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北京小众书坊分享会
卢文丽编年体诗集《礼》是一部献给故乡,也是献给自己的“生命的礼物”。这是一部“向这个世界清晰地表明我的来历和出处”(《礼之由来》)的诗集。这一特征,一方面表明她的诗是一种“有根”的书写,另一方面,也表征了她进入中年期写作后的艺术坚守。“有根”的书写,从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看,一般呈现如下三种特性:恋土的、抒情的、物哀的;从诗歌艺术和诗歌精神上看,又是可以清晰地寻见其源头的。与此同时,正因为它是一种根性书写,在全球化文化大语境中,其诗歌形态必然共生着一种坚守的、自足的、孤绝的艺术品性,由此形成一种开放与孤立相生、地域家园与世界视阈相济、现代性与古典性相融的诗歌风貌。
从绝对意义上说,人类的一切写作活动都是“有根”的书写,都植根于书写者的精神原乡与艺术原乡。根性书写,是人类一大悠久的书写传统。中国当代文学的根性书写,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寻根文学”热潮,第二次浪潮是消费文明大规模逼进,导致乡村全面沦陷后一直上演至今的悼念乡村、追忆童年、缅怀农耕文明的文学热潮。这两次浪潮,前者更多地偏重于民族的整体文化心理和传统意识,寻找的是一种文化之根;而后者更多地偏重于个体生命的现实体验和灵魂疼痛,追怀的是一种血缘之根。正如卢文丽在《帕斯捷尔纳克》一诗中所言,“你乡村医生的手术刀/治不好人类的怀乡病”。怀乡,业已成为时代的一大精神母题。
诗集《礼》诗歌语汇的现实观照性,或者说诗歌精神的现实性,指向的是诗人的生命之根。它是一曲恋土怀乡的故乡恋歌,抒写了诗人对故乡的赤诚之爱,流溢着一种人间温情与人性之暖。诗人说,“我是一株由南方的雨水、天空和梦幻孕育的诗歌植物,我的根在东阳,枝叶在杭州”(《礼之由来》),故乡东阳与生活地杭州,构成了诗人情感世界的重要两翼。故乡东阳是诗人精神上的原点,诗人幼年时曾在外婆家生活过几年,青年时又一度回东阳求学;杭州是诗人的主要成长地和工作与生活之所,西湖山水陶冶了诗人的生命情怀与艺术精神。诗人说,“我知道我的病/因心中的爱而生”(《写给陌生人的信》),她把自己生命的恋曲,同时献给了这两个永远的精神故乡。
对于卢文丽来说,故乡东阳就是外婆,外婆就是故乡东阳。诗人曾创作长篇小说《外婆史诗》,充分书写了自己对外婆的感恩和哀悼。在诗集《礼》中,诗人同样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发了对外婆的真挚情愫:“那是外婆风中飘拂的白发/那是灶膛里跳动不息的火苗/那是蓝布围裙上印满的温馨梦呓/那是一双穿上就永远也/不愿脱掉的布鞋呵,故乡”(《故乡》);“七月多么残忍/你在火中/我们在泪中”“外婆/没有了你/我们将如何触摸故乡这个词”“归家的路上/你是唯一使我热泪盈眶的人”“你的恩情是我的整个世界”(《致外婆》)……在诗人心目中,慈祥的外婆,就是故乡的图腾。诗集中诗人多次把自己比作一株“绿色植物”,深情地植根于有着外婆的那块热土上。
杭州是诗人的第二故乡。诗集卷四“我对美看得太久”中的24首诗,集中展示了西湖的风物与人文之美。那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美”(《惜别白公像》),“群山安泊,鸟兽还巢/更深的湖水,将我的身心攫取”(《洗礼》)。湖中烟雨与湖上人物相映成趣,交织出一幅幅空灵隽永的自然画卷与人文画卷。在诗人眼里,“这不设防的山水/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山水》),“西湖不再是一个地名/它使江南上升为一种哲学”(《新西湖》)。在《万松书院》,诗人看到“蝴蝶,你斑斓的翅翼/在一根琴弦上/无休止地颤栗”;在《菩提精舍》,诗人幽幽地追问:“光线西斜,多少年过去了/它为谁在走动?”;在《岳墓栖霞》,诗人将自己代入岳飞的生命中,追缅他壮怀激烈的一生,表现他一腔忠君爱民的热血和情愫……
作为东阳的外孙女、西湖的女儿,卢文丽对故乡的书写,无疑属于一种现代乡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她的书写这一主题的诗歌,亦可归入“乡愁诗歌”的范畴。然而,由于人生经历的独特性,加上女性诗人温柔的性情以及个性化的艺术处理方式,她的诗歌,与其他鲜明地表现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二元对立的乡愁诗歌相比,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乡愁的相融与相通。换句话说,卢文丽诗歌中东阳和杭州这双重乡愁,不是以一种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形态而存在的,而是表现为一种并行不悖甚至纠葛错杂的情感形态和生命形态。“你可以拿走这皮囊,这色彩/这世间/繁华而荒凉的一切/却无法拿走/我心底一年一度的热爱”(《树的宣言》),这一“宣言”,既是说给乡村东阳的,也是说给都市杭州的。这是卢文丽乡愁诗歌的一种独特性。
诗集《礼》是诗人内心的华尔兹和一个人的探戈。这部诗集具有浓郁的抒情气质和浪漫气息。诗人耽溺于爱与梦想,在一往情深中,完成了对世界、生活、家人、朋友、爱情和文学艺术的精神赋格。“那些生命中的重逢与告别/像驯鹿颈上的铃铛清脆回响”(《圣诞前夜》),在一次又一次的重逢和告别中,诗人深切地体认了人性的温暖与生命的疼痛。她爱自己的家人,诗歌《致外婆》《父亲节》《黄昏》,完整地呈现了她在生活中扮演的外甥女、女儿和母亲这样三重角色,释放着人性的光亮与温度。她所抒写的爱不只有家人之爱,譬如“雨停了/放学的孩子就要返巢/我将升起炊烟/迎接他们被雨水打湿的裤脚”(《黄昏》);更有人类大爱,譬如《临津阁和平公园》一诗,表现的便是呼唤世界和平的主题。
诗集《礼》抒发了诗人对缪斯女神的虔诚信仰。在诗人心目中,缪斯女神“闪亮/克服了时间/她是永恒的/新娘”(《美》)。追求永恒的艺术之美,正是诗人痴迷诗歌创作的生命动因和艺术初心。诗人这样倾诉自己对诗歌艺术的挚爱:“下雨的日子我常常写诗/像守财奴迷恋金币的音色”“这一生我们将靠自己取暖/只要写诗光明就会汹涌而至”(《取暖》);“面对这些发黄变脆的纸张/你像一个离家多年的人/突然见到了故乡”(《故纸堆》)。因为挚爱着诗歌,诗人对人类那些艺术大师和艺术形象充满景仰,在《凡高》《艾米莉·狄金森》《萨福》《帕斯基尔纳克》《埃舍尔》《高更》《莫奈》《海伦》等系列诗歌中,诗人对大师们的形象和神话人物进行了传神的刻画与评说。诗人这样描写凡高:“他黄金草帽下的脸庞/是巨大的太阳的一部分”“永恒的视觉中,那个苍白而瘦削的人/那个用纯黄和紫罗兰治愈大地的人/在颤抖的空气里,点燃心爱的火焰”(《凡高》);诗人这样对希腊神话人物海伦展开追问:“她是一个花园,还是一个深渊”“她是一个天使,还是一个魔鬼”(《海伦》);诗人为高更画笔下“那些被他用色彩爱过的女人/和他永远的异乡人身份”(《高更》)所持久吸引;诗人推崇莫奈“重返极度的单纯”(《莫奈》),陶醉于“樱桃树深处流淌出抒情之夜”(《萨福》);诗人看出埃舍尔的面庞“呈现出相互缠绕的欲望”(《埃舍尔》),洞悉艾米莉·狄金森“她的名声在死后远播/她的诗篇被全世界吟诵/但是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艾米莉·狄金森》……
诗集《礼》真实展示了一名女性诗人的爱情心理版图,呈现了诗人对爱情的体悟,以及爱情的欢乐与伤痛。在诗人绚烂的心目中,“深渊一般的爱情令人向往”(《大龙湫》)。为了这“命中注定的爱情”(《薰衣草》)、这“美丽而深沉的爱情”(《白夜》),诗人忘我投入,蹈刃不顾:“仿佛一道闪电,一种爱/对铁石心肠贡献出全部热情”(《盛宴》);“今生今世/请让我爱到死”(《法相古樟》);“哦,颤抖吧,你将被我洗劫一空”(《台风》)。然而,爱情的旅途中常常丛生着伤痛,诗人“被一支秋天最深情的箭命中”(《薰衣草》),“深陷其中/将陈年的羽毛一遍遍梳理”(《古典爱情》)。在旷世的伤痛中,她深刻洞悉到爱情的真谛是“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一个比幸福更孤独的词”(《现在让我们来谈谈爱情》)。
组诗《十三章》是卢文丽书写爱情的华章。在这组诗歌中,诗人追忆了一场炽热的爱恋,“他们热烈燃烧/像世上最高贵最卑微的草木那样熊熊燃烧。”生动地呈现了铭心刻骨的感受:“她被他重新生了出来。”真切地揭示了爱情消逝后的伤痕:“她知道她的疼痛是大地的疼痛/正如她的孤独是大地的孤独。”笔者注意到,在卢文丽诸多爱情诗中,有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马”,譬如诗歌《一夜》“黑夜的长发,白银的锁骨/呼应月亮和雨中消遁的马匹”。显然这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也是诗人一个重要的心灵密码。“马”的出现,不仅寄托了诗人的爱情理想,更含蓄、隐晦地抒写了爱情悲欢。从爱情形态上看,卢文丽所书写的爱情,显然属于一种古典浪漫主义的爱情,它超越了一切世俗的羁绊。
诗集《礼》是诗人灵魂的絮语,倾诉了诗人对纯粹与宁静生命状态的追求。诗人说,“我们的力量来自单纯”(《在小黑箐跳蹢脚舞》)。她追问“我们为什么丧失了一生安宁”(《故居》),憧憬过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她说,“我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城市的边缘/不受污染的空气轻松明亮/鲜花盛开相爱的山岗”(《美丽的地方》),“住在里面/像一只老式钟表/缓慢、宁静/对世界一无所知”(《黑暗房间里的明灯》),“耽于自身的幻美”(《绣球花》),“喝日光煮的南瓜汤/月光煮的小米粥”(《法云古村》),“为一种平淡生活/快乐而充满感激”(《瓶花及其他》)。诗人深深喟叹:“生活在一本书中多么安详”(《神谕的诗篇》);“脚步安详/世上还有什么值得趋之若鹜”(《在小黑箐跳蹢脚舞》)。
阿多尼斯说:“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诗集《礼》也深深浸透着这样一种生命的孤独意识。从本质上说,诗人都是凌虚高蹈的理想主义者加浪漫主义者,现实生活对诗人这个族群,有着某种天然的敌意。没有一个诗人能逃脱孤独的魔爪,卢文丽也不例外:“在这繁华世间/你把自己活得多么孤独”(《谜底》);“这孑然的美/只供孑然者品尝”(《散步》)。这种孤独,部分源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部分源于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探寻,更多的恐怕源于这个时代:“谎言是屡试不爽的谶语”(《时光》);“你试图重新爱上这个世界/就像爱上一场古老的骗局”(《没有屋顶的房子》)……在孤独的围剿下,诗人发出了令人心弦震颤的感叹:“而今,岁月的风雪已经摧毁了/一个浪漫主义的城堡”(《玛吉阿米》)。
诗集《礼》流淌着一种幽敻淡远的自然意识和时光意识,弥漫着一种物哀。诗人以手中的纸笔,与自然万物展开对话;于星辰大海之中,谛听自然之音。细品《落雪天应该把话说白》《庭院》《短句》《玉泉鱼跃》《净慈寺》《法相古樟》《慕才亭》《苏堤春晓》《柳浪闻莺》《阮墩环碧》《三潭印月》《梅林归鹤》《长桥公园》《九溪烟树》《万松书院》《云栖竹径》《八卦春色》《文澜阁》《双峰插云》《菩提精舍》《岳墓栖霞》《戴望舒故居》《苏东坡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惜别白公像》《法云古村》《国清寺》等一大批写景为主的诗篇,都能品出一种诸如“雪落江南/像精湛的鸟鸣落满前朝的胄甲”“最后的亭台楼阁/最后的小桥流水/最后的良辰美景”“此生迅速消逝/恰似钟声掠过湖面”之类的哀愁与忧伤。
诗集《礼》中写雨的诗篇很多,一片迷蒙的故乡烟雨和西湖烟雨:“当一滴雨/孓然一身地光临/你不能说它一无所有/你不能说它两手空空”(《雨之光》);“我享受一滴雨的宁静/它的丰盈与自足/大于宇宙中任何一个星系”(《赞美诗》);“当我不带任何动机地/聆听一滴雨/我比任何时候更接近自己”(《聆听》)……雨是中国诗歌的常见意象,温润之雨给万物带来蓬勃的生机与希望,迷蒙之雨营造出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悲愁之雨烘托出一片凄凉悲苦的愁绪,禅意之雨渲染出一派空灵宁谧的气氛。无论哪种雨,投射在诗人心中,都会变成一种人生之雨。面对这连天接地的雨帘,不知人至中年的诗人卢文丽,可否会像蒋捷一样,心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虞美人》)之叹?
卢文丽诗歌艺术与诗歌精神的主要源头,应该是中国古典主义诗歌和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其诗歌创作风格真诚、纯净、渺远、柔靡,如月之婉约、莲之清丽,具有一种自在澄明的诗境和娴静安详的心境。既充满想象与童心,譬如“樱花树的身体里/一定装着一只闹钟吧/要不然,每年它怎么都会/这么准时地开花呢?”(《樱花树》)、“紫色的绣球花立在桌上/一团冷却的火/圆形小剧场”(《绣球花》)等,又不乏深邃的哲学思考,譬如“它的面前没有真正的观众”(《时间》)、“如同空这个字/仿佛雨后之彩虹/如同有这个字/仿佛水中之明月”(《空与有》)、“没有什么比相爱更好的命运/没有什么比苦难更接近幸福”(《生命的礼物》)等,特别是《爱和分享才是最根本的治愈》一诗,可谓一部微型“治愈”哲学书。
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陈超说,“好的诗歌无疑应有质实的精神重量,但从诗的本体依据上看,诗歌毕竟是轻逸的生命灵韵或性情之光的飞翔。在许多时候,如何以轻御重,以小寓大,以具体含抽象,就成为对诗人诗艺和真诚的双重考验”(《看似寻常实奇崛》)。诗集《礼》正是这样一部飞翔着“轻逸的生命灵韵或性情之光”的诗歌作品。卢文丽的大部分诗歌都是轻盈飞翔的,即便是像《丝路》《蓝鸟》《出塞》这类风格沉雄的诗歌,由于诗人出色的驾驭能力,带给读者的也是一种飘舞灵逸的观感。多年以来,卢文丽的诗歌创作一直坚守自己,所受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影响较小。坚守的副产品是孤独,甚至是封闭,因而她的独唱就显得有些寂寥。或许,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适当开放自己,是诗人必须选择的一条精进之路。
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作者:涂国文,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艾超南
延伸阅读:
约稿·诗意的春天: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喜迎新春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