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王一亭作品展”正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艺术史学者郎绍君认为:“一是以金石入写意画的大师,一为海派艺术的著名画家和有力推手,分别代表了海派绘画崛起的不同方面。”
吴昌硕破荷亭记水墨纸本24cm×64cm
海派
近现代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被称为“中国的大门,中国的钥匙,中国的熔炉,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前期,上海始终拥有最多的美术社团、学校和美术家,而洋画运动、月份牌年画、美术设计、画报美术、漫画创作、美术出版机构,或发端于上海,或在上海形成潮流和影响。
上海是移民城市,先后广泛吸纳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等南方各省知识人和书画家,又通过交流和传播,把美术人才输送到各地。如清末民初陆续云集北京的美术家,大多来自上海,北京的美术社团,也得到了上海美术界的有力支持。“岭南”二高发端于上海,粤东画家,因求学上海而成规模,被称做“广东海派”。一个画家在上海有了地位,也会在全国产生影响力。
“海派”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活跃于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初,如赵之谦、张熊、朱熊、朱偁、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虚谷、蒲华、钱慧安、吴滔、吴昌硕、陆恢、倪田等。第二期活跃于民国至新中国前期,如黄宾虹、王震、萧俊贤、吴徵、陈半丁、冯超然、贺天健、吴湖帆、潘天寿、钱瘦铁、郑午昌、刘海粟、陶冷月、林风眠、关良、丁衍庸、朱屺瞻、江寒汀、张大千、张大壮、陆抑非、陆俨少、谢稚柳、唐云、吴茀之、程十发、方增先、刘旦宅等。活跃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者为第三期,如陈家泠、张桂铭、卢辅圣、萧海春、张培成、施大畏、韩硕等等。三个时段,有传承的连续性,更有不同的背景与流变,而跨越分期的画家,须根据不同时段作具体的叙述。
晚清海派的出现,大致源于三个因素,一是上海的开埠、工商业与对外交流的繁荣;二是太平天国战乱,周边地区文人和画家多避乱到上海;三是江南深厚文人画传统的哺育、新兴市民阶层的兴起。海派绘画是晚清文化的亮色。
民国时期的海上画家,生活在社会革命、新文化运动、西方思潮强势涌入、启蒙和救亡交织的时代环境中,战乱与动荡,反叛与固守,封闭与交流,磨砺与创造,此起彼伏。有一批年轻画家大胆探索中西融合以谋新之路,大多数画家则坚守着以传统自身为革新动力的路径。
新中国前期(1949-1978),成长于民国时期的上海画家进入艺术成熟期,但由于户籍管理、教育体制和意识形态一体化、国家文化战略向通俗美术倾斜,中断文化移民,美术院校外迁,老画家课徒受限,中国画传承出现了断层。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艺术家,却渐失国画人才资源的优势。世纪末以降,全球化和西方现当代艺术迅疾流播,守望本土传统的画家日益减少。但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的上海,其新的文化发展方略,如何应对现代多元文化潮流,重新认知与发扬以本土风格为主流的海派传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中心把吴昌硕、王一亭作为推出“砚池腾蛟:海派绘画系列”的首展,是很得当的,吴、王二氏,一是以金石入写意画的大师,一为海派艺术的著名画家和有力推手,分别代表了海派绘画崛起的不同方面。
吴昌硕牡丹设色纸本立轴朵云轩藏品
吴昌硕(1844-1927年)
幼承家教,八岁能作骈语,十岁磨刀奏石。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由安徽入浙西,清军亦随之而至,吴昌硕随父逃亡异地,历尽艰辛。他的母亲、聘妻章氏及兄弟,在家乡相继病饿而死。还家后,他奋发读书,22岁中秀才,后负笈杭州、苏州求学,结识了诸多艺林名宿及收藏家,如吴秋农、金心兰、胡三桥、杨见山、陆恢等。40岁,识著名画家任伯年,一见如故。51岁,以参佐身份随吴大澂督军,饱览北地大好河山。56岁,同乡丁葆元保举其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他性疏放,苦缉捕,无意仕进,到任一月余即辞官还归苏州,刻一印曰“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1911年,携家迁居上海。
吴昌硕初以书法篆刻名世,楷书学钟繇,中年兼写行草,略见王铎、祝允明影响,结字大大小小,墨色重重轻轻,用笔枯润苍秀,变化多端而气脉连贯。沙孟海说,吴昌硕“行草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虽尺幅小品,便自有排山倒海之势。”篆书出自石鼓,毕生临摹不辍,由似而不似,被誉为独步。
吴昌硕冰心铁骨图水墨纸本立轴145cm×40cm
吴昌硕粗枝大叶设色纸本立轴138cm×68cm
吴昌硕篆刻,初师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等,继而受益于吴让之用刀如笔之法,后融会古封泥、砖甓、石鼓文字,喜钝刀硬入,苍劲古拙,独树一帜。《削觚庐印存》自题诗云:“裹饭寻碑苦不才,红崖碧落莽青苔。铁书直许秦丞相,陈邓藩篱摆脱来”。“凿窥匋器铸泥封,老子精神本似龙,只手傥扶金石刻,茫茫人海且藏锋”。道出了他的印学主张和旷远高逸的治印气概。世纪初,被选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生前自拓及旁人集拓之印谱约12种。
吴昌硕东篱佳色140x41cm 水墨凌本立轴
吴昌硕约34岁学画。初参学任伯年、蒲华、赵之谦等,继而上朔李复堂、金冬心、八大、青藤、白阳等。约65岁左右成熟,大器晚成。较早的作品,相对清逸俊秀,成熟期作品,以石鼓大篆的圆厚笔力,浓淡相间的没骨挥洒,铸成其雄劲苍古又恣肆烂漫的画风,一扫花卉画坛的纤柔之风。其自述诗曰:“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墨荷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梦痕诗人养浩气,道我笔气齐幽燕”。所谓“气”,正是一种蕴于画幅和笔意中的力量与气度。吴氏花卉的另一大特色,是着色古艳,喜用西洋红,强烈浓郁,而不失之俗。齐白石“衰年变法”,多以吴氏画为参照,曾作题跋云:“余见缶庐60岁前后画花卉追海上任氏,后参赵氏法,而用心过之,放开笔机,气势弥盛,横涂竖抹,鬼神亦莫之测。”
吴昌硕多子图149×40cm 设色纸本立轴
吴氏擅诗,钱仲联编《近代诗钞》,书画家入选者,唯吴昌硕和陈师曾。钱氏说:“近代画家工诗,以吴昌硕为第一。”诗人陈衍评曰,吴诗“生而不钩棘,古而不灰土,奇而不怪魅,苦而不寒乞……异哉!书画家诗,向少深造者,缶庐出,前无古人矣。”
吴昌硕寿桃设色纸本立轴朵云轩藏品
近现代花卉大写意,以吴昌硕为领军。受其教成就卓著者,有王一亭、赵起、陈师曾、钱瘦铁、潘天寿、王个簃、陈半丁、诸乐三,以及私淑的齐白石等。
王一亭(吴昌硕题)十八罗汉211X39.3cm 丁乙(1917年)作
王一亭(1867-1938年)
在艺术上,王一亭没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那样崇高的地位,但他兼画家、慈善家、艺术活动家、实业家、艺术赞助人为一的综合身份所产生的影响力,却无人可比。20世纪前期上海美术界的许多大事,如中国书画社团的勃兴,新式美术教育的发展,上海中国书画市场的繁盛,中日美术的互动,书画界展览、赈灾等社会风气的形成等等,王一亭都是倡导者、身体力行者。他与日本商界、文化界有长期的交往,当抗战初起,坚守民族大义,毅然离沪去港,断绝了与日本人的联系。但其身后半个世纪,被遗忘了。改革开放,人们反思历史,情况开始变化。1990年代中期,艺术市场复兴,王一亭和他的画作被收藏界所熟悉。新世纪初,王中秀《王一亭年谱》问世,王氏再次成为上海、浙江的地方文化名人。噫,历史记忆,总是交织着光亮、灰暗、遮蔽、敞开、悲剧、喜剧!
王一亭太平自寿图
1936年,一篇署名千秋的文章介绍王一亭说:“其为人也,虽未侧身仕途,躬投商界,而绝无贾者好诈谄恶之风。就其余暇,穷究八法,于《争座位》最得神髓;画宗任伯年,故人物尤能独具当世之英华。”“王师貌慈祥,低眉如弥陀。曾自题甲子小影,有句云:常作低眉无我相,不教昂首向人前。”该文谈到王、吴关系,说王一亭与“吴缶老交最厚,当吴微时,济以财物不稍吝,古称管、鲍,今见王、吴,先后辉映,堪相匹云。“管鲍之交”是说管仲与鲍叔牙有厚谊,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以“管、鲍”比“王、吴”,可谓海上美誉。王一亭以后学晚生之礼待吴昌硕,既给吴以生活上的支持,又大力推介其画艺(尤多播传于日本),吴则在艺术上对王勉力提携,画界多见“王画吴题”,即一例也。
王一亭太平和合怀樽图175x97cm
王一亭论古图137x69cm
王一亭的绘画,特别是人物画,早年师从任伯年,画风相对秀逸清俊;任过世后十几年中,王在独自探索中转益多师;民初(1911-1913年间)与吴昌硕相识后,向大写意靠拢,逐渐变得拙重强悍,并在综合任、吴两家法的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就画题之广博言,王近于任而超迈吴;就笔墨风格言,则近于吴而远离了任。其人物画尤可注意者,是取材底层刻画人生诸相、多喻示因果业报之卷轴册页,合诗文书画为一,又靠近了吴。王一亭还喜画历史人物、神话人物、古代名士如老子、孔子、苏武、陶潜、钟馗、二十四孝人物等,尤勤于以画礼佛,自言50岁后每日画一佛像。概言之,王一亭的书画,都传递着一个现代商业巨子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敬畏之心。而其急就章式大写意,下笔疾如风雨,求其大势而不特究其细节,即使流于荒率,亦不在意。这与其忙于经济与社会事务、少闲暇时光不无关系。
王一亭无量寿佛103x51cm 设色纸本镜心
王一亭五松五老图朵云轩藏品
吴昌硕、王一亭先后逝世于民国时期,但他们的艺术生命至今不衰。吴昌硕是近百年大写意绘画最有影响的画家,承其“重、拙、大”画风者被称为“吴派”,吴昌硕本人被列为“20世纪传统四大家”之一。而被画坛重新发现认知的王一亭,其独具一格的写意人物画,他对振兴中国画作出的卓越贡献,势必成为繁荣上海文化的精神资源。海派绘画系列展以吴、王两家开其端,正逢其时!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