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澄襄美术作品的“乡腔”与“唱法”_文艺微评_文艺微评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uedbet全球体育微评>uedbet全球体育微评>正文

赵澄襄美术作品的“乡腔”与“唱法”

2021-03-12 阅读: 来源:美篇 作者:曾建平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美篇”,查看网络文章,链接为:https://www.meipian8.cn/3glrljo2?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5926738&s_uid=5926738&share_depth=5&sharer_id=ojq1ttxgqvtYbx2HhW70kp7QTOSk&user_id=ohbsluDyloi_7fc6QeOWZGAJqZr4

  编者按:“澄境风轻——赵澄襄近作及小品展”于2021年3月6日在三香茶画馆开幕。展览由三香茶画馆主办,汕头市金平区摄影家协会、陈香阁、丹顶鹤美育研学、格里格外、创越广告和三香茶庄协办。

  题解:澄子者,赵澄襄也。

  对于熟悉其美术作品的人来说,有部分人知道作者叫“澄子”,有部分人认识作者是赵澄襄,有部分人清楚澄子=赵澄襄,但并非这三部分相加就是读者的全部,还有一部分是“溢出”的。因为还有不少人只认定这种风格的作品就是“那个人”画的,独一无二,就连山寨的模仿也能认得并非出自赵澄襄之手笔。这是为什么?因为赵澄襄作品有自己乡愁的识别“符号”,正如她在展览前言说写的“符号化地述说着潮汕的故事”。

  1、述说潮汕乡愁的符号

  赵澄襄的乡情作品,也可以说是潮汕民俗文化一个很好的形象载体,也是一个形象化的乡情符号。乡情符号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符号形式,它是作者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形式,即作者对客观事物是否复合自身需要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红桃粿,大桔、工夫茶、香包、吊篮,春盛,扇门、莲缸、红木屐、“脚桶”、老眠床、线装书、小猫、明式背椅、风筝等等这些老物件,记载着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生活和情感,承载着一个时代特有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愁的符号。然而,这些老物件如今大都淡出人们的视线,消失在记忆边缘。而拾记忆碎片,续乡情血脉,这正是赵澄襄绘画作品的文化担当。

  赵澄襄展览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将潮汕故乡之情感转换成符号化的艺术,她把对潮汕民风的特殊情感转化成视觉形式,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换成国画作品。赵澄襄的乡情符号,与林伦伦教授最近在《羊城晚报》发表的《潮汕方言:潮人的有声标识和文化载体》文章同一个“标识”,只不过赵老师用的是无声视觉标识,林教授用的是有声方言标识而已。

  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赵澄襄的代表作《隔窗望乡情》最能代表她乡愁的符号。记得2012年12月,她在澄海文化馆展厅举办“雅舍和风——赵澄襄作品邀请展”,我应邀前往观摩学习,之后把赵老师有关的乡情符号关键词堆积成一首“数词诗”,叫《几卷无声诗,难载隔窗乡愁》,今天翻出来温习依然能感受到她爱乡之情的温度:

  一间心灵的茅屋,叫雅舍

  一缸清凉的夏荷,叫和风

  一个乡思的乳名,叫澄子

  一回返乡的国画展,叫故乡行

  一种飘缈的风筝,叫牵挂

  一扇斑驳的木门,叫守望

  一只熟睡的花猫,叫闲情

  一杯苦涩的功夫茶,叫故乡水

  一筛红色的粿桃,叫做节

  一担沉沉的春盛,叫诚心

  一对古色的围椅,叫家风

  一双熟悉的红木屐,叫故乡路

  一吟三咏,道不完离情别绪

  一弹指间,数不清岁月年轮

  几笔淡彩墨,难写你的独酌伤感

  几卷无声诗,难载你的隔窗乡愁

  2、作品的“乡腔”与“唱法”

  因为赵澄襄的展览是在“三香茶画馆”举办的,所以这种品茶赏画的“茶画会”形式显得轻松随意。在“食茶配话”间,赵澄襄与我谈到2002年拜访吴冠中先生时,老先生教导说作品的“腔”很重要,令她受益匪浅,至今仍在探求中。

  有“腔”必有“唱法”。赵澄襄作品的“腔”是什么? “唱法”又是什么?赵澄襄的 “腔”意味着腔调,即是带着潮汕乡音和乡俗方言的“乡腔”,也是乡愁的符号。如果“唱法”是一种演唱方式,它直接影响着演唱的外在表现风格,那么赵澄襄作品的“唱法”便是国画的水墨设色技法,且是具有自己表现风格的技法。

  然而,对于赵澄襄展出的这批近作,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乡腔”,除了有几幅作品增加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构成、“腔调”扩展到远古时代之外,她的道具还是那些熟悉的老物件。而陌生的是 “唱法”跟以往有些不同,侧重于“共鸣腔”的分配,似乎是把元明南戏的“潮剧唱腔”融进了西洋歌剧的“美声唱法”?

  改变“唱法”,自然会引起老读者的注意。画家郑鹤芝对赵澄襄几幅以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为主题表现形式赞美有加,对赵老师将两幅扇面画合成一个环形“璧”的创意十分肯定。作者选取彩陶为表现内容,适合她的“腔调”有三种:一是彩陶古朴的纹饰图案和简练刚劲的造型,二是上宽下窄呈半圆形的传统折扇画,三是由两幅扇面组合成环状的古代之“璧”,这三种极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点元素组合在一起,名曰《扇面合璧之彩陶》,自然能“唱出”乡土的“腔调”来。

  除此之外,还有《原始舞动》《彩陶之恋》《追寻原始的舞动》等都有新的“腔调”和“唱法”。无论是马厂型的、马家窑的还是半山型的彩陶,无论是流畅匀称的水波纹、菱形纹,还是粗犷狞厉、怪诞神秘的锯齿纹,最原始的彩陶艺术在赵澄襄笔下均能转换为“乡腔”的符号,传统的元素转换为现代的符号。

  3、五个关键词的“唱法”

  在展览前言,赵澄襄还谈到20多年来,在自己作品里贯穿着五个关键词:民间、东方、现代、空间、构成。

  作为赵澄襄排行第一的“民间”艺术,应该说这是她的“主唱”。比如我们熟悉的“乡腔”系列:故土情思、雅舍和风、昨日情怀之类,这些画作表达了作者对书卷气的书斋、茶坊、雅舍的向往,也抒发了对逐渐式微的民间艺术的追怀。从“唱法”上看,除了国画水墨,还有剪纸都是赵澄襄围绕“民间”主题与形式的艺术追求。同样是民间,赵老师的剪纸并非民间剪纸的翻版,而是用民间剪纸的“唱法”表达现代题材,抒发个人情感,充满乡村的童真和强烈的时代感。

  赵老师向前来观摩展览的年轻美术爱好者介绍其民间“唱法”。她说剪纸的镂空效果和黑白剪影关系的构成,不知不觉地融入她的画中。比如作品中的木雕屏风,明式椅子等,通透的效果来自于剪纸的延伸想象。重彩画里的门神、红漆屏风、红柜子、黑椅子及绿荷等所营造出的画境,则是脑海深处民间色彩的投射。

  赵澄襄把自己绘画的艺术追求定位为“东方”的艺术,具有远见卓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逻辑早已成为我国艺术家的共识。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在《中国好歌曲》节目里面,歌手霍尊就是凭借一首《卷珠帘》成为中国音乐节目的焦点人物。他真正被认可的是因为他独特的中国古典韵味唱腔以及在唱法中融入戏剧唱法,悠扬的歌声带着浓厚的中国风。包括目前火爆的瑞士牧民山歌的“约德尔”唱法《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两者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与宣扬。从潮汕风到中国风再到东方风,赵澄襄浓烈的中国乡土风作品,势必成为了世界艺术瑰宝的先决条件。

  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国画也好,剪纸也好,现代新兴艺术孕育而生。作品风格现代与否跟“唱法”密切相关。尽管赵澄襄画中的道具都是“出土文物”的老器物和民艺品,极具乡土味。但她的乡土不土,老器物不老,画笔间让人感受到一种现代感的“澄境风轻”生活气息。比如选择画明式家具,它本身集完美比例的型、式、工于一身,简约雅致、含蓄精巧的古朴之意成为具有东方哲学美感的艺术形式,在画面中与极简主义美学产生了共鸣。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空间与构成有它区别与其他视觉艺术的特点,所以成为赵澄襄所重视的关键词。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画面构成以线、墨为主,讲究骨法用笔;讲究随类赋彩,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画面空间讲究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束缚,善于利用纸的空白,做到疏中有物、密而不闷。

  赵澄襄艺术创作讲究创新,从“乡腔”到“唱法”,不仅能从传统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出发,而且还结合现代的艺术手段和生活美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融入自己的审美追求。这也是她几十年来能保持作品“唱腔”不变调的秘诀。

  赵澄襄(澄子),汕头人,祖籍湖北襄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画院及汕头中国画院画师。

  摄影:曾建平 黄旭东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