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史写作的“现实温度”与“知行合一”实践(陈旭光等)_文艺微评_文艺微评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uedbet全球体育微评>uedbet全球体育微评>正文

中国电视剧史写作的“现实温度”与“知行合一”实践(陈旭光等)

2022-11-28 阅读: 来源:《uedbet全球体育报》 作者:陈旭光 张明浩 收藏

中国电视剧史写作的“现实温度”与“知行合一”实践

——评《中国电视剧创作发展史论》

专门史写作的“时代意识”与“探索实践”

电视剧作为重要的大众文化艺术,具有广泛影响力。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渴望》到2022年的《人世间》,我们能够发现,电视剧一直是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时代文化的镜像,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影视艺术与受众审美的变化,更表征了时代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巨大变迁。

但相对于成果众多、学术探讨颇为活跃的中国电影史写作,中国电视剧专门史的写作并不多,相关讨论也较少。在电视剧研究领域,诸多学者多从电视剧叙事研究、电视剧美学研究、电视剧文化研究、电视剧类型研究等视角切入,从各个领域对电视剧进行了全面解读与深入剖析,但电视剧史却屈指可数。这与电视剧生产环境的复杂性、电视剧数量庞杂较难梳理的现实性等密切相关。对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史学观照,更需要史学经验。所以,写电视剧专门史对当前电视剧发展来讲便尤为重要,因为“史”可以见证当下,更预知未来,能够为今后电视剧创作提供经验与实践参考。显然,《中国电视剧史》的写作充满挑战与未知,因为这需要写作者从浩如烟海的文本之中爬梳,需要写作者在各个年代的相关文件中抽丝剥茧,且要与时代、政治、文化、社会等密切结合来观照不同年代的电视剧文化生产。

传播学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曾在自己的学术研究总结之中写道,“我们置身新的世界,我们需要新的理解,能够对此理解的建构过程有微薄贡献,乃是我唯一的雄心,也是在我能力所及之处,驱使我继续工作的真正动机”。显然,面对相对薄弱的中国电视剧史写作领域,我们有必要进行踏实的填补拓进。今天,我们从《中国电视剧创作发展史论》一书中,看到了范志忠教授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专门史写作的“整体思维”与“融合理念”

该书将电视剧发展史视为一个“整体”,从历史、社会、文化、审美、体制等多维度对其审视,在展现每一时期电视剧生产特征的同时,尽可能展现、“复原”当时的时代动向、历史发展与文化格局。

该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视剧创作分为探索期(1958—1977)、发展期(1978—1989)、转型期(1990—2012)和繁荣期(2013-)四个阶段,在探索期,着重探讨了中国电视剧的艺术理念、政治属性和生产方式;在发展期,着重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剧的创作环境、电视剧本体意识的觉醒、中国电视剧创作趋于多元等现象;在转型期,着重分析了中国电视剧的产业化进程,如交易与融资的市场化、制作机构的企业化、制播关系的变革、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产业化进程中电视剧的管理制度,分析了中国电视剧的文化转型,如大众文化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主流文化的审美嬗变和电视剧创作的类型化等问题;在繁荣期,着重探讨了2012年之后中国电视剧的创作环境、网络剧的诞生繁荣以及传统电视剧在台网融合下的类型创新等问题。于此,该书在系统梳理中国电视剧史的同时在学术研究上为今后电视剧史写作、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观”的“写史思维”。

这种“整体观”思维还表现在“融合”理念与“折中思维”上。电视剧、电影专门史写作都需要面对的一个平衡问题,即是按照艺术的还是商业的抑或是意识形态的脉络进行写作。而该书在电视剧历史写作之中,做到了平衡艺术/商业/意识形态,在侧重分析中国电视剧审美特点和历史流变的基础上,兼顾其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建构,并积极关注当前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新态势(如互动剧、网络剧等)。不仅如此,该书还全面研讨了中国电视剧全产业链现状的经验、问题和发展对策,是目前国内外对中国电视剧产业链研究相对完整的一部学术成果。

专门史写作的“现实温度”与“务实精神”

历史如何照进现实、如何具有现实温度是诸多写史专家们的史学追求。显然,虽说重要的是“讲述历史的年代”,但在历史梳理之中寻觅出一种能够为当下发展有益的经验启迪绝非易事。知易而行难。范志忠教授努力实践“知行合一”理念,力图使专门史有“现实温度”,且务实、“接地气”。

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面对电视剧学界类型题材划分的难题,该书提出一种综合、整体、具有“理论实践化”的方法,为今后研究提供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切入视野与实操方法。如今,电视剧领域产、学、研三维度对很多类型题材的划分较为模糊,不能统一,这会影响学界与业界及电视剧相关管理生产部门的“对话”,甚至影响电视剧生产、发展。面对这一问题,该书以一种“融合”与“对话”思维切入研究,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学界、业界的三方经验进行了整合,推动相关类型题材研究能够在相对稳定的一个纬度进行“合理对话”。此书在电视剧分类上,在宏观分析时采取了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公示时通用的古代题材、近代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分类方式;在微观解读时则采取了学界和业界通用的的类型分类方式,力求成果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学理性。

该书具有明显的现实观照思维与务实精神,注重产业研究,力图为产业生产提供历史经验,为当下电视剧制作提供具有实操意义的实践指导。历史对话当下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历史能否为当下实践提供指导。而作者范志忠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试图从产业维度为电视剧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一种历史经验与政策解读、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首先,该书着重研究了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对电视剧生产的外部环境(如电视剧产业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分析了国家层面通过剧本扶持、题材规划、评优评奖等举措,强化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价值导向以及地方政府层面的企业资助、播出奖励和获奖奖励等举措,为电视剧创作者提供方向。其次,该书分析了电视剧产业制作态势,对国企影视公司制作的山东模式、民企影视公司制作的浙江模式、IP转换与影视产业链的系统打造、电视剧的发行方式、电视台的购片模式、网络剧营销购剧模式等进行了全面解读,为各类从业者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与当下参考。

在写史的同时以现实发展的眼光审视反思,也是该书一大亮点。范志忠对当前类型发展的不足、产业发展的不足等都进行了分析。比如在产业方面,该书指出中国电视剧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产业扶持政策局部存在市场资源的错配、产业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影视公司上市带来的管理风险、项目风险、中小影视公司发展风险和融资、税收与人才激励问题,以及电视剧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资本“神话”装饰下的泡沫化繁荣等问题。

诚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中国电视剧发展之历史源流的梳理厘定,经验启示的总结归纳,旨归都在于启示、照见今后电视剧创作和产业发展的开放、多元、创新之道。笔者相信,对中国电视剧史的书写,此书具“点睛”之效。以此为发端,未来中国电视剧史的研究,还将迎来更为丰硕、多元、辉煌灿烂的学术成果。


(本文作者:陈旭光,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书籍作者:范志忠、于莎)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纵览

网上剧场有好剧(陈旭光 张明浩)

电影理论体系建构与电影工业美学再出发(陈旭光)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