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锋:彭斯新画作的中国美学意蕴_家园_家园艺见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彭锋:彭斯新画作的中国美学意蕴

2016-09-27 阅读: 来源:中国uedbet全球体育网 作者: 收藏

山水与风景

——读彭斯的新作有感

空山寒木帖(局部) 彭斯

  9月,彭斯携新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新山水——彭斯油画艺术展” 。尽管事先对他的“变法”已经有所耳闻,但还是被他作品所呈现的全新面貌给镇住了。我脑中闪过两年前彭斯的纠结,以及他对自我纠结的解决。去年4月在北京画院的个展,可以说是彭斯走出纠结的宣告。展览名为“景物斯和” ,印在展览海报上的那张题为《鱼山晚照》的作品,给人描绘了一派温暖祥和的景象,刚好切中展览主题。但是,一团和气背后,却是长达三年的挣扎。我不由得想起美学家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的评价:“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波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 ”彭斯的作品如同倒转的大海,外表平静,内心汹涌。

  然而,久违的和解没有阻挡彭斯的探索步伐。事实上,彭斯并不是那种追新求异的艺术家。他之所以纠结和变法,目的是要找到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艺术方式。是忠于自我的驱动,让彭斯走上不断探索和自我否定的艺术道路。

  作为“80后”的艺术家,彭斯在中央美院受到了良好的学院教育。但不可否认,由于西方现代性的影响,在今天的学院教育中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冲击,因此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彭斯在学院学会了用“外语”作画。但是,与前辈艺术家不同,“80后”艺术家的成长赶上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他们也相应地收获了文化上的自信。尽管彭斯用“外语”作画,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酷爱有加。在作画之余,吟诗抚琴,挥毫作书,完全是传统文人做派。在经过对油画语言和材质的仔细研究之后,彭斯决定回到“母语”作画。回到“母语” ,意味着游回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

  与西方绘画讲求以焦点透视冷眼旁观相比,古代中国人的仰观俯察、周流六虚似乎更加自然,至少对以中国文化为“母语”的人来说真是如此。静观风景与卧游山水的区别,实际上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区别。这两种文化不仅意味着两种观看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们对绘画的理解也非常不同。中国绘画不专注描摹事物的外形,而在意胸中丘壑。郑板桥在一段题画短文中,触及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分别,我们权且可以将其解读为自然、心灵和文化的分别。这种区别的目的,不是舍此取彼,而是寻找一种和谐共处的方式。中国画家力图以自己独特的手法,化干戈为玉帛,让自然、心灵和文化相得益彰,这正是中国艺术的魅力所在。

  对于彭斯创作的这些新作品,也需要从中国美学的范畴来观看。我们可能会从中看到雄浑与散淡、温润与萧瑟,但我们看不到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与色彩。画家的用笔和节奏,将我们带入了气的运行之中,随着山水的形势,我们的气息或聚或散,或滞或舒,进而参与到宇宙造化的作息之中,分享远超自我的生命节奏。或许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目的,不仅绘画如此,音乐、书法、园林、建筑莫不如此。

(文/彭锋)

 

延伸阅读:

邵大箴:从中国当代美术看文化自信

张晓凌:油画民族化与文化自觉

彭锋:中国艺术的三个维度——自然·心灵·文化

美学与艺术的当代博弈

互联网时代艺术教育不能缺少经典传统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