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档大型Hip-hop音乐选秀,《中国有嘻哈》并未因小众化的音乐类型而被人忽视,却创造了“上线4小时点击量破亿”的收视纪录。不少相关关键词,陆续登上热搜总榜。难得的是,口碑方面也表现不俗。如是,小众化音乐的大众化逆袭,网络综艺的积极探索,值得玩味。
首先是创新性。近年来,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观众逐渐对飙高音、苦情戏、导师转身、梦想是什么等桥段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创新和突破?以往的节目中,素人学员和明星导师形成鲜明对比,是一种常见的组合形式。而在《中国有嘻哈》中,海选参与者均已是该领域的知名歌手,有着一定的实力。随着节目赛制的展开,学员和导师的沟通,就像“嘻哈江湖”的一场华山论剑:各显神通,相互切磋,既是比拼也是聚会,营造出共生同乐的狂欢氛围。
其次是真性情。嘻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流价值是对生命个体的敬重、对真情实感的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公平自由的追求。对嘻哈音乐原汁原味的呈现,既能折射出歌者带着毛边和温度的粗粝生活,也是一种让人共鸣和动容的心灵呐喊。为了契合嘻哈音乐的精神实质,《中国有嘻哈》在海选阶段,尽量采取一种摆脱形式束缚的极简模式,没有过多包装和设计,只是你唱我选、优胜劣汰。随着选拔深入,舞美开始有所变化,以呼应各位选手的个性气质。这样,就使他们忘我投入,在歌声中真诚地诉说、宣泄、叩问、反思或批判。
最后是戏剧化。有了戏剧性,才更容易调动情绪,引人入胜。《中国有嘻哈》主创团队深谙此理,设置了一系列戏剧化元素,来尽可能吸引观众。从海选、60秒自备作品,到freestyle、battle等,比赛形式不断变化,有效拓展了表现空间。其间,海选中的意料之外、晋级中的激烈交锋、选手间的相争相惜、制作人的意见分歧等,可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另外,对那位戴着面具的“嘻哈侠”的身份、实力、晋级结果等,还有意做了神秘化处理,吊足了观众胃口。
诸如此类的收视兴趣点、舆论话题点,让嘻哈热持续至今,让《中国有嘻哈》成为一档爆款综艺。据悉,《中国有嘻哈》的创制初衷,是挖掘嘻哈人才、传播嘻哈文化,让中国的嘻哈歌手走向世界。节目的特色和亮点值得肯定,但毋庸讳言,在火爆背后,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例如,个别歌词内容不雅,专业术语不够普及,一夜成名的地下嘻哈艺人素质堪忧,多个创制环节有抄袭韩国同类节目之嫌等。
有鉴于此,小众文化的大众传播、网络综艺的精品打造,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导向,有意识地剔除无病呻吟、灰暗消极、偏激暴力等负面内容;二是兼顾大众口味,把专业知识朝着通俗易懂的方向巧妙转化;三是以德艺双馨为标准,注重对创作能力、表演水平及道德品质的多维考察;四是切实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原创活力,力争达到“本土声音、国际表达”的效果。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中国网络综艺主动扬长补短,坚持“内容为王”,以更多优秀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愉悦观众的同时引领审美风尚。
(作者:闫伟,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