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杰姆逊曾经说过:“在电视这一媒介中,所有其他媒介中所含有的与另一现实的距离感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说,发生在电视上的事情不再与你我相隔千里或毫不相干。在今天,电视让数十亿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个事件、同一个人物。电视更成为我们今天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不妨说,正是以电视为重要代表的影像艺术或媒介所记录的生活、表现的艺术形态,构成了我们当下的世界,一个实在、符号、拟像混杂的纷繁世界。
回眸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春晚不正是这样一个依托电视媒体让十几亿人共同观看、共度良宵的新民俗、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吗?40年弹指一挥间而已,但我们完全可以说,40余年来,没有一台晚会、一个节目、一个文化事件,可以像春节联欢晚会一样,一直伴随着我们,构成我们的时代隐喻和文化寓言,表征我们的民心、初心、中国梦,是我们的记忆也是我们的生活和现实。
不用说,央视春晚为我们这个时代、为这个大时代里的每一个个体所打开的是一扇生动、丰富的生命之门,它壶纳天地、收备万景——塑国魂、抒民意、咏年味,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道剪影,以别样的视角记录并还原了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的本真面貌。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成长于80年代的人,笔者又何尝不是与春晚近40年的历程共成长或曰渐渐老去呢?春晚,是改革开放的镜像,是我们成长的合家欢式寓言化表达,更是中国梦的具体镜像、中国故事的荧屏晚会化表达。伴随着春晚的所有欢乐、辛勤乃至全民打分、尖锐吐槽、提意见的近40年,更形构了一种中国形象、国家形象的表述史。
但关于央视春晚这一独特的当代文化现象,虽然研究也不少,尤其是对春晚优秀节目、央视形态类别、技术舞美等的研究,但毋庸讳言,许多研究仍然仅限于单篇论文或个别年份或某个领域,也限于资料汇集工作不足的局限,目前还没有整体观察研究的论著问世。
最近,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了这本即将付梓出版的《承继与嬗变——央视春晚的历时性研究(1983—2019)》。无疑,此书一小步,却是春晚研究学术史上的一大步。
该书作者、青年学者李志敏女士,敏而好学、苦心孤诣,集数年之功力,立项省级科研课题,进而以出色厚重的成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的立项,后生可畏,可喜可贺。
志敏通过观摩央视春晚的影像资料,搜集导演、演员及主持人的传记、回忆录和各类访谈资料,检索公开出版的书籍报刊,甚至还“田野调查”,亲赴春晚分会场现场体验实际观感并收集第一手资料等,掌握了有关央视春晚的大量素材,从而为展开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读书稿,感觉作者立意不可谓不高远,精神则尤其可嘉。她对跨度达37年的央视春晚史进行全面、完整、系统的深入研究,不求史料之巨细、不求内容之浩繁,而是整体观照,从重要维度切入,要言不烦、总结提升。粗粗浏览,感觉到这是一部有着充实内容的诚意之作。大量的梳理、思考工作,完成于构思阶段,形诸笔墨者,均为深思熟虑之果实,可以说将春晚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书稿将央视春晚的发展流变与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论述,步步推进、层层剥笋,以春晚聚焦社会现实、人心民情的方方面面,将央视春晚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理想与奋斗等,统一在了春晚的发展变化之中。与此同时,作者还借用诸如传播学、美学、文化研究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探索并实践了将艺术学与其他学科关联起来的跨学科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该书的撰写,我感觉到有一种力求研究的现实广度和对象的整体性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该研究将对央视春晚的研究拓展到若干尚未深入研究的领域,如春晚分会场、春晚特别节目、春晚公益广告等,并将其体系化、学术化,细致地观察与描述其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从而使春晚研究的现实广度得以扩展,春晚研究的直径范围得以扩大,呈现出春晚的“全景图貌”。并且,书稿尽可能将众多繁杂细碎的史实纪录,连缀成简洁扼要而因果相续的篇章体系。这些工作使我“心有戚戚”,因为这里面似乎有一种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春晚的“整体思维”。这种科学研究的“整体思维”,正是我一直关注、思考并试图诉诸学术实践的。
我曾经在《中国艺术批评史现代卷》的写作中,探讨并力图在写作中贯彻实施“整体观思维”。在陈平原、钱理群、温儒敏先生提出的侧重于历时层面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整体观”的基础上,我认为艺术研究中也有一个艺术门类或学科的“整体观”。也就是说,艺术是一个包含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门类的整体,是一个“大艺术”的学科或门类观念。
毫无疑问,源于电视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也源于春晚作为一台大型晚会的对各种艺术门类无所不包的兼容性。对春晚的研究,必然要有一种“整体观”思维,需要一个高屋建瓴、多元立体开放的视野。在今天,影视以及以之为核心的影视文化或曰影像文化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之一。春晚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在最新高科技基础上,兼容各门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大杂烩”。春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uedbet全球体育节目,不但全方位地冲击着旧有的艺术观念,改变了原有的艺术格局和生态,它还超越艺术的领域而渗透或覆盖了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思维逻辑等。
当然,近些年,央视春晚乃至整个电视媒介的影响力都因为新媒介、新的娱乐的不断出现而有剧烈下降之势。互联网时代,电视似乎已经过了它的作为社会主导型媒介文化的黄金时代。但在融媒体的视域下,我们说,电视媒介并没有也不会消失,它实际上与其他新媒介相互融合,进而扩张其媒介文化势力范围,变异其“互联网+”传播方式,提升其传播影响力,进而融入生成着我们的生活现实,形塑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无疑,在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在一个青年文化、青年亚文化崛起的多元文化时代,电视必须借助数字技术和其他新媒介的“翅膀”实施媒介融合,也必须以文化自信的态度,有机兼容多元文化和多种意识形态空间,以积极的适应和与时俱进的革新,从而应对观众的挑剔、苛求和时代的挑战。
作为当下国民春节大众“合家欢”娱乐的重要方式,也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和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重要承载,央视春晚必然要继续做下去,春晚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
就此而言,对于春晚的研究,在新媒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有无可能再度辉煌?能否在一种“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方面的思考、研究和建言,则无论是这本书,还是我们其他研究者,都有继续深入研究的职责使命。
重要的是讲述话语的时代。我们经历过春晚的辉煌与激动,也经历过低潮、彷徨与落寞,不管怎样,一切,都过去了。新的时间,开始了,就从我们的脚下,开始了。停笔之际,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今年春晚的乐声……
让我们继续讲述永远处于“再出发”“从头越”状态的央视春晚,那个“万人迷”也是“万人怨”的央视春晚!
(作者:陈旭光,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纵览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