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劫难而不死、创新转化而新生,是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形态。修史立典,存史启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正式的文字形成之前,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的记史文化。这从考古发现的陶器、玉器刻画符号中可以找到实证。之后的甲骨文、金文都有关于史的记载。在竹简书写形态出现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史的记载蔚为大观。特别是周时出现了灿若星河的文化典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奠基时代。汉代著《史记》《汉书》等,设立乐府,收集民间之作。唐代确立了官修正史的定制,完成了《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史著,出现了《史通》《通典》等史论著作。宋元明清,修史修典之风大盛,无论官方或者私人,著述极丰,体例新出。诸如宋代的《新唐书》《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元代的《宋史》《辽史》《金史》、明代的《元史》《明实录》《永乐大典》《大明会典》、清代的《明史》《清朝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四库全书》等,连绵不断,不绝如缕,煌煌大观。这些不同时代的文献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亦是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记录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深刻印记。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长江之歌》)
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作为中华文明古典形态的华夏文明,形成了我们文明最基本的价值体系、文化精神。在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中,中华文明体现出勇于革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实现了从“古典文明形态”向“传统文明形态”的转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文化的复兴大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一大批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成果涌现出来;众多体现民族文化自信、科学创新精神的重点项目、学术工程完成。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方法论,以及传统思想、古代典籍的现代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弘扬,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了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他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从未中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吸纳新的文化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华文明古典形态的华夏文明,形成了我们文明最基本的价值体系、文化精神。在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中,中华文明体现出勇于革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实现了从“古典文明形态”向“传统文明形态”的转变。这一转变至关重要、十分深刻,是中华文明在传统社会发展中没有中断的重要保证。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华文明求新求变,探索新路,在不断的追寻中找到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现在迎来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与无限的创造力。中华民族自信自强,浴火重生,必须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适应时代要求,完成“传统文明形态”向“现代文明形态”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样是文明进步的关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繁荣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民族的复兴必然包含了文化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复兴。从工具论的角度来看,只有文化的复兴才能进一步推动民族的复兴。没有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就可能失去动力、方向。由此可见,文化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历史的必然。
充分认知中华文明的丰富传统和强劲的创造能力
把握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就能够掌握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价值遵循,就不会失去自己的根与魂。了解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就会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增强克服困难、走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客观、真实、正确地认知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方面科学论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我们党文化理论建设的新贡献、新论断。中华文明的这些特性与中华民族形成、生存、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劳动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其上的思维方式、方法论、价值体系密切相关。面积广阔、地貌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农为主、农牧渔工商结合,物产丰富、自给自足的劳动生产形态;定居为主、迁徙为辅,注重亲缘伦理,礼法兼备、团结互助的社会形态;强调觉悟感性、追求和谐自然的思维方式,整体、辩证、中道的方法论;天人合一的天道观、以民为本的民本观、协和万邦的世界观、尊天敬祖的宗教观,还有敬业重生的生命意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天下大同的家国情怀、三省吾身的反思品格等,共同形塑了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一些是人类发展历史不可回避、忽略的,是对人类未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认识到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独特性,就不会盲目迷从、照抄照搬,就会坚持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事求是地寻找前行的路径。把握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就能够掌握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价值遵循,就不会失去自己的根与魂。了解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就会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增强克服困难、走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致力于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具有坚韧的生命活力与蓬勃的创造能力,能够在坚守本根的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出积极的调整,显现出新的活力。即使在遭遇巨大挑战、受到重大冲击时,仍然能够吸纳新鲜血液,很快修复自身。尧舜时期,各方实力林立,但由于能够“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古典形态。至周时,封建诸侯,创建礼制,实现了中华文明古典形态向传统形态的转化。经历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终于完成了中华大地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传统社会的发展基础。虽然也经历了各种灾害、战争与分裂,但终由文明的强大韧性,取其长而补不足,用有益而弃无益,使文化得以修复,文明得以延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苦求索,自强不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但我们也要意识到,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与挑战。生产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特别是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普遍使用,不仅改变了时空形态,也改变了社会形态、情感形态与伦理形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相互联系的便捷与快速,使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依存与联系进一步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生活与资源的消耗,以及个人价值的认知与确立方式等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显现出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形态。这种不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探求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要求,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弘扬优秀传统,扬弃落后形态,融纳有益成分,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打开创新空间,在创造性转化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着力构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话语体系
要对持续产生影响的话语范畴进行现代转换,用顺应时代要求的内涵来丰富它们。要努力建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风范的话语体系,更加有效地掌握主动权,更加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建设。
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着力构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助力中国发展的话语体系。不同的文明形态,由于所处地理条件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与价值标准。人类文明正是在这种多样的文明形态相互融合、相互激发中发展进步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反应。大致来看,弱势文明的话语权也处于弱势,甚至可能会失去话语的正当性,进而失去文明存在的合理性。话语权不仅显示出文明的影响力,也关系着文明的生存权。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中华文明显现出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不仅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亦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也是中华文明自身活力的生动显现。中华文化的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近千年以来,特别是启蒙运动时期,中华文化对欧洲的转型、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以来,由于先发国家的强势发展,其话语权也显现出强势之态,在诸多方面对世界各地区文化的影响十分突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话语权,往往在表面“正确”的话语概念中隐藏着损害他人利益、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中华文明要实现现代转型,必须构建真正能够体现真理、道义与人类根本利益的话语体系。要认真研究梳理中华文明中那些具有现代内涵的话语概念,进一步弘扬其精神价值。要对持续产生影响的话语范畴进行现代转换,用顺应时代要求的内涵来丰富它们。要创造新的体现中华精神、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话语形态,维护社会根本利益,引导历史未来走向。要努力建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风范,对中华民族负责、对人类未来负责的话语体系,更加有效地掌握主动权,更加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建设。
文明的转化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生命力、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催生更多更优秀的文化成果。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建设,筑好文化的理论根基;要增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法、中国方案。要繁荣创作研究,在理论体系的构建、学科研究成果的形成、文学艺术的发展、新兴文化形态的壮大等诸多方面都涌现出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结晶,以文化的繁荣兴盛来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作者:杜学文,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山西省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