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10521/index.htm?page=/page_4/202105/t20210521_545587.htm&pagenum=4)
他们站在时代与历史的“道口”
——婺剧《义乌高华》印象
新时期之初,浙江义乌因为小商品市场而走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也因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涌现了谢高华、何海美、陈萍等不少全国知名的标志性人物。日前,由王宏编剧、杨小青导演、义乌市婺剧传承保护中心演出的婺剧《义乌高华》首次将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的故事搬上舞台。这是对义乌精神、义乌文化资源的又一次深入挖掘,也是对曾经创造了义乌发展奇迹的一代人的致敬。
《义乌高华》由义乌今天的现代与繁华重返历史,在过去时与进行时的交织、穿插中,讲述了谢高华从上任义乌县委书记到经过一次次群众走访、市场调研乃至政策层面的激烈角力,最终力排众议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故事。从内容层面,该剧完成的是对一段历史记忆的复现与当代义乌人命运走向的书写,但就思想立意而言,该剧没有停留在“事”和“史”的层面,它的叙事重心不是浓缩式地告诉观众谢高华这个人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更不是为这个基层干部树碑立传,而是在新时代的今天、在塑造了众多劳模英模、第一书记等形象后,为什么还要在舞台上表现“谢高华”?为什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还要再次回眸改革开放之初奋楫者们的创业精神?这是这个戏能否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蕴涵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切都体现在主人公谢高华的形象塑造上。
改革开放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把无数人推向了时代与命运抉择的前哨,谢高华就是与这种抉择正面遭遇并主动突围的一员。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谢高华可以选择平坦的从政之路,可恰恰就因为义乌这方水土和生活在这里的人,让他不得不在为官的重要关头,勇闯政策“禁区”成为为百姓探寻活路、为百姓谋幸福的人。剧作将谢高华放在多矛盾交织的情境下,通过一次次的百姓之问、官员之问构成推动其行动的外在力量,以一次次直面现实的自我拷问、内心追问完成了最终决策的推出以及人物的性格的确立。
历史上,谢高华在义乌的任职时间仅仅两年零八个月,时间虽短,却成就了此后义乌39年的发展轨迹。谢高华的经历本身就是一台极富传奇性的人生大戏,而剧作家王宏为这个人物的命运与抉择找到了独特的形象种子。作为基层干部,他身上有直面问题的担当精神、使命意识,乃至浓浓的为民情怀;作为一个人,他敢闯敢干、有头脑,这些让他的现实行动有了合理的性格基础。去世前,谢高华对乡亲们说:“请忘记我”,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人生境界,又让他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现实诉求有了内在的呼应。剧中,谢高华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以往的“穷”的问题,也不是摆脱“饥饿”的问题,而是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时代语境中,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前行实践上,面对老百姓改善落后生活状况的强烈愿望,如何解决他们“富起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谢高华这一代基层干部的使命。
剧作一方面写出了谢高华身上正在经历着的新旧交替时刻的内心阵痛,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时代变动过程中普遍弥漫着的“怕”心态。这里既有百姓之“怕”、普通官员之“怕”,更有敢为人先、冲锋在前者的“怕”;既有面对新事物的惶恐与不安,也有对自身处境与未来的焦灼与困顿,甚至还有可能被定性为“投机倒把”而丢了乌纱帽。应当说,只有解决了“怕”的问题,才能有剧中老货郎说的“活”和葛世才说的“做”,进而逐步实现老百姓的“富起来”。从“怕”的角度与心态塑造谢高华,写出了这个人物的独特、深刻与典型。
笔者格外赞赏剧作家围绕“道口”进行的三次情节设计。现实中的铁路“道口”,栏杆降下,人们会自觉停下来,缓一缓,这里是生命的“安全区”,但也是充满了风险、未知与挑战的“警戒区”。剧中,作为舞台场景的“道口”三次出现,带出了情节的三次重要走向与人物命运的交待。第一次,初到义乌,触景生情,引出了谢高华对妻子的追忆、家庭的愧疚与家乡的思念,“跑出”了为生存而奔波的冯玉倩、小大人们;第二次,看着道杆警示牌上的话,谢高华想到了“为官之道”,做出了不因“一道杆止步回头”的自信承诺;第三次,道口烟雾弥漫,谢高华遭遇外界压力,但纵是万仞难关,他心中想的依旧是“相信群众相信党”。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理坐标勾连起了谢高华的过去与现在、平安与隐患、风险与勇气,不仅成为了谢高华人生走向的一个个“关口”、考验其政治慧眼与执行能力的“隘口”,也是站在历史与时代“道口”的那一代人集体精神状态与命运走向的缩影。
《义乌高华》同样是一部体现着剧作家平民情怀、叙事智慧、语言魅力的作品,既有历史的熟稔,又有现实的观照,这些都体现在了剧作“扁担式”的结构框架上。义乌市场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鸡毛换糖”的历史,俗称的“敲糖帮”走南闯北谋生所依靠的最主要的用具就是扁担。现实中的扁担,一边担着艰辛的劳动,一边担着生活的希望。体现在剧中,则一边是负重前行的谢高华,一边是苦苦寻找出路的老百姓,一边是发生在县委县政府的故事,一边又讲述着义乌老百姓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故事恰好构成了相互平衡、又彼此牵连的扁担两头,而将他们维系在一起的扁担杆就是“发展”的主题。在这样的结构之下,剧作在谢高华之外,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群像的刻画,像冯玉倩、张平、小大人、老货郎,乃至刘运南、老慎重等。他们身上有义乌人的勤劳、诚信、吃苦耐劳等品质,也有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时保守、落后,他们与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一起,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与获益者。
该剧的舞台演出由义乌标志性的商业符号“鸡毛”开场,以“鸡毛飞上天”的意象勾连起义乌的前世今生,带出城市的璀璨灯光和万家灯火,描绘了一幅新时代的商业繁华图景。在导演手法上,杨小青的诗化风格特色明显,在保持婺剧表演与唱腔特色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加入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点到为止,舞台空间的设置意在突出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对比与衔接,契合了剧情表达的需要。总体而言,该剧的二度创作有时代的“亮点” 、有历史的“回味”、有命运的“波澜”,是婺剧现实题材创作与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收获。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徐健,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uedbet全球体育报社副编审)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徐健专页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