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美育教育一直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的确,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精神问题愈益突显的现代社会,审美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持续蓬勃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形势下,特别是眼下正处在经受了三年疫情困扰的“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心智亟需平复和疗治,在校大学生作为担负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其审美教育与人格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向就越发值得大家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摄影:何川
众所周知,大学美育,简单来说,也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大学生们对美的认识、体验、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从而具备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
事实上,美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一大传承,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舜帝命夔“典乐”以“教胄子”的记载。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在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就有关于美育对人的道德、品质的正面促进作用的论述。《论语·述而篇》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礼记·学记》也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很好地阐明了“游于艺”的基本内涵。由此可见,孔子培养学生,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美育”一词,最早也是由他从德文翻译过来的。其“以美育代替宗教说”闻名于世。他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并且毕生不遗余力地倡导美育。差不多同一时期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提出过用“美育”代替“德育”的想法。
我国高校美育教育由来已久,它是提升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修养以及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路径,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与基础层面的持续推动下,我国高校的美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并且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科研与教学团队。
但随着美育活动的深入和形式的多样化,有些人对美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美育就是简单的唱唱歌、跳跳舞、写写字、画画画,将美育局限在单纯的艺术教育范畴之内,从而忽视了人的内在精神的整体性提升。在一些学校美育的落实情况更是差强人意。某些学校人浮于事,师资严重不足,学生得不到系统的美育教育,加之缺乏科学的美育评估体系和督导机制,使美育教育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几成摆设的“鸡肋”。美育教育功利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在现行评价体系中,美术和音乐等相关公共艺术课程一直被视为是可有可无的“副科”,挤占和应付美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美育教育碎片化、肤浅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显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美育教育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了在各高校开展普遍的美育教育的目标,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纲要》明确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纲要》的要求,所有高校都需要将公共艺术课程及艺术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也就是说,就如同现在学校里所学的“马哲”“马政经”一样,是无论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公共课,如果没有拿到学分,就无法顺利毕业。这不能不说是高校美育史上一项力度最大的“硬性规定”。
因此,为了适应《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各高校不仅要落到实处,而且还要学以致用,收到成效。为此,首先应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艺术类学科布局,在艺术专业教育上,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其次,提升大学美育教育的普及,必然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在艺术师范类教育里,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师范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应有大格局,不能仅限于传授艺术史论、赏析与实践知识等,而应在更大格局上开设论及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大命题课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与人类本体生存与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课程,从而构建新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还有一点,高校应该以《纲要》印发为契机,整合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教育,营造出浓厚的人uedbet全球体育术氛围,多增加一些艺术实践类型的课程,必要时开门办学,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其中,融入社会这个大课堂,增加艺术实践与体验。总之,应该从实际出发,活学活用,求真务实,不搞一刀切,根据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设课,因材施教。
志道游艺,学以致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高校美育教育的终极目标。诗情画意不必在远方,它就在你身边、在你脚下。美育不是校园生活的点缀与佐料,它像空气、阳光与水一样从来都是一种刚需,希望每个学生通过美的教育都成为自己人生中的“美学家”与“艺术家”。
(作者:杨宇全,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理事,杭州市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