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明确uedbet全球体育的方向、目标、责任与使命,中国文联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新时代uedbet全球体育的使命”为主题,自7月中旬至10月底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得到热情响应和踊跃参与,显示了广大uedbet全球体育工作者自觉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uedbet全球体育文联工作的担当作为。现优选来稿文章在本专栏刊发,以飨读者。
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管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次参观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我更加深切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他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不时地因四千多年前的精致文物与先进技术而由衷赞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深刻揭示了文化主体性建立的基础、条件与价值内涵,为我们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向指引。
文化主体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色
从理论内涵上看,所谓主体性指的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自由目的性的一种能力、立场与价值理念。文化主体性则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并具有鲜明文化特质和价值立场的文化形态。从文化发展上看,文化主体性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独特文化传统、价值体系、制度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并构成民族集体文化心理和全社会共同文化意识。在文化发展实践中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创新能力。拥有文化主体性,才能使文化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才能站稳脚跟、行稳致远,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不会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形成,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智慧,得益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增强了文化自信。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
从创造主体看,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论是革命时期探寻民族救亡与现代化道路,还是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与文化发展,不论是改革时期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都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注重在现代条件下传统文化主体性的重塑与建立。
从文化传承看,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所扮演的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的角色始终没有变。我们不但没有抛弃历史悠久的文化根基,而且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融注在当代文化建设之中,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从人类文明角度看,中华文化主体性既吸收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为当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中华文化主体性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固化结构,而是兼收并蓄、涵纳万方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主体性不仅在文化传承发展中重塑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而且在吸收借鉴、融通中外文化中,促进了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百年奋斗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始终注重文化主体性的建立与巩固,始终把握着中华民族的正确历史航向,使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巨轮,在空前规模的现代化运动与转型中,在疾风暴雨式的革命、热火朝天的建设和锐意进取的改革中,秉持家国情怀,坚守初心使命,不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与鲜明特征,开创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化主体性突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特性
文化主体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精神标识与文化特性,在新时代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迈进全面小康之后,中华文化面临着新发展阶段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发展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阶段,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实力与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具有更加重要的位置与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国虽然已经解决了落后“挨打”、贫穷“挨饿”的问题,但失语“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中华文化主体性构建与巩固,不仅关系到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而且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增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唯有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才能真正得到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全面开启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历史进程。文化先驱们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向中国现代uedbet全球体育的转型,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和平的条件与环境下,在新生的社会制度以及全球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持续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发展,不断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发展了现代文化,使传统文化基因充满活力,现代文化具有传统底蕴。中华文化主体性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更加巩固。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始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国家政治制度设计中,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的开创,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联系。在社会理想构建中,秉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情怀,呼应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倡导并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中华文明的“国之称富者,在乎民丰”的思想理念存在密切关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绿色发展潮流的道路,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整体性思维观照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紧密相连。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致力开辟现代化新图景,以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与宏阔的人类意识,从建立理想的人类社会的视野中去认识和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文明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理念一脉相承。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过长期探索与努力,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重塑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从制度、理念到胸襟、情怀,无不深刻体现与浸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无不深刻烙印和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由此,中华文化主体性不仅在文化价值理念,而且在思维方式等更深刻层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文化支撑与灵魂;使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特性更加凸显,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用自身鲜明的文化特性融入到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去。
文化主体性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这深刻阐明了开放包容与文明活力以及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中华文明博大气象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特质。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建立与巩固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与时俱进、与时俱丰;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不仅要有鲜明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且要有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老子云,“大邦者下流”,倡导大国之风范,应有海纳百川之胸怀。文化主体性要表现出一种精神主导、价值引领作用,就不能囿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孤芳自赏。
“两个结合”促进了文化主体性日益巩固。近现代以来,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至深的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但中国共产党通过“两个结合”并没有失去中华民族文化特性,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既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又创造出中国式现代文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第二个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而且使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开放包容有益于文明融合丰富。纵观历史上的升平之世,无不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与国家政策。大唐盛世的形成,除了在开疆拓土中成就中华大一统的宏伟基业,更在兼纳并蓄异域文化过程中,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气象。盛唐时期,秉持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包容的基本国策,成就了唐朝的鼎盛,也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文化领域,以开放包容、积极主动的姿态,广采博纳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孕育出诗坛的群星璀璨、绘画的山水意境、音乐的乐舞奇观,产生一大批经典文化成果,如李白的浪漫诗篇、王维的诗画意境、王羲之的书法巅峰,并在雕刻、陶瓷、建筑、园林领域都创造出堪称时代高峰的文明成就。
开放包容有益于文明创新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闭关自守必然导致故步自封、停滞不前,逐渐丧失文明发展的动力而衰微。开放包容有利拓展视野、汲取营养,不断获取文明创新发展的动力而兴盛。新时代我们既致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又致力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更强的凝聚力感召力,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更广泛的传播力影响力。
新中国文化建设者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探索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形式,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辨证取舍、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一批著名艺术家积极探索油画本土化、中国画现代化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充分表明唯有开放包容才能创造出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才能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更加探幽发微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们要站在21世纪的角度,破解和超越“古今中西之争”,以大历史观熔铸古今、以全球视野汇通中外,在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过程中,锐意进取、奋辑笃行,努力建设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文联“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新时代uedbet全球体育的使命”主题征稿(点击查看)投稿邮箱:clacalsh@126.com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3年9月11日第3版
*作者:管宁,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