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回归本体 心向人民 编织中国舞蹈梦——二○一四年中国舞蹈艺术发展报告(摘编)_中国艺术发展报告_推荐专题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正文

舞蹈:回归本体 心向人民 编织中国舞蹈梦——二○一四年中国舞蹈艺术发展报告(摘编)

2015-09-2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中国舞蹈家协会 收藏

  中国舞蹈家协会

  报告主持人:罗 斌

  报告负责人:李甲芹 夏小虎

  首席专家 :罗 斌

  撰  稿 :罗 斌 张 萍 唐 坤 孙 茜 韩志昕 赵 磊

“舞动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舞蹈精品晚会”展演作品总政歌舞团《士兵与枪》(叶进 摄)

  一 发展概述

  2014年,中国舞蹈事业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庆典赛事、作品展演、剧目创作、学术交流等各项事业获得新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各大院团周年庆典活动成果卓著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之际,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舞蹈家协会集合了老中青三代舞蹈艺术家,于2014年10月在北京民族剧院举办了“舞动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精品舞蹈晚会”,以舞蹈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献上对祖国母亲和对舞蹈事业的深情祝福。有“舞蹈家摇篮”美誉的北京舞蹈学院集合60年来的新老校友开展了60周年校庆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庆典大会、论坛、演出活动、工作坊等内容,各院系纷纷推出新的剧目和作品,如芭蕾舞系的《天鹅湖》、民间舞系的《缘从民间来》、古典舞系的《春晖甲子 大美不言》等几十部佳作。成立于1979年、2006年与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合并的上海歌舞团迎来了35周年华诞,在上海城市剧院举办了“今夜星光灿烂”35周年庆典舞蹈专场,成为年度演出的重头戏。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迎来建团55周年,通过以演代庆的方式,推出周年演出季,《大红灯笼高高挂》、《堂·吉诃德》、《吉赛尔》等11台大戏在北京天桥剧场、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和国家大剧院上演。

  2.艺术创作精品迭出

  2014年涌现出不少优秀舞剧和舞蹈作品,是舞蹈界回归界内创作颇为丰收的一年。比如,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传奇》,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男子舞蹈天团的《Hi》,北京舞蹈学院的《白鹿原》,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恰同学少年》,天津歌舞剧院的《泥人的事》,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不落的太阳》,上海歌舞团的《朱鹮》,广东歌舞剧院的《沙湾往事》,山东青岛市歌舞剧院的舞剧《红高粱》,辽宁歌舞团原创舞剧《梅兰芳》,福建省歌舞剧院的大型音画舞蹈《丝路梦寻》,无锡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的民族舞剧《丹顶鹤》、《金陵十三钗》,香港舞蹈团的大型舞剧《风云》,香港舞剧团的处女作《射雕英雄传》,澳门青年舞蹈团的《海上花》,台湾云门舞集的《松烟》及由闲舞人舞蹈工作室独立出品的《莲花》等作品,以及由首次获得“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扶持的4位青年舞蹈家费波、柳宁、柴明明和赵梁的四部作品《第一束光》、《听天说》、《镜子》、《人之初》,都表现出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各类舞蹈展演精彩纷呈

  在重大国际性uedbet全球体育演出活动中,中国舞蹈界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2014年8月,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总导演由中国舞协副主席陈维亚担任,由《追梦》、《筑梦》、《圆梦》三篇章组成的开幕式uedbet全球体育表演,是全球首次使用虚拟技术的大型开幕式,汉字、青铜器、青花瓷、丝绸之路四种元素如梦如幻地勾勒出古老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也显示了舞蹈艺术深厚的吸引力、感染力。2014年11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uedbet全球体育晚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央民族歌舞团丁伟团长担任总导演,以《盛世牡丹》开场、《同舟共济向明天》结尾的晚会囊括了独唱、合唱、舞蹈、鼓乐及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舞蹈艺术的风采。第五届中国舞蹈节2014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成功举办,活动以“海峡两岸·共舞未来”为主题,强调“一对一”、“舞对舞”、“心对心”的深度交流,汇聚多部两岸青少年舞蹈艺术创作精品,共同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各种面向基层、深入群众的展演、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深受欢迎。其中,启动于2013年的“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在四川、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建立了18个“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示范点,近60多位舞蹈志愿者参与其中,使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受到舞蹈艺术的熏陶。在2014年“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果展演中,上百名来自云南、甘肃、内蒙古、四川、河南、广东、贵州等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参加了演出,收效显著。

  4.赛事、评奖活动成效明显

  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评奖活动于2014年5月向各地发出大赛通知,共有300余件作品报名参赛,参赛队伍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最终有47件舞蹈作品入围决赛,其中普通院校组有28个,艺术院校组19个。经过3天的角逐,产生5个金奖、11个银奖、12个铜奖、5个编导奖和19个“十佳作品”奖。11月,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舞蹈节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在北京举办,共收到来自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0件参评作品,最终选出45件舞蹈作品进入终评,产生5个金奖、12个银奖、10个铜奖,12个“十佳作品”荣誉称号。赛事、评奖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地引导了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有效地鼓舞了广大舞蹈艺术家和舞蹈工作者。

  5.学术研讨与交流进一步深入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首届舞蹈文化人类学发展研讨会于2014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重点探讨了舞蹈人类学发展、创新及舞蹈学理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收到显著成效。11月,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民族艺术》杂志社主办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办,会议以“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题,围绕“艺术人类学理论”、“非遗理论与个案”、“舞蹈美学与舞蹈人类学”等议题展开讨论,收到良好效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uedbet全球体育批评的精神,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社、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联合主办,于12月在北京召开舞蹈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写作研讨会,研讨舞蹈理论界开展真诚的探讨与批评的思路与方法。北京舞蹈学院以60年院庆为契机,主办了一系列学术论坛,此外还举办“2014全国舞蹈科学学术会议”等学术研讨会二十余场,取得丰硕成果。

  6.行业组织进一步健全

  继2013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街舞委员会之后,2014年5月,中国舞蹈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了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为全面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中国舞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10月,在安徽蚌埠成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委员会,成为联系全国各民族舞蹈家、表演家以及优秀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的纽带,对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 思潮与突破

  2014年,中国舞蹈界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带着自己的“中国舞蹈梦”,以出优秀作品、出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投入新的艺术追求,形成百花齐放、热烈活跃的艺术氛围。

  1.个人舞蹈工作坊的演出模式日益活跃

  目前,中国舞蹈界个人舞蹈工作坊的创作演出发展迅速。他们更加注重追求舞蹈本体的内在蕴含,探索有深度、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舞蹈力作。

  由北京闲舞人工作室的创立者赵小刚、张云峰编创的舞剧《莲花》,将“莲花”这一诗化的主题意象,以现代中国舞的表现形式,予以充分的诠释和升华。由青年舞蹈家王亚彬创立的品牌演出系列“亚彬和她的朋友们”推出了“第六季”作品《梦·三则》。该作品是由王亚彬与中外舞者联袂打造,作品由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组成,采用了三段体结构,如同梦境中断断续续的片段,与现实有着某些隐秘的联系。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史晶歆创建的“歆舞界”,作为中国特立独行的艺术机构,一直活跃在现代舞领域,致力于挖掘个体生命对自我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反思。

  2.国外经典为舞蹈界注入新的活力

  2014年,对于国外舞蹈经典演出市场来说,可谓风风火火。大量的外国舞剧相继涌入国内各大剧场。2014年有十几个优秀舞团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如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之火舞蹈团(《探戈之火》)、西班牙玛利亚·佩姬弗拉明戈舞蹈团(《自画像》)、本杰明·米派德洛杉矶舞蹈团(《光影之城》)、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吉赛尔》及精品节目荟萃)、荷兰舞蹈剧场(《房间》、《你好,地球》)、苏格兰舞蹈剧场(《又一年冬天》)、阿根廷莫拉·戈多伊探戈舞蹈团(《印象阿根廷》)、英国NBT芭蕾舞团(《仲夏夜之梦》)、法国图卢兹歌剧院芭蕾舞团(《海盗》)等,天桥剧场引进两个国外的优秀芭蕾舞团,分别是美国落基山芭蕾舞剧院和德国柏林芭蕾舞团,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了由加拿大SURSATU现代舞团带来的《热带雨林精灵夜》。这些国外舞蹈团体的进入,给中国舞蹈界带来新的血液,扩大了中外舞蹈的交流,为中国舞蹈界吸收精华、改进创作创造了条件。

  3.开放式平台给予年轻舞者极大鼓励

  从2012年至今,“北京舞蹈双周”已举办三届。“2014北京舞蹈双周”于7月13日至25日成功举行,是历年来“脚步”走得更远和步履更多姿的一次,共邀请68件作品,分别于“焦点舞台”、“另类平台”、“青年舞展”中进行展演,“焦点舞台”与“另类平台”的节目来自以色列、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俄罗斯、斯洛伐克(首次到访)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广州等地。“青年舞展”的开放平台,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国家年轻编舞的原创节目。“北京现代舞双周”给中国现代舞注入新的活力,激活了中国舞蹈界年轻舞者的创造力,为年轻舞者充分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虽然作品仍显生涩稚嫩,却饱含希望,富有潜力,必将推动当代中国舞蹈艺术蓬勃发展。

  4.舞蹈理论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4年是中国舞蹈理论建设突破性的一年。在中国古典舞方面,北京舞蹈学院率先发声,11月举办“中国古典舞学科60年建设与发展恳谈会”,学者、专家们围绕“中国古典舞60年总结”、“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国古典舞创作”等议题,展开充分交流。通过恳谈,回顾了中国古典舞学科创建的历程,总结与梳理了60年来在人才培养、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剧目创作、教材编写、理论研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紧接着举办了“当代视野下古代舞蹈研究”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和大陆的专家学者,针对古代舞蹈的复兴与发展进行了开放性的交流和讨论,探讨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方向。在芭蕾舞方面,北舞芭蕾舞系举办了“国际芭蕾教育和艺术研讨会”,邀请世界各大芭蕾流派的现任“掌门人”,如波利斯·艾夫曼、弗兰克·安德森、琪琪·海特等,对前沿理论、舞蹈教学理念和发展探索中遇到的困惑与对策,以及未来十年世界舞蹈的发展趋势等做了充分的探讨。

  三 活动与交流

  2014年是舞蹈艺术评奖、交流活动的丰收年,通过公平公正的评奖和多种形式的展演交流,有效地引导了舞蹈创作,促进了舞蹈事业的健康发展。

  1.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评奖

  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评奖于7月24日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进行,有300余个作品报名参评,参评队伍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最终评选出47个舞蹈作品入围决赛,其中普通院校组有28个,艺术院校组19个。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天梯·梦想》和《八班教室》获得普通院校组金奖;《脊梁》和《咿板嘟》荣获艺术院校组金奖。虽然校园舞蹈评奖的赛制、赛事理念日臻成熟,但在舞蹈创作方面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部分艺术院校组的参评作品落入以编舞技法为主的创作模式中,导致作品“同质化”、动作语言贫乏等问题出现。究其根源,主要与目前舞蹈教育“重技术训练、轻思维开发”的现状密切相关。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舞蹈教育的核心价值,才是解决创作问题的硬道理。

  2.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当代舞蹈评奖

  现、当代舞蹈评奖得到了全国各地院团、艺术院校的积极响应,从6月份开始报名,截至9月份报名结束,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会员单位180个作品报名参赛,其中当代舞作品115个,现代舞作品65个。经过初评评委集中观摩录像与投票选拔,有39个舞蹈作品入围决赛,其中当代舞作品26个、现代舞作品13个。经过三天的角逐,现代舞组金奖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心尘》和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的《日出》获得;当代舞组金奖由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的《夫妻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彩虹桥》和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我等你》获得。从参评作品数量看,虽然本届比往届多,但从作品质量上看,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当代舞过于关注事件的过程而忽略了精神支点;作品的身体语言仍旧欠缺,辅助手段也稍显拙劣;跟风模仿、千舞一面的状况较为严重等。这就要求舞蹈工作者要根植于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并有所感悟,将人生体验融入于舞蹈作品之中,而不是将创新的重点放在寻找新“招儿”上。

  此外,中国舞蹈家协会还对青年舞蹈家和青年舞蹈编导进行了扶持。在“青年舞蹈家展演计划——中国舞蹈十二天”中,有六位资深的艺术家导师推荐了六台极具潜力与观赏性的舞蹈作品,以“导师推荐制”的方式,借助名人“效应”来力推年轻舞者,为年轻舞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才华的平台。而“中国梦——青年舞蹈编导创作扶持与成果展演”针对具有创新潜能和发展潜力的青年舞蹈编导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支持,为处于创作上升期的年轻编导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培育和展示的平台,提升他们的艺术创新能力,激发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3.第五届“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暨舞蹈展演”

  2014年是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作为新中国唯一的专业舞蹈教育高等学府,借庆生之机,主办了第五届“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暨舞蹈展演”活动,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嘉宾及芭蕾选手参加此次活动,组委会还邀请了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土耳其等10个国家的11位国际知名芭蕾舞专家组成评委会,通过三轮的比赛选拔,最终决出组委会分设的“北京舞蹈学院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华夏奖”,“评委会特别奖”及“现代舞作品创作奖和表演奖”。最终,北京舞蹈学院有13人获奖,体现出强大的舞蹈编演实力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成果。

  4.“国际合作院校舞蹈展演”

  北京舞蹈学院还举办了“国际合作院校舞蹈展演”活动,荟萃北京舞蹈学院自1954年建校至今的经典剧目。其中,《春晖甲子 大美不言》极具中国文化风韵;《花儿朵朵》少年芭蕾舞蹈专场演出诠释出各国青少年对芭蕾舞不同的理解;“My采风”国际合作院校舞蹈展演展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促进了跨国文化交流;旨在构建新型舞蹈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玛莎·格莱姆现代舞团带来的《普瑞州卡治与马尔守》现代舞专场演出,是由玛莎·格莱姆现代舞团、比科瑞哈伊汀姆艺术中心马斯路舞蹈特训班与北舞现代舞研究中心共同出演,也是三个学期以来合作交流的成果汇报展示;由北舞青年舞团原创的舞剧《胧月》,体现“中和”之美与“中庸”之道的文化追求;还有选取“跨艺·舞动无界”历届演出中部分风格迥异的当代舞作品进行的五周年回顾演出,更好地推动了中西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交流。

  四 问题与思考

  2014年,舞蹈艺术持续了舞蹈创作近十年来的繁盛形势,在创作、表演、传播、评奖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国际交流、学术研究、教育普及、传承与保护等各个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舞蹈艺术观念上缺乏更为成熟的审美价值判断,二是舞蹈创作整体上缺乏更有特色的、系统的、多样的流派积淀。这两个问题都是舞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舞蹈界的高度重视。

  客观地讲,舞蹈创作环境同电影、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无法比拟,舞蹈艺术产业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带来投资方向杂乱、投资意志不清、投资渠道分散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舞蹈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但可喜的是,在中央繁荣uedbet全球体育事业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粗制滥造舞蹈晚会的风气得到刹减,由艺术本真出发进行创作的作品增多,尤其是一些以艺术事业项目资金、政府或民间基金投入的各种展演、交流与创作使得创作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创作空间更加宽广。

  总体上看,2014年舞蹈事业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美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作品主题的深化、表现内容的拓展,但现实意义仍显匮乏

  舞蹈创作中更加倾向于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创造出崭新的舞蹈形象,舞剧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深厚。尤其是在一些现代舞和舞剧作品中,编导另辟舞蹈题材的新领域,把视角投向人们的心灵深处,创造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语言、技巧等形式手段也能更多地围绕丰满形象、深化主题的方向进行探索。例如作品《听说爱情回来过》、《莲花》等,能将时代艺术思潮的进步或演变,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上。同时,一部分作品的生产模式也因编导与演员界线的消弭而打破因循守旧的常规,更多的青年编导或演员开始自编自演,实现更具深度的创作体验,尤其是各种民营舞蹈团、舞蹈小剧场、学院派舞蹈编导的创作,越来越青睐于这样的模式。同时,庞大的创作产量也显露出舞蹈作品现实意义的不足。无论是小作品还是当代舞剧创作,都较少涉及现实题材,透过作品形式来看内容就会发现一种倾向——相当多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仍然徘徊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或与古代文化渊源颇深的民族风俗风情中,鲜见现代题材,而涉及当代人物与事件的作品,尤其是能集中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和人们情感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舞蹈脱离现实生活的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2.大型舞剧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数字、网络技术对大中型舞剧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3D影片、移动摄影、“科学艺术”、多媒体舞台等新兴艺术业态的出现与普及,改变着传统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更为艺术的跨界与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现代剧场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投入的增加,2014年舞剧创作形式手段更为多元,大型舞蹈作品与各艺术门类之间进行跨艺合作与共同创新明显增加,为舞剧的表达方式探索着全新的道路。尤其是沈伟与林怀民掀起的向其他艺术门类借力、交互,同时关照本土文化因素的统合创新,成为引领舞蹈界的一种风潮。同时,中国舞剧依然面临“困境”,比较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艺术生命的“速朽”;二是“戏剧性”与“舞蹈美”的双重匮贫;三是舞剧作品的功能异化;四是产销模式严重脱节。这些都需要逐步解决。

  3.创作者主体意识不强,作品缺乏创造力与感染力

  题材、思想与语言的平庸成为当代舞蹈、舞剧创作平庸的原因,它亦是艺术个性缺乏与人物塑造平淡的深层次原因。2014年度各种类型化的舞蹈创作,反映出舞蹈编导一方面主体意识不强,缺乏问题意识,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思维线性与平面化,缺少丰富性与开放性;另一方面是不太下功夫选择和锤炼舞蹈动作语言,只是传统教育体制下类型化复制的产物。而现有分工模式也强化了这种意志的贫弱。以实景演出、电视晚会或综艺晚会等大型舞蹈创作模式为例,总导演近“结构思路”远“编舞”,而缺少独立个性与主体性的“编导”成了单纯接收指令的操盘手。总导演出“构思”、编导们“出动作”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大型舞蹈创作的一种模式——甚至被作为一种“成功的模式”推行。这类生产过程的结果,大部分往往只能实现舞蹈作为艺术产品的某一类型的简单功能,而缺乏真正的创造力与感染力。

  4.缺乏对生活的切身感悟,创作“雷同化”现象突出

  2014年,中国舞协举办了两次舞蹈评奖活动,分别是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评奖和现当代舞蹈评奖,综合两次评奖活动,尽管在内容题材上较为丰富,却在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上存在诸多方面的雷同。很多同题材作品中相似的舞段和舞蹈动作时常出现,舞蹈结构相似,舞蹈动作相似,甚至运用的音乐风格和灯光舞美的处理也类似,如现当代舞蹈评奖中当代舞组的《松花江上》与《闯关东》都是反映抗战题材的作品,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多雷同。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应该是编导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不同的编导有不同的感悟和提炼,出现如此多的创作雷同,不能不说年轻的编导们缺乏对生活的切身感悟,表现出创作能力的不足。只有眼界开阔了,在生活中真正获取感悟,并运用多种手法加以精妙地展现,舞蹈作品才会真正具有感人的魅力。在这方面,中国舞蹈创作确实存在很大差距,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5.舞蹈艺术市场消费乏力,审美导向时有偏离

  舞蹈艺术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非艺术本身的问题。市场需求使舞蹈艺术创作变成了舞蹈商品生产。这种变化带来两大后果:一是舞蹈类型产品化、价值的资本化、展示和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的营销化;二是舞蹈创作模式化、艺术水准平均化、艺术精神虚无化、艺术形象雷同化。2014年演出市场依然严峻。总政歌舞团、北京交响乐团、东方歌舞团等大型歌舞团订单骤减,很多歌舞团拿不到订单。演出市场紧缩,消费的主导性增强,“卖家”、“买家”媚俗的口味,容易导致偏离舞蹈艺术的审美本质和传情达意的目标。这是进行艺术创作必须正视的问题。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