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如何“咏怀诵贤”(张瑞田)_家园_家园艺见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冯远如何“咏怀诵贤”(张瑞田)

2022-07-0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瑞田 收藏

冯远 群贤兴会图

近日,“无尽意·痕——冯远‘咏怀诵贤’古典题材书画作品展”与观众见面了。画展的标题是对画展主题的诠释,也透露着画家的思想深度与文化趣味。参观冯远的画展,两个词让我沉思良久,一个是“无尽意·痕”,一个是“咏怀诵贤”,这两个词像一座浮桥,把我带入到冯远的艺术世界,空茫或者通透,邃密或者开张,抚古或者思今,让想象无尽意般驰骋,让情感在时间的波浪中起伏。

画展标题由文字组成,是画家创作倾向的陈述。建构画家艺术之城所依靠的则是笔墨、色彩、线条,它们塑造的形象才是真正的“无尽意·痕”,从这里才能开始一名画家“咏怀诵贤”的审美寻求。文字的“说”与笔墨的“画”,相异共生。

冯远 唐宋八大家——苏轼(中国画)

展览由“咏怀”“诵贤”“弘志”“寄情”组成,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特点,四个单元结合起来,又构成一个艺术整体,表达了“抒放思古感怀”“颂扬历代前贤”“伸张理想抱负”“寓寄达观情志”的人格追求与精神向往。于此我们看到了这个展览的文化内涵,看到了画家的所思所想,看到了“咏怀诵贤”的形象表现。正如同冯远在自序中所言:“如果说是秦汉文化濡我以刚健正大的底蕴、唐宋文化沐我以热烈丰盈的气质,那么近现代文化以人为本、取精用宏的创作理念,则导引我自觉跋涉在笔墨追随时代、攀援高山的艰辛道途之中。我将研修学习的体悟转化于不同形制的肖像、故实、诗意绘画和书法作品中,以一个文化传承者的学人身份,承担一份历史的责任。”

画展的灵魂就在这里。

冯远为古贤造像就是这份“宣言”的形象体现。在“诵贤”单元里,我看到冯远描绘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还有唐宋八大家等文人名士的形象。这两类人物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功业、文章,一直影响着我们。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冯远试图“以一个文化传承者的学人身份,承担一份历史的责任” ,必然要对先秦诸子的学说进行深入解读,体会诸子不同的政治主张、人生选择、精神风貌,在他们的人生探索和高谈阔论中捕捉生命的神采。毕竟是进行美术创作,对画家而言,化无为有的依据,是对想象的形象化和审美化。这个过程似乎容易,实践起来很难,它需要画家做好案头工作,一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剧烈的变革历史,熟知诸子学说,了解不同学说产生的社会背景;二是对诸子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价值取向,甚至是思维习惯、语言特征有深刻的把握,基于此,画家的想象就会有轨道、有空间,提笔挥毫自然胸有成竹。应该说,冯远塑造的诸子,是他心中的诸子,也是我们认可的诸子。他所刻画的孔子,显然是从宏大的历史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孔子,热烈亦沉静,宽宏亦理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孟子的形象是倔强的,冷静的,指对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有理有序,冯远的孟子是平民化的孟子,如同田间地头的民间哲学家,不卑不亢,畅所欲言。冯远为深化作品主题,他在画幅的上端题写了“法先王,行仁政,民贵君轻,万物皆备于我……”一段长跋,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观念。同时,也提升了画作的思想认识价值。冯远笔下的老子与庄子别具特色。这两位“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所主张的“独善其身”和儒家主张的“兼济天下”是中国文化的奇妙体现,也是中国读书人的人格心态。冯远注重老子的玄思,他以夸张的造型勾勒出冥想的老子,衣袂飘飘,眉目低垂,沉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人生,予人极大的审美启迪。对庄子的刻画,采取了另外的方式,看似无尽逍遥的庄子,吟诵“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语句,追求着遗世独绝的超俗理想。“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这是《庄子·秋水》中的话,品读画作,渐渐感受到冯远画作内在的、精神的、传统的美。

冯远 诗贤图四屏

冯远的人物画“唐宋八大家”系列,比之“先秦诸子”系列,笔墨更为开张、简练,凸显出文人放达的性情和复杂的性格。韩愈、柳宗元、苏氏三父子、欧阳修、曾巩等人,文章盖世,事功惊人,复合型的身份让他们在政治与文章中游走,人格饱满又深刻。“唐宋八大家”系列的书法长跋让人耳目一新。当代国画的书法缺失,早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没有毛笔字题款的国画作品,会降低当代国画创作的品质。因此,要求当代国画家提高书法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冯远注重书法的研习,注意书法对画作的促进与提升。1977年他在浙江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三年的系统学习,让他认识了神秘而博大的传统艺术世界。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重视书法,是最早设置书法专业的美术学院,当然要求美术学院学生也要学习书法。冯远在青少年时代染指丹青,也弄翰墨,进入大学,勤于临帖,铸就了自己的笔墨功夫。他的画作,书法占比较大,“唐宋八大家”系列就是证明。他大幅度题跋,有的是抄录所绘人物的诗文,有的是书写个人的感受、感想,以不同的文辞,不同的书体,强化画作的文化含量。书法对国画有文辞和笔墨的双重推进,前者是主题深化,后者是艺术手段,这一点,牛克诚一语中的:“冯远的人物画,通过让坚实的造型功底与书法式的抒情笔墨结合,让现实主义的创作题材与厚重博大的精神传统相联结,建立起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语言形式。”

的确,冯远“坚实的造型功底与书法式的抒情笔墨结合”,让他的画作有了独特的形式,精湛的结构,丰富的细节,灵动的线条,层次分明的色调,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屈原与楚辞》就是其中的一幅代表作品。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杰出诗人,对后世影响甚深。楚辞的重要作品《离骚》有着奇异的想象,热烈、滚烫的情感,美人香草,百亩芝兰,芰荷芙蓉,望舒飞廉,巫咸夕降,流沙毒水,八龙婉婉……构筑了一个充满奇异、玄妙的缤纷世界。历经人生苦难,满含忧患、悲伤,又不放弃理想信念的屈原,以他独特的声音表露心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显然,冯远对《离骚》有深挚的理解,对屈原渺远而空旷的想象有独特的感悟。他大胆构思,突破陈规,以传统的线描和粉彩再现了一个神话飞扬、人神共处的浪漫世界,同时,又精雕细刻了情绪激昂、愁肠百结,寻求个体人格觉醒的诗人形象,以及与屈原相关的系列人物,他们表情丰富,姿态各异,与飞天美人组合成一个繁简相生、人鬼情深、虚实俱在、苦乐共融的画面,生动、深刻,通过塑造《天问》中的屈原等形象,展现了屈骚文化的特质,同时给观众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显然,看懂这幅画不容易,但,作为中国人需要看懂这幅画。冯远构思与创作《屈原与楚辞》,既是艺术创作,也是文化思考。作为当代优秀的学者型画家,冯远的艺术求索,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冯远 丽人行 


(作者:张瑞田,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纵览

书法理论的时代答案(张瑞田)

书法批评的忌讳与作为(张瑞田)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