有大屏设计特征明显。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以智能家居服务为重要领域的移动式智能控制终端。用户只要通过手机上安装的智能家居客户端软件,依托WEB(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即可实现对家庭生活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管理,诸如,远程开启家庭门锁,对来访客人进行图像确认,远程开启空调及取暖设备等,所有这些都将成为人们未来居家生活的必要技术手段。
除不同操作系统产品争奇斗艳外,品牌关注度也格外引人瞩目,进而表明通过智能手机设计的不断开发,终将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尤其是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品牌关系到市场的占有率,关系到产品生命的可持续性。“国产手机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找准市场,国产品牌手机企业抓住信息消费机遇,快速实现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型,对准需求讲的是瞄准受众数量庞大的手机市场……‘大浪淘沙’赢得的却是‘优胜劣汰’。”[5]从这一点上说,智能手机的品牌塑造和推广,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设计与制造业形象的重塑。
至于说到智能家居,这是比较典型的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智能设计项目,涉及许多新概念、新主张、新技术和新方式。诸如,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自动安全防范、自动控制,将家居生活的各种设施进行有效集成,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家居生活事务管理系统,变传统家居生活为更加舒适、健康、环保和节能的科技智慧型居住环境。从智能设计角度来讲,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设计管理,将更多实现触摸控制,即通过智能触摸控制屏实现对家庭内部,诸如灯光、电器、安防和门禁等智能监控,以及无线与有线控制系统的无缝结合,这将是未来智能家居系统控制与设计服务的发展方向。此外,从市场角度来看,智能设计在未来智能家居生活中将有更多的开发领域,如将其打造成为家庭版物联网的升级,不仅实现家庭内部物管系统的更新改造,而且还将与智慧国家智能系统,智能城市系统,智能楼宇与智能小区等新业态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联接,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此看来,智能设计在促进创新服务和品牌提升的同时,还是真正实现我国产业整体提升的关键,特别是在设计投入上,可实现与产业强国战略的联动。而智能设计所有的创新行为最根本的就是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创新服务、品牌提升、优化自主创新产业,以应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市场。
五、“互联网+”激活创新设计产业
“互联网+”作为新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经济形态,其突出特点在于发挥互联网相互配置和优化生产要素的集成作用,极大提升经济运营的效率。创新设计依托“互联网+”形成更加广泛的联动系统,可谓是“设计触网,迸发无限能量”。诸如,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相互融合,发展出新兴业态,成为创新设计产业化的新增长点。
在“十二五”收官的2015年末,“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可谓看点多多。如创客群体的兴起,成为新经济形态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并且,创客群体又带动起“群件”技术的蓬勃发展,一股股“创意”与“发明”的势头,正成为人们梦想实现的积极力量。正是由于这种创客精神的鼓动,使得创新设计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以参与性和开放性,以开源、众筹、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构建起设计理想,践行设计方式的转变。
2015年可说是这一设计理想践行的重要年份,呈现为创新设计追求的一大主题。有设计学者指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 = 新工业革命”,“七亿网民,市场巨大,集众智成大事,发挥‘中国智慧’叠加效应,通过互联网把亿万大众的智慧激发出来”。[6]
事实也是如此,“互联网+”行动计划至于创新设计产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即由单一领域向多元领域融合推进,使得设计思维也由“个体思维”扩展到“众筹思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设计创新产业会因此获得快速的升级换代,服务的产业面也会更加扩大。线上设计资源与线下设计企业的融合,突显出大家以互联网集群的方式来从事创新产业的谋划,互为长短,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关于这一认识观念,在创基金联合网易家居开启的“上善若水”2015中国设计创想论坛上,青年设计师们有很好的回答,提出:互联网一定不是工具,一定是思维。因为互联网颠覆了两个概念:其一是颠覆了信息传递;其二是颠覆了人与人沟通分享交流的方式。进而明确:“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是产品,而不是工具。并且,一定是关注用户之后才能真正做出符合用户美学的好设计”。[7]
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概念的逐渐普及,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领域也提出与互联网联动实施设计咨询,诉求设计的广泛性和特色化。如此,一代具有互联网新思维的年轻设计族群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主体。公共艺术设计再也不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小众群体的事了,而是将空间内展示的艺术,衍生为一种能够设立在公共景观环境中的公共元素,使建筑、景观、文化、历史等人文元素统一融合在一起,交相辉映,使其在积极意义上表达了地域特征和文化价值的有机融合。诚如,这一行业新生代设计师表明的观点:“公共艺术设计非常需要以‘互联网+’行动计划,广泛征集创意思维和创新设计方案,这是基于公共艺术本身的艺术性、规模性、公共性和广泛性的需要,使每一项设计尝试通过公共方式获得丰满”。[8]
六、交互设计有效联动网络新技术的投入
交互设计是设计形态中的一种新方式或新模式,延伸可说产品交互设计、环境交互设计等。究其本义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解释其作用,诸如,交互设计可以让产品有效易用,达到目标用户的期望,尤其是可以让用户通过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产生与产品彼此间的深入了解,进而真正体现设计服务于人的目的。因此,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 Interaction Design),其交互涉及多元学科及众多领域。
目前,国内交互设计主要涉及用户模型构建、用户认知体系,以及用户参与评估等商业运营领域。如界面交互设计比较普及,注重的是用户体验方式或模式的开发,所涉内容包括用户使用、用户认知和用户评价等方面。自2013年起深圳界面设计开始提供“商-优爱中国”以来,使用户界面(UI)设计行业逐渐成为知名设计领域,其设计服务范围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交互设计,软件界面设计等。近三年所服务的客户遍及世界各地,为二百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软件产品提供完善的用户界面设计服务。当年,国内交互设计集中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主要涉及娱乐、休闲、服饰、装修,以及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用户满意度和用户感知体验的探究,即通过交互情景对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行为进行引导,侧重于情境化设计来满足用户心理、情感和使用行为的需要。比如,交互式游戏设计、儿童教育领域的交互方式设计,非常注重从移动互联网系统的角度对用户行为、认知进行交互式构建。象征对儿童游戏和在线阅读绘本的认知行为特点分析,以改进儿童游戏和绘本阅读的交互式分享体验,增进对儿童各项智力指标的测验与开发。又比如,服饰与时尚领域的交互模式设计,依据数字人体建模、3D交互式计算机技术的辅助虚拟仿真设计,以及依托电子商务的虚拟购物、虚拟试衣技术的融入,以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时尚的体验。
2015年,互联网购物日趋繁荣,其规模迅速增至3.42亿人次,交易总额达4664.4亿元,同期的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9]随之,交互设计通过网站和软件开发,在产品营销的各项服务环节(交互环节)有了快速的提升,形成比较完备的网络交互体验系统。诸如,针对网购、网络社交服务日趋个性化、特殊化需求的测评,重点为用户体验(内容/模型/评价)模型进行构建设计等,进而使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对交互体验的认识,包括了解产品与人沟通的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让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从而有效达到营销目的。与此同时,又是加速交互设计联动网络新技术的投入,极大推广和普及交互设计的应用。
七、传统工艺振兴是创新设计的寻根主题
创新设计的路途可以走的很快、很远,可终究不能拔根远离。重振传统工艺,激活民族文化,乃是创新设计与传统的最佳融合。
2016 年初,文化部启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其目标在于“搭建起传统工艺与艺术、学术、现代科技、现代设计及当代设计教育的桥梁,提升传统工艺从业人群的传承水平,提升传统工艺为大众的接受程度,提升传统工艺制品的品质和效益,提升传统工艺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10]围绕这一振兴计划,文化部又明确了三项措施,涉及对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和文创支持。这几项振兴计划无疑是新春之际,给业界吹来的创新设计“民族风”。
的确,振兴传统工艺已然成为当下设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现有20个大类、645个小类,数以万计品种。据统计,全国有万余家手工艺企业,从业人员达数百万之众,可称得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传统手工艺大国,这对我国设计界一直倡导走中国特色设计之路,自然是一笔丰厚的资源。2015年6月,贵州省文化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非遗传统手工艺振兴培训工作;2016年1月,山东省也启动了“振兴传统工艺”的计划,这些举措都将为传统工艺的振兴助力,进而推动我国创新设计发展。
历史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走中国特色创新设计之路,关键在于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弘扬,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亦可说传统工艺振兴是设计创新的寻根主题。
八、结语
综上所述,由“双创”政策搭建起的创新设计平台十分广阔,正带动起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效益,直接引发设计服务、智能设计、“互联网+”创客设计、交互设计,以及传统工艺振兴与寻根求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展开,有望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社会创新的主体力量。事实证明,创新设计就是生产力,其创造的生产力价值,不仅体现在设计师价值、产品价值,同时也体现在整个社会发展价值上,其形成的效应更集中在于培育我国产业“新态”,成为促进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的有力“推手”。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三位一体”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11]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技术与文化价值无与伦比,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前行的巨大动力,这是国家的福祉,民生的福祉,当然也是设计界的福祉。
*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筱淇
[1] 顾阳:《“双创”新引擎作用初显》,《经济日报》2015年11月30日。
[2] 司建楠:《老凤祥:百年品牌书写“金色传奇”》,《中国工业报》2015年7月6日。
[3] 张道一:《琴弦虽断声犹存》,《装饰》,2002年第4期。
[4] 转引:安纯人《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文汇报》2008年3月13日。
[5] 马志刚:《国产手机“逆袭”的启示》,《经济日报》,2014年4月17日。
[6] 潘鲁生:《2015设计热点思考:互联网语境 重塑设计语言》,《美术报》,2016年1月22日。
[7] 网易直播 专题《NO.1 互联网+时代,设计的痛点何
在?》,http://home.163.com/15/0719/04/AUS0G05D00104JLD.html
[8] 专题报道《杨硕:以“互联网+艺术设计”来提升城市的文化》,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1512/09/t20151209_7432330.shtml,2015年12月9日。
[9] 陈静:《“十二五”期间互联网发展交出漂亮答卷》,《经济日报》,2015年10月30日。
[10] 王学思:《发现和弘扬中国的手工精神:文化部启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文化报》2016年1月18日。
[11] “三位一体”产业发展趋势和目标,主要是指“产业联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进步、提升业态发展新空间”。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2016年第6期 总第9期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