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雨素》何以打动人心_家园_家园艺见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我是范雨素》何以打动人心

2017-05-03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收藏

  【文化评析

  李娟、余秀华、范雨素等相继走红,呼应了中国文学大众化的渴求。这些来自民间的写作者使文学接了地气,更大程度地走向大众、走向平民、走向个人生活。

  继余秀华之后,又一位来自民间的写作者制造了“现象级”热点。连日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的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络上持续刷屏,阅读点击量轻松越过“10万+”。人们不禁要问:谁是范雨素?《我是范雨素》何以如此打动人心?

  44岁的范雨素是北京的一名普通外来务工者。初中毕业的她,在《我是范雨素》这篇自传体散文中,用平静温和却有力量的文字,记录了十几年里自己和家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如镜头切换一样,向人们展现了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和人生场景。范雨素不是凌空蹈虚、向壁虚构,她以脚踏实地、朴素自然的“现实主义”书写方式,展现着一种“向下扎根”的文学力量。从她的文字中,我们既感受到个人经验的独特性,也感受到当前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我是范雨素》为当前中国提供了一份鲜活的、别开生面的记录。

  范雨素的文字虽有“我手写我口”的率真,却无“所见即所得”的肤浅,这也是《我是范雨素》从大量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篇文章令人热泪盈眶的力量,不仅源于真实,也源于文学修辞:“我的命运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诸如此类的文学化表达可谓惊艳。范雨素的文字轻盈流畅,有一种难得的距离感和控制力,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和理解力。作为一位“贪婪”的阅读者,她的语言是典型的阅读者的语言,是经过训练的文学者的语言。在网络时代,对文学品质的追求依然是一名写作者不能抛弃的。

  与余秀华一样,范雨素的生活苦难也是她吸引媒体的焦点。然而我们看到,在她坚强的内心与轻灵的文笔之中,苦难得到了升华,被孕育成善良的珍珠。她说:“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真正打动人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人类与苦难搏斗的过程与痕迹,是人类对于苦难的超越与领悟,以及由此产生的宽广深厚的爱。一如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范雨素的走红,让我们再次感到了来自民间的蓬勃的文学力量。事实上,翻开中国文学史,《诗经》《古诗十九首》等涌动着“兴观群怨”的健康朴素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和南北朝民歌洋溢着“清新刚健”的民间气息。及至中唐的“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等人重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乐府精神,也是针对长期统治文坛的“嘲风月,弄花草”的形式主义文风。现在,李娟、余秀华、范雨素等相继走红,呼应了中国文学大众化的渴求。这些来自民间的写作者使文学接了地气,更大程度地走向大众、走向平民、走向个人生活。

  比讨论“范雨素现象”的文学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思考文学写作对于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意义。在采访中,范雨素表示并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她写作只是为了想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过“有事做、有希望、能爱人”的生活。苏格拉底有言,“不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范雨素提示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写作,重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为平庸的日常赋予意义。正是这种意义,让普通的人变得独一无二,让日常生活变得如此惊心动魄而又异彩纷呈。

(文/饶翔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我是范雨素》走红 感谢那些心怀文学的人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