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家,当代中国人物画大师,黄土画派创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文西,于2019年7月7日13时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
刘文西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曾受教于潘天寿等人。1958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1991年至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2004年至去世前一直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同欢共乐》《祖孙四代》《黄土情》等早已被奉为经典。他画的《毛主席像》也被印在了第五套人民币上,成为最广为流传的作品。教学工作、领导职责、社会活动、深入生活、创作实践,构成了刘文西全部生活的紧张节奏。他在长年的苦乐中得出一个道理:你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你要激情吗?到人民中去。他们会启示你怎么创作,路该怎么走。
《祖孙四代》
刘文西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的创作充分展现了他的“独到之处”。其中有画家表现领袖、歌颂人民的作品,也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坡的人物写生,画家突破了中国画已有的审美程式,创造性地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在东西方艺术大交流中开拓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
为毛主席画像
学生时期的刘文西就很崇拜毛主席,他常对人说:“毛主席很伟大。”正是因为对毛主席的热爱,几十年来他收藏了毛主席的许多照片。“画了一辈子毛主席,但我从未见过他本人。”刘文西曾坦言,他所有作品都是根据毛主席的照片所刻画的,虽显遗憾,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领袖情结。刘文西的重要作品有《东方》《毛主席和牧羊人》《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当然,刘文西笔下的毛主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是人民币上的头像。目前使用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泽东头像都出自他笔下,但仔细看还是有些细微差别的,刘文西说他最喜欢的还是100元的那一张。
他的成名代表作之一《毛主席和牧羊人》,画面中的老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在毛主席面前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而主席面带微笑、神情专注地倾听着老农的絮语,就连指间的烟灰都忘了弹。这幅画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毛主席和牧羊人》
刘文西的领袖情结,可以说挥之不散。1997年,刘老作为人大代表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设计第五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人员就找到他,请他为新版人民币画像。当他领了为100元人民币画毛主席像的任务后,无比激动,夜不能寐。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精心选照片,专心创作,这一画就是20多天,经过反复修改,方才定稿,并最后通过中央领导的审定。
刘文西画领袖,凭的是发自肺腑的爱戴之情。这么多年来,他对毛主席的敬仰从未有丝毫改变。当年在中学课堂,刘文西第一次读到《在延安uedbet全球体育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对他的人生和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正因为此,刘文西用了50多年走遍陕北。在那里,刘文西自然而然地和普通百姓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为人民画像
刘文西一贯坚持党的uedbet全球体育方向、方针和政策,坚持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艰辛创作,在生活中画了大量速写,达两万余张。他以陕北为生活基地,先后去了610多次,每年花不少时间泡在这块浩瀚而浑厚的黄土地上,与陕北人民交朋友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大量的作品中力求描写陕北人民的特有个性和气质,创作了大量关于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反映风土人情的作品。
当刘文西第一次看到《在延安uedbet全球体育座谈会上的讲话》时,他就坚定了自己一生的艺术信仰。1957年,大学还未毕业的刘文西来到延安。在延安,充满好奇的刘文西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不断寻访,他被共产党人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打动着,而这块黄土地上勤劳、勇敢、朴实、善良、赤诚的人民,也让他魂牵梦绕。1958年以来,刘文西先后100多次深入陕北,走遍了陕北26个县的山川沟壑,20多次在陕北过大年。在陕北,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真心真情同陕北人民相处,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陕北题材的作品。
在人物画创作实践中,早年受到潘天寿的教诲,他吸取了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中的线描造型技艺,又借鉴了西洋构图和明暗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将西洋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中国画,从而形成了刻画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人物画笔墨技巧方面,他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结合起来,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素描和色彩的精华加进民间艺术中清新健康的朴素格调,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刘文西画老农形象多用焦墨干皴皱纹,染以淡墨表现结构,最后赋彩润色,色墨结合恰到好处;画姑娘形象则重染色,能够用不露笔痕的饱色表现面部皮肤的新鲜圆润。总之他的人物画与一般国画“人物”大不相同,有的寄托了他对杰出人物的仰慕,对他们的理解与想象;有的表现了对正义,对真理,对真情,对光明幸福的憧憬;有的是对劳动者创造世界的热情讴歌;有的是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关注,表现出他在艺术上的游刃有余。
《一束野花》
刘文西常说:“我对西北的艰苦生活心存感激,我热爱这里的人民,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是我艺术创作的力量和源泉,也是我生命的依托。”
为时代画像
刘文西的艺术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作”。所谓熟悉人,就是决不概念化地画人,无论陕北人或西藏人,都要抓住其鲜明的个性和共性;严造型,就是严格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现实主义地吸取西画中科学的造型技巧;讲笔墨,就是坚守中国画艺术的学术底线,拓展传统笔墨的表现力;求创新,就是在前面三项即生活、形象、笔墨语言过硬的基础上,探索出不重复古人、洋人、前人和自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卓有新意的国画。
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祖孙四代》,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此后又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从《毛主席和牧羊人》至《同欢共乐》,从《支书和老贫农》到《沟里人》,他不断在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寻找感动自己的题材,进行典型化的思考与提炼,并最大限度地用自己的绘画创作能力去刻画人物和处理作品诸要素的协调整合,力求达到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完美统一。
刘文西人物画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人物群像有一种有机的整体关系,形成了内在的张力。品味刘文西的作品,深感作者是画中的小说家与戏剧家。尤其是他的巨构《黄土情》《陕北人》,长度达28米以上,所绘近百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人物的表情、动作、体态、正反背侧,以及人物之间的呼应、人与景之间的关系,乃至群像所连成动态的变化,人物的疏密起伏与姿势表情,构成了戏剧的情节,内在的张力。
《黄土情》
刘文西的创作与传统文人画中表现失意落魄的封建文人与官僚士大夫消极、颓靡、乏味无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表现黄土地人传统文化精神风骨为主题,他作品中的“黄土地文化”已经被彻底的中华民族精神化了。由于他的艺术创造,使得黄土地成为中国人物画中一个永恒的艺术图腾,它不仅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一批批画家,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21世纪初的中国画坛。刘文西坚信“我们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一定要有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刘文西几十年来就是这样用画作走过每一个时段的,他的画迹和履痕重叠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以延安为题材的作品,都是他扎根生活的具体表现,作品中的地域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叠加,包括他笔下那些有着“符号特征”的生动的形象,成就了刘文西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他的引领下,一大批有影响的画家认同、接受、追随刘文西的画风,以黄土地的普通人物、景物为审美取向,在现代中国画坛形成了重要的、具有鲜明独特画风的“黄土画派”。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