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瓦尔登湖》:回不去的简约时代(唐朝)_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_原创首发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书评 | 《瓦尔登湖》:回不去的简约时代(唐朝)

2018-03-26 阅读: 来源: 作者:唐朝 收藏

编者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所著。全书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亨利·戴维·梭罗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

  2014年底,我动身前往日本南部一个小城进修,随身带了三本纸质书,分别是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出发之前,我有意无意怀着“摆脱干扰做些私事”的想法,如当年梭罗躲进丛林的目的一样。只不过,他为写作,为体验生活,也有一点逃避现实的成分,而我,是想趁在一个人生活的时间里,工作之余,安心读几本书。

  1845年,梭罗28岁,血气刚盛的年轻人不顾旁人反对,“借了一把斧子”,执意移居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密林深处的瓦尔登湖畔,开始极简生活。自建小屋、耕种土地、简单农贸、观察自然、科学研究、阅读写作、思索人生……两年两个月,这个美国青年有些任性却也十分理性地完成了一场人生试验。他“依照智慧的吩咐,过着朴素、独立、淡泊和坚定的生活”,印证了一个道理:“如果有人能够满怀自信地在梦想之路上前行,努力去实现他构想的生活,那么他将会收获一种寻常方式难以预期的成功。”

书籍《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一书李继宏先生的译本

  在日本时,我读的是李继宏先生的译本,当时做了一些读书笔记,回国时我将书送给了一位友人。为温故而知新,回来后我又购了一本,译者为仲泽先生。本文中引用的词句,可能包含于两个版本中。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一书仲泽先生的译本

  正如译者仲泽先生所言,《瓦尔登湖》是一部回归伊甸园的作品,是对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面临天翻地覆变化的一种呼告,而梭罗,则是一位求道者,一位严肃的思想家。

瓦尔登湖图片

  《瓦尔登湖》是一本更适合在孤独时阅读的书,因为只有孤独时,我们才能静下心来亲近那些文字精灵。三年来,书中优美的言辞,我已记不详实,但是,关于全书的整体印象,却时常会在记忆中冒个泡,提示我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写过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今天,我将记忆的泡泡收集起来,发现有这么几个关键词:简约生活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东方文化影响力、作家的身份认同等等。

  隐居深山,自力更生,与丛林兽鸟为伴,其实是回归农耕生活方式。此时,美国正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引发不少社会矛盾——“社会的荒谬和不公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罪恶。”作家逆势而为,意欲证明“过量的财富只能买过量的物品,对满足灵魂的需求,金钱没有用武之地”。在考验自身生存能力的同时,他也想弄明白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是确有必要?既然“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为什么要抛弃它呢?

  梭罗式的怀旧并没有风行。一百多年后,历史的车轮把工业化推向更高峰,勇立潮头的人依然我行我素,怀旧的人依然落寞回眸。人类依然处在矛盾之中,地球公民依然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物质和精神孰轻孰重呢?矛盾既是心灵煎熬,也是社会前行的动力,在人云亦云的时代,再也无法催生梭罗一样的勇士。“物是人非的慨叹是文学艺术永不过时的话题”,阅读,可以解怀旧的瘾,可以唤醒人之初心,好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过时。《瓦尔登湖》当之无愧是一部这样的书。

树林木屋

  《瓦尔登湖》引领我们向往诗意。人们常说,生活要有诗和远方,不妨借鉴一下梭罗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去探望春天——“我移居林中的一个诱因是,我能有闲暇和机会目睹春天的来临。”春天,以及关于诗意的遐想,只存于田野,存于林中,存于湖水,存于布谷鸟的第一声啼叫。对现代人而言,去林中常住是一种奢望,偶尔移步山水却并不难。也许,春天的气息,会让索然无味的生活萌生理想的翅膀。

  《瓦尔登湖》倡导我们热爱自然。天地万物,看似恒常,其实时刻都在变化,瞬息就是气象万千。梭罗观察自然,总是带着研究者的眼光,“对自然巨细糜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致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他“成功地将博物学家的精确和文学巨匠的灵巧融为一体”。浩渺时空中,自然和人际遇,如同惊鸿一瞥。这一瞥,对于人来说却是全部。人生不过两三万个日夜,很多人浑浑噩噩在自己狭小的境界里过完离去,而有些人,和自然万物同在,把生命过得丰盈而辽阔。后者如本书作者——“梭罗对自然的探寻,其目的并非为了获取客观的知识,而在于回归自身的灵性。”探寻自然,将自身和自然融为一体,各种意外惊喜和怦然心动油然而生,从而获得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和意义。

  《瓦尔登湖》提醒我们警惕科技。科技改变生活,一如通过康科德镇的铁路改变了梭罗的出行方式并触发了他对工业革命的思考。梭罗认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担心人们忘记了新技术的作用是让人类活得更轻松,而不是为其所累——“且看,人们已经成了自己工具的工具”。这使我想到今天的人们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关系,每每望着低头一族、一家、一桌、一屋,我常常怀疑,是手机在服务人类,还是人类被手机奴役?

  梭罗思考工业革命,但也不是一味地抵制技术革新。他“不反感这些新生的社会现象,但他特别担忧客观条件的改善无法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甚至会导致人们忘记生活的意义,本末倒置地去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讲的也是类似道理。

  《瓦尔登湖》启发我们关注经济。一个大男人,孤身一人住进林子,自力更生,精打细算自己建房子,发现市场房价和自建造价有天壤之别。每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像主妇一样记账,盘算着地里能产多少土豆,能卖多少钱,发现“一年只需要三十四天的劳作便足以供养自己”。时移世易,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和19世纪中叶的美国已然大相径庭,但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财务开支依然避免不了。学学梭罗理理生活的账、帮助孩子培养简单的经济意识仍是必须的,甚至充满趣味。这些趣味,往往会成为人们热爱生活的添加剂。

  《瓦尔登湖》引人发问何为作家。国外很多作家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总是令人惊叹,梭罗也不例外。他不是一个单纯的作家,而是一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的本职工作是土地测量员,凭借土地测量员的知识储备,他精确地丈量了瓦尔登湖的深度;他同时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观察自然万物的视野非常专业,书中涉及到的动植物达一千多种;他还是一个思想家,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引领了新的美国精神;他博学多才,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文章中随处可见老庄、孔孟的影子……为什么梭罗短短四十五年生命的疆域可以如此辽远?人与人的差距,不去思考没什么,一旦有了比较,则让人羞愧、催人奋进。

湖水

  李继宏先生在导读中写道,“在梭罗看来,如果人们任由传统、宗教、政府或者其他人等外在因素摆布,那就和梦游者没有什么区别……我相信在今天的中国,需要梭罗来唤醒的梦游者有很多。”一个坐井观天的人是不会发现自己贫乏的,他不会以狭隘为耻,还会乐在其中。是醒悟还是继续安于现状?

  当然,我们已然无法回到梭罗式的简朴生活,无法像梭罗一样思考。阅读《瓦尔登湖》的意义,在于提醒一意前行的人,注意看前方的路和身后的脚印,尤其记得关注内心,不为浮华所累,不惰不躁走完生命旅程。

  即便梭罗在他的时代,也“不愿生活在这躁动不安的、鸡零狗碎的十九世纪,我宁可站着或者坐着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可谁又能选择时代呢,与其埋怨,不如喜欢,“该起床时就赶紧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和没有烦恼的心态”,“下定决心好好地过一天”,过一年,过一生。

彩蛋:梭罗名句

  1.善良是唯一永远不会失败的投资。

  2.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

  3.人类已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4.即使在天堂,挑刺的人也会找到刺。

  5.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

  6.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

  7.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

  8.大多数的奢侈品和许多所谓的生活便利品,不仅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是一种阻碍。

  9.绝对而言,财富越多,美德就越少。

  10.我们的生活都被耗费在细节上……简单,再简单。

 

作者:唐朝(本名周仙杰)


选编:艾超南(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网络信息处、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延伸阅读:

  今时今日,我们为什么仍放不下《瓦尔登湖》

  诗意地栖居:自然文学的魅力与追求

  专家研讨《山中人语声》散文创作和地缘文化

  呵护文学“美”的生态

  诗意的春天|顾春芳:早春/云在青天

  诗意的春天|李长空:春暖花开(组诗)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