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管理亟须提升运营业态_文艺微评_文艺微评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uedbet全球体育微评>uedbet全球体育微评>正文

剧院管理亟须提升运营业态

2016-01-2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郑荣健 收藏

  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2132家剧院,但其中已有800家改作他用,剧院产业存在“建得起、养不起”“硬件强、软件弱”等现象。专家认为——

 

  剧院管理亟须提升运营业态

  “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2132家剧院,其中已有800家改作他用了,变成家具城或者会议中心,等等,为什么?因为剧院运营业态偏低,没有形成良好的运作模式,缺乏职业剧院管理者。”1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剧院管理论坛”在京举办,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的发言引起与会人士的普遍共鸣。

  剧院运营业态偏低是普遍现象

  2015年底,中戏北剧场或将关停的消息见诸媒体,许多uedbet全球体育青年纷纷发文表达“哀悼” 。这座“中国第一座民营小剧场” ,于1998年由原航空部礼堂改造而来,林兆华、赖声川、孟京辉等均曾在此上演过剧目。然而,自其归属中央戏剧学院并退出商业经营序列后,便入不敷出。迫于年租金从70万元暴涨至240万元,运营方表示,将不再续租。从繁星戏剧村、木马剧场、麻雀瓦舍到鼓楼西剧场等等,开张或关张,似乎总是在演绎。民营小剧场的沉浮,其实只是中国剧院生态链条的一个侧面和缩影。

  1998年,上海大剧院投入运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剧院。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尤其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随后,全国掀起了兴建各类剧院的热潮。

  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今,全国新建和改建剧场260多个,国内剧院总数达到2000多家,投资在10个亿以上的大型多功能剧院已有40多个,不仅直辖市、省会城市建有大剧院,在一些中小城市,剧院也随处可见。2010年前后,业界普遍关心一个问题:这么多剧院,演什么?在2011年歌华中演公司举办的一次剧场“马拉松对话”中,有专家就提出剧院“得有配套” 。

  更为复杂的情况是,剧院并非笼统的概念,既包括以出租场地为运营手段的剧场,也包括专门化的艺术剧院和拥有综合空间、具备多元功能的现代艺术中心。剧目制作、演出运营、舞台技术、市场传播、艺术普及等各个环节,也越来越成为综合考量的因素。2012年至今,国家大剧院已连续举办4期“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培训班” ,就是应对其中环节的举措。

  陈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专业剧场演出总收入不足百亿,全年演出超过50场的剧场只占剧场总数的35%。他进一步解释,许多剧院还停留在靠场租吃饭的阶段,没有形成特色运营模式,运营业态偏低、功能开发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卢向东指出:“ ‘建、管、用’的相互脱节,是国内剧院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建’只需三至五年,而‘管’‘用’则是剧场的一辈子。目前在剧院产业中‘重建设、轻管理’‘建得起、养不起’‘硬件强、软件弱’等现象值得深思。 ”

  优化定位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

  “在经营业态上,国家大剧院定位已不仅是剧场,而是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国家大剧院戏剧总监徐晓钟说。而像天津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重视作为“艺术中心”的辐射作用,也被认为是剧院管理的重要方面。

  全国各地的剧院,自身情况很不一样。除了像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天津大剧院、广州大剧院这样的艺术中心,还有非中心城市的剧院、剧场。定位盲目致使管理紊乱,在一些地方不乏其例。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原曾多次去河北固安大剧院,他透露:“他们一开始的定位是什么呢?因为北京房地产带动了整个固安的发展,它定位的观众群就是在固安买房子、在北京工作的人。后来发现北京这些人疲于奔命,回到固安时,根本没人去看演出了,于是便改成以服务当地老百姓为主。后来,这个剧院才逐渐形成以戏曲和少儿戏剧为主的定位。现在很多家长自己不舍得看演出,但舍得带孩子看演出,这是地方上的情况。所以我觉得,不同的剧院应该有不同的定位,打造并坚持自己的特色。”

  2015年底,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张。其定位很明确,专业音乐剧剧场。在小剧场竞争激烈的北京,繁星戏剧村则把自己定位在戏曲剧目上。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介绍,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管理着上海歌剧院、上海音乐厅和上海文化广场3家机构,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经营业务、发展方向,形成了“差异化”的局面,即在剧院管理中,根据各自软硬件设施及演艺市场的情况,来确定如何形成自己的特点,“优化定位,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模式” 。

  良好运营模式助力业态提升

  “剧院管理不是后勤物业。 ”面对剧院建设热潮,业界一度曾担心演什么,随后则是忧虑舞台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缺口。陈平依托掌舵国家大剧院多年的经验所著《剧院运营管理》于论坛同期发布,把剧院管理放到了业态提升的高度,在国内尚属首次,他的话让与会者深有同感。在剧院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往往涉及与各个方面特别是主管部门的沟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喻荣军认为,理顺各个沟通环节,也是剧院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认为:“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整、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观众结构的不断演化,都对当代剧院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谋划剧院的宏观战略设计,如何提升剧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如何建立剧院经营的各项标准,都迫切需要行业人去探索、去破解。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表示,剧院运营管理这一软科学,应当被明晰起来、高扬起来。陈原认为:“目前国内剧院有90 %左右都在以租场的方式生存,经营业态偏低。剧院产业想要真正走向成熟,必须首先优化业态、提升业态,促进产业升级。 ”

  从寻求剧目支撑到探索业态提升,剧院管理的重要性越发成为业界的共识,而运营模式的设定与落实,特别是“NCPA模式”更引发热议。8年来,国家大剧院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和国际性的宗旨,以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为核心业务,以传播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重要手段,以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技术保障为强力支撑,逐渐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新一代剧院。从剧院定位、核心业务、运营手段到管理保障,均已形成自己的模式和风格。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刘文国透露,近些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的“艺术天空”系列活动和“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 ,就借鉴了国家大剧院的“滴灌工程”及“青年作曲家计划” 。

  良好运营模式助力业态提升,不仅包括剧院自身的管理,也包括行业链条的铺设。2012年,国内首个演出运营及剧院管理的专业性联盟组织合作体——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成立,“院线化”合作模式就备受关注。2015年,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合作舞台剧《战马》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感慨:“ 《战马》全国巡演时,我发现全国很多的剧院、剧场,在舞台技术人才方面确实是短板。这部戏让我们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是培养了一批舞台技术和管理人才。 ”

  行业建设要从人才抓起

  与会专家认为,优化定位、确立模式,关键还得靠人才,特别是剧院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张宇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剧院管理最大的短板,说到底就是院长。剧院管理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拼的就是院长的能力与水平。 ”指挥家陈佐湟也表示,任何一个剧院,都需要一位出色的“掌舵人” ,“中国的剧院运营发展,要从培养院长这个源头抓起” 。

  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张蓓荔说:“艺术机构与艺术高校的携手合作是一种很可贵的尝试,只有让艺术管理这一学科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才能真正与实践对接,与行业对接。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会会长金曼认为,中国剧院人要放眼未来,积极推进相关学科的建设,为剧院行业培养千千万万的后备军。周予援呼吁,希望开设更多的舞台技术和管理的本科教育。此外,不少专家还提到了剧院管理的理论建设,认为目前国内专门的剧院管理学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到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幕,国内现代剧院的建设从起步到掀起热潮,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剧院人或“取经”海外,或“摸着石头过河” ,正逐渐沉淀出自己的经验,并有意识地进入到行业建设、业态提升的层面。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