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与它的“西游情结”_文艺微评_文艺微评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uedbet全球体育微评>uedbet全球体育微评>正文

中国电影与它的“西游情结”

2017-02-06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收藏

  冯小刚近年来的现实主义风格转向,让他逐渐退出了春节贺岁档的市场。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春节被各色西游系列的大电影占据了: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等,甚至连中国动漫大电影的崛起之作也是口碑票房俱佳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近年的中国电影为何如此执着于“西游情结”?这值得玩味。

中国电影与它的“西游情结”

《西游•伏妖篇》剧照

  不难看出,近年来“西游系列”对拯救中国大片市场的确富有神效。如今的电影市场热钱涌入,一、二、三线城市大屏幕的数量每年成倍增长。一边有资本,一边有市场,作为商品的中国电影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如果说此前的中国电影业是有故事、没资本,那么现在则是有资本、没故事。这样说或许对许多电影人并不公平,因为近年来我们还是看到了诸如《驴得水》《呼吸正常》这样的好故事、好创意的出现,但它们却并不能撑起整个市场。因为市场化的电影有其独特的类型需求,笔者将其概括为:好莱坞模式的中国化。

  市场化的中国电影需要“大片”,这里的“大”字包含两个含义:第一,大制作。需要充分运用电影技法,将场面与技巧推至极致。这类电影逼迫人们“不得不”进入电影院、戴三D眼镜,才能达到其固有的观影效果。第二,大叙事。叙事不能太过拘泥,不能“以小见大”,更不能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大片的编剧与导演需要一个灵活多变的故事框架,其中可以装下奇幻的场景、亦正亦邪的各种角色,以及可“与时俱进”的话语拓展空间。综合以上特质,古典名著《西游记》成为了不二选择。

中国电影与它的“西游情结”

  中国老百姓对西游的故事结构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制作者完全可以不去为叙事费心思。诸多西游电影的开篇,都是将四个人物摆放出来,立刻就可以展开故事。四个人物类型虽然已刻板化,但其中微妙的关系却为阐释敞开了无限的空间。唐僧经过《大话西游》的经典诠释,已经成为了一个喜剧角色,有情有义、活色生香,他的定位与二师兄八戒可以相互呼应,构成西游路上风趣幽默,又不失人情味的那条叙事线索。孙悟空,是所有西游系列中的男一号,他的“正能量”支撑了西游系列所需的所有精彩看点:奇幻的打斗、好莱坞式炫技都依赖于他的表演。而唐僧与孙悟空之间微妙的权力关系成为了西游系列中最触动人心的一部分:权力究竟是属于超强能力的人呢,还是属于懂得如何收服人心的人呢?这个话题,即便对于吴承恩来说也是一个引而不发,但却耿耿于怀的中国式命题。正因如此,西游题材给予了原本空洞的故事情节(所谓过一个山,打一个妖)以些许丰富性。风靡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大话西游》之魅力也不过是将《西游记》中诸多纠结而未能言明的、关于权力与人情之间的话题放大了而已。

  对于要面向国际化的中国电影来说,西游系列也实在是珍稀且重要的题材:《西游记》对于西方人来说也不陌生,更何况他们还可以在其中看到哈利波特式的奇幻想象,变形金刚一般的怪兽,以及《指环王》中的怪诞帝国的宏大场景。只是,内容上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到微妙情感,加上形式上毫无创意的“拷贝”是否能获得西方市场的“欢心”,还真的很难判定。但不管怎样,在一个本来就无需工作,无需思考的春节假期里,能让一家老少一起看的一类电影,西游系列仍是首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仍然需要西游系列绵延不断的“差异化重复”。

  (作者:夏莹,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延伸阅读:

  2016年影视产业年度报告

  中国魔幻片慎用西方元素

  大片模式为何失灵了?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