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访】姚建萍:从家乡情怀到家国情怀的苏绣艺术之路_家园_家园艺见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雅昌专访】姚建萍:从家乡情怀到家国情怀的苏绣艺术之路

2016-11-24 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收藏

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时,在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赠送了姚建萍苏绣作品女王肖像《岁月如歌》。在多年的刺绣艺术生涯中,姚建萍的作品不断被选为国礼,奠定了她在中国刺绣业的旗手地位。

  姚建萍生于苏绣之乡的镇湖,太湖水畔的静谧培养了姚建萍的心性,让她能在绷架边一绣就是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巨变又让她感受到了当代苏绣创新的历史任务。“针融百家,艺开新境”是对姚建萍刺绣艺术的概括,她通过传承古老的中国刺绣技艺,并且不断探索新题材、新技法,开创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姚派”刺绣之路。

  1998年,姚建萍创建苏州镇湖刺绣研究所,她告诉自己,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用作品服众。2004年,姚建萍领衔创作反映56个民族大团结的苏绣长卷《我爱中华》,搭载卫星遨游太空,是艺术史上首个飞天的刺绣艺术品;2009年,姚建萍领衔创作建国60周年献礼原创巨作《江山如此多娇》,被南京博物院收藏;2011年,她创作的苏绣巨作《富春山居图》合璧卷于上海美术馆举办首发仪式,2012年6月作品《英国女王》被英皇室收藏,2014年11月,作品《培尼亚和里韦拉》又一次作为国礼由习主席赠与墨西哥总统培尼亚……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姚建萍说的最多的词是“感恩”,感恩养育她的土地和生命中帮助过她的人。

  姚建萍曾说:“在我三十多年的刺绣生涯中,我用自己的毅力完成了一件件作品,带领团队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孜孜不倦追求刺绣的新方向,新突破,是因为刺绣的创作周期很长,每幅作品花费的精力巨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刺绣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其实很短,创作的激情也需要慢慢释放,因为画面效果变化调整缓慢,一整天的工作只能看到很小的成果,这也是刺绣最不容易的地方。以前的“拿来主义”的绣稿对我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不断创新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我创作的灵魂。我一直在探索苏绣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题材,寻找和确定刺绣材料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做出刺绣本真面貌,与油画、摄影等形式拉开距离,让苏绣更有技艺自信和独特面貌,让作品做到具备原创性、稀缺性、当代性、思想性和国际性。”

  雅昌艺术网:姚老师您好,去年底中国美术馆、今年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都做了您的个展,其中您的巨幅作品《丝绸之路》让很多观众叹为观止,请谈一谈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

  姚建萍:《丝绸之路》作品以断代史的角度,以蒙太奇的手法,表现了大汉盛世、大唐盛世、当代盛世三个基准点,通过张骞西出长安、胡商满载而归、地中海的早晨三个场景的表达,系统展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而诠释一带一路这个重大题材的主题意义。这件作品构思良久,我的核心团队成员司马子潇潇先生和孟田先生协助我完成了创意文案表达,我的签约画家刘华龙先生进行了设计稿件的初步表达,我的研发设计部门协助我完成了《西出长安》和《满载而归》两幅作品的刺绣稿件设计。然后我带领刺绣团队真正开始动手,两幅作品跨越了三年时间。刺绣和绘画不同,绘画追求的是笔墨趣味和自我表达,不会考虑太多的因素,但刺绣工艺复杂,需要很强的严谨性,所以图式的内容是为刺绣艺术而服务的。

姚建萍 《丝绸之路—西出长安》

姚建萍 《丝绸之路—满载而归》

  这种关系如同编剧和演员的关系,他们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但好的编剧会根据演员的性格去撰写一部能够让演员出演得最好的剧本。《丝绸之路》是用油画颜料画的设计稿,但是刺绣和原来的油画是两回事儿了,油画表现的是笔触,而我们刺绣的设计稿需要用丝理针法绣法来表现,差异是巨大的。

  刺绣有丝线的特殊美感,针法也有特殊性,设计画稿必须先研究刺绣本身的艺术属性和气质。丝绸之路这一命题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我和核心团队、签约画家、研发设计部门以及我刺绣方面最得力的几位学生一起,反复研究反复试验反复修改,苦心酝酿好几年,创作中尝遍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在绣制创作中我们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怎样体现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马之间以及背景之间的关系?用仿真秀的特点,讲究肌理走势可以使丝光效果得到充分体现,但是由于丝理的讲究使每个物体都很孤立,边缘线无法虚化,无法整体协调产生立体空间感。

  我曾经尝试过用统一的丝理,试图用色彩把空间感拉出来,但问题又出现了,肌理效果无法体现;试图用乱针绣方法,强调表现,但因我对苏绣中丝光效果(仿真绣)的美情有独钟,不愿放弃苏绣这一独有特色。在多次实践中只好融汇各种针法,但其核心是要融会贯通,不是生硬拼凑。立足苏绣的本质特点,又吸收乱针绣优点、边缘线全部打破,全面融合,主题突出,使作品既有宏大气势又有精致的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则力图塑造出民族的精神。

  三年我只完成了两幅作品,第三幅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稿件设计表达的过程中,已经做了三版稿件,我都不满意,不行,大型刺绣作品的原创太困难了。

  雅昌艺术网:你近期的作品大多类似于《丝绸之路》、《江山如此多娇》、奥运等关于国家、民族重大事件的现实主义题材,这背后有怎样的考虑?

  姚建萍:傅抱石说“笔墨当随时代”,其实针线也要表现我们这个时代。改革开放至今,苏绣之乡镇湖发生了巨变,看到家乡的繁荣,以及自己创作环境越来越优越,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内心是澎湃激动的。

  当代刺绣要与时俱进,创作题材不能局限于表现江南生活的小情调、小生活,创作技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用针配色,我坚定了这个信念,开创性地用针与线创作表达我们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我内心对祖国热爱。这一信念得到了设计师朱龙泉老师的全力支持和廖军院长等人的帮助,于是就有了祖国60周年献礼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有了歌颂背景奥运的巨作《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以及《春早江南》《海纳百川》等作品。主旋律的作品一定要巨大,是因为要放进公共空间的。

  当世界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奥运会是国家盛世,所有用爱国情怀的中国人都想表达这种欢愉的心情。当时有很多奥运主题的宣传画、海报等,都是现成的图式,但现有的图片是满足不了我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我想要拿出令人震撼的,又能自我表达的作品。

 

《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

  雅昌艺术网:你如何看待刺绣作品的二次创作的问题?例如用刺绣语言进行表达和油画、摄影作品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差异?

  姚建萍:用照片、油画、水墨画作为底稿进行创作有两种层次,一种是低层面的,对油画、摄影没有理解透彻,仅用针线去临摹。其实刺绣是二度创作,要发挥创造性,使图案“立体”起来,肌理更清晰,语言更突出,要考虑到苏绣的光影、肌理效果。动针之前,要对对象有基本认识,对人物的结构有了解,例如了解骨骼,才知道肌肉的走势,这些了解之后,再决定用什么样的线,如何排针、布置色调冷暖,过渡色等。

  然后开始动针,如何表达苏绣特有的语言?就要选择针法,乱针绣只是一个大概念,要考虑到粗、细、疏、密,针脚长短。假如千篇一律就没有虚、实、浓、淡,没有对比关系。

  当我二度创作绣制传统名画题材时,肃然起敬。创作的过程仿佛是在跟古人对话,对古人的布局构图,每根线条的运用自如都赞叹不已。原作者严谨、精致、不惜工本,栩栩如生的画面感以及创作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例如绣齐白石的画,我必须先理解他的画意,齐白石用他的墨,而我用线。当年我绣富春山居图,我带着设计团队到富春江去采风,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能有所感受,理解黄公望的心境。

  绣制西方著名油画时,我希望以东方传统刺绣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作一次对话。在传统苏绣技法上,这是一次挑战,要通过丝线的光泽、针迹的走势、巧妙运用各种针法,在色彩、光影、透视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在理解好西方的绘画基础知识和成熟的刺绣技艺后,才能用刺绣表达好这些西方名画。

  “拿来主义”可以,但要理解其中的灵魂,解读笔墨用色,强调刺绣的语言。我在绣制过程中努力去理解画家的本意之后,把苏绣平针绣特点:“精、细、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出来。

  雅昌艺术网:你的作品屡屡被选为国礼,绣制国礼让你有特殊的压力吗?

  姚建萍:创作国礼这种前所未有的荣誉感与空前的压力一起充斥在我心中,压力背后所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使我能够每天坚持创作绣制13——16小时。数百张照片只是参考,在国礼创作中,我的创作激情与潜力得到了无限释放。

国礼《岁月如歌》

  如果是自己的创作,可以在过程中放松地绣制,可以做各种实践探索,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但国家订件则是高标准、严要求,时间很苛刻,几个月内就必须完成。绣制墨西哥总统那件作品的时候,什么资料都没有,又要保密,没办法,我们后来是在网上找到一些图片,然后还原到培尼亚总统还没有当总统时,与里韦拉热恋中的感觉,请我的一位签约画家原创了一幅油画作品,然后再完成稿件设计,最后加班加点抢时间抢出来的。当墨西哥总统夫妇在人民大会堂看到这幅刺绣作品时,都傻了。当然,这件作品也勾起了夫妇二人许多甜蜜的回忆。所以培尼亚总统专门给我写来感谢信,外国元首因为国礼给我这个艺术家写感谢信,还是非常罕见的。

《沉思》 40×30cm

  雅昌艺术网:你绣的动物特别的传神,和你自己养小动物有关吗?

  姚建萍:小猫小狗的眼睛里的精神是靠丝光的转折来实现的,转折转不高,高光变成低光、低光变成亮光就不好看了,而颜色渐变是靠分丝来控制的。

  有句话我特别喜欢,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我创作绣制鱼、猫、狗等动物很有感觉,跟我生长在太湖边及家里养动物有关,也跟我们苏绣在动物绣上的高超技艺有关。在这基础上,我加上自己的观察,体悟、充分运用丝线粗细、色彩冷暖、针迹长短、丝理方向,根据不同的造型结构而运针走线,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知识,创作的动物追求生动传神。

  雅昌艺术网:听说你还经常去太湖之滨采风、登山等等,所以你的创作题材还包括花卉和自然山水,甚至还有类似水墨画的山水作品。然后这种内心的情感如何投射到绣当中的?

  姚建萍:自然中永远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营养,黄山系列源于照片,但我力图创造一种水墨画的朦胧意境,又有山的空灵,又有丝线的肌理,是同时超越水墨画和照片的,这就是融针绣的特点。所以说,最终要理解透彻,才能表达完善。

《云雾黄山(一)》 68×68cm

  对荷花的钟爱源自我小时候家里不远处那个荷花池,早晨的荷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荷叶上的露珠令我记忆犹新,这个系列的荷花作品是我跟画家钟文刚老师多次深入研究探索而成。

  荷花系列作品主要是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当代刺绣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创作手法上,主要是探讨刺绣与西方水彩及透视原理的结合。轻柔灵动的线条、清新淡雅的配色,衬托出荷花的高洁脱俗,淡泊无争,点染自然生动不着痕迹。

《荷露娇欲语》 70×100cm

  雅昌艺术网:你各种题材都做过,所谓融针绣指的是融合百家之长的绣法吗?

  姚建萍:融针绣不是普通的针法,也不光是一种绣法,它是我刺绣风格形成的主要载体,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的表达,这就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这里边文章可大了,以后有机会,我们来专门讨论吧。

  80年代,苏绣最早的代表作品即金鱼、小猫,可谓家喻户晓。我小时候过得比较苦,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见证了国家的巨变,所以抱着感恩的心,想要让苏绣有更新的面貌。苏绣对我而言,最早是一种喜好,后来成了一份职业,最后变成终身追求的事业。我从许多前辈刺绣大师身上吸取精华,认真学习揣摩她们的技艺以及精神,十年时间扎实苦练,掌握刺绣的各种技巧、各种技能,临摹可各种素材,从小猫、小狗到山水花卉,到江南水乡,到人物肖像,十年时间每天静下心来就做这件事儿。

《母爱》40×30cm

《开屏了》 100×170cm

《猕猴》 24×34cm

《狮王阿斯兰》 90×60cm

  常年的积累下来,我感到单一的手法满足不了宏大的现实题材。经过多年的积淀,我吸收乱针绣的核心精神,即放开性,并与平针绣融合,把远近、虚实各种关系很好地协调,有肌理感,也有朦胧感。

  苏州镇湖是全国刺绣之乡,在这里,刺绣是一种生活需求,也是生活态度,更是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背后有一种文化氛围,女孩子从小拿起针线即修心养性,能收住心,绣出来的东西又文静又美观。现在是一个虚拟网络的浮躁时代,假如我们能够回到安逸、清净、雅致的生活,品位则是极高的。

  我感谢自己的学习创作经历,以及十年磨一剑的积累,逐渐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纯粹的养家糊口,不仅是创作纯粹的工艺品,而是要走入这个世界,永远在学习。

  雅昌艺术网:因此刺绣并不是单纯复制,还有很多技巧蕴藏其中。

  姚建萍:我们这一代人比较幸运的是,把老一辈的技法进行了传承和训练,然后才有想法。很多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光有想法,还要掌握工艺的特殊性、材质的运用方法、技巧的驾驭能力。在绣的时候,要关注肌理效果、光影效果、方向感,同一根丝线、方向不同观感就不一样了。经过丝缕的走势,让其有光影感,这是一门学问,想深度体会这一点,需要大量时间,还需要加以其他美术方面的技术,融合进来,进行变通,才有新意。

  雅昌艺术网:你现在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了,还在继续学习吗?

  姚建萍:学无止境,刺绣对我而言有这样的吸引力。从基本技巧的学习,到各种技巧的积累,再从周边其他艺术门类借鉴、吸收。刺绣像一所永远不会毕业大学,可以永远深造。

  除了刺绣,这些年我没有做其他的事情,陶醉其中,苦中作乐,能够做出作品,是很幸福的。苏绣有其独特的视觉美感,热爱苏式文化的人,就会感受得到。家里挂一幅绣品,不仅仅是装饰,还能从背后看出刺绣的人文价值,和刺绣艺术家的精神所在。

《睡美人》 80×165cm

和平鸽》 60×85cm

  雅昌艺术网:你接下来的实践目标是什么?来是在技法上有新的突破,还是在图式、精神的层面?

  姚建萍:我觉得是两者并举的,技术层面逐步成熟,才能在精神层面进行引领。我也在思考,下一步自己还能做什么?人生短暂,我还能为自己的苏绣事业留下点什么?为行业留下点什么?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展示了一批突破性的大作品,缺乏毅力、思考、以及信念都是不可能完成这类作品的。我的作品得到中国美术馆一批专家的认可,我也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美术馆的绣娘。大家对刺绣的认知度还不够,所以要做展览,用当今的手法向社会各界汇报,让大家了解、关注,并且激励年轻人。

  在刺绣过程中修心养性,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是从生活当中来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从生活化的东西再变成艺术品,走进中国美术馆,变成国礼,实现了我的一个梦想,我还要每年坚持做现实主义的题材,做一些经得起传播、传承的精品力作。

  另一方面,我还在思考如何把艺术生活化?回归到生活状态,两条腿一起行走。

(文/房卫)

  延伸阅读:

  民间uedbet全球体育:记住乡愁 守望家园——二○一四年中国民间uedbet全球体育发展报告(摘编)

  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uedbet全球体育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针融百家 艺开新境”姚建萍刺绣艺术展

  吴为山:姚派“融针绣”是苏绣发展的里程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