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尊老敬老,传承文明。
每年这个时节,我国南北方的农作物收获期都大致结束,频繁的农忙也基本告一段落。刚刚送走丰收节的人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随着节日脚步的临近,不论大江南北,还是西部边陲,都在举行各式各样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这些活动,既讲究形式又注重内容,借以向老人们表达美好祝愿和发自肺腑的敬爱之心。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重阳”一词最早见于《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而这里的“重阳”,并非重阳节之“重阳”。依据当代民俗学家曲彦斌之言,指的是“天”,也即古人所谓的“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到了汉代末期,“重阳”才成为九月九这个节日的别称。三国时期,文学家曹丕曾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提及:“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连,称之“重阳”。西晋初期,名人周处在《风土记》中言及:“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重阳相聚,亲友们一道饮菊花酒,相约去登高远眺。因为登高时有插茱萸、佩茱萸的习俗,所以登高会又被称为“茱萸会”。直到唐代中叶,历事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谋略家李泌,奏请当朝皇帝将中和节、上巳节和重阳节定为一年当中的“三大节”。自此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被广泛重视的传统节日。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拉克•威斯勒在《人与文化》中认为,文化不仅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现象,也是积累性的,一代一代传下来,更是代代相传下去,体现出一种文化上的连续性;而文化史同样是这样发展的,新的特质一个接着一个在内地积聚起来,互相激发着。在我国传统中,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之手,记载了重阳登高、遍插茱萸的民间习俗。仔细想想,缘何一首凝聚了思乡之情、念亲之意的七言小诗,能够流传至今?这不仅是因为诗歌本身传递出的游子思念故土、想念亲人的真情实感,也从细微处见证了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数千年文明史。更进一步说,一首古诗的千余年传颂史,再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的诗意融合,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应和了国人喜讨口彩之讲究。“九”和“久”谐音,有着天长地久、长长久久的寓意。对于老人们而言,意味着寿比南山之美好祝愿。我国历来讲究孝道,孝道是个十分重要的道德标尺。“百善孝为先”,其寓意不言自明。古往今来,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孝”故事,也有新时代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模范。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国人眼中的传统佳节,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节日,而成了一个复合性的符号存在,有着更宏阔的传统背景与文化积淀。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关注、关心、关爱老人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节日来营造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真正让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另一方面,生活不能少了仪式感。今天,信息技术让通信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便捷,人际关系却随之越来越淡。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挥节日的纽带作用,借助重阳节之类富有文化意蕴的传统节日,来联络亲友、孝敬长辈,让人情越来越暖,让人心越来越近!
(作者:张凡,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第二届全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