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是时代的回声、历史的记忆,传递的精神永不过时。《英雄赞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uedbet全球体育演出《伟大征程》中再次唱响,它是人民唱给英雄的赞歌,传递着人们对先烈的怀念和敬意,至今依然具有不朽的精神光芒。
今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连日来,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里观者如织,一件件文物把人们的记忆带回到那段保家卫国的岁月。“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博物馆里不时会响起阵阵歌声。长春游客侯克兴说:“唱完这首《英雄赞歌》,让我又想起了英雄们的故事。”
电影《英雄儿女》
英雄们的故事、英雄们的经典银幕形象很多就诞生在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其中,电影《英雄儿女》是一部深受国人喜爱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档案室,笔者翻阅到电影《英雄儿女》相关历史材料,在当年多个版本的电影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完成台本中,发现名为《团圆》的小说在定名为观众熟悉的电影片名《英雄儿女》之前,还有个在各种报道中几乎没有被提及过的电影文学剧本名字——《他乡遇故知》。据长影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剧本名字出现的时间是1963年8月30日,剧本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政治部主任王文清和他的亲生女儿王芳相认,同时也见到他的老朋友王复标的故事。
档案袋里有一份钢笔书写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稿纸上的“《英雄儿女》材料”,在题目为《1964年影片“英雄儿女”创作过程(初稿)》的手稿里,开篇写道:“1963年,文化部指示厂里组织力量改编巴金的小说《团圆》(发表在《上海文学》1961年8期),厂里研究后,把任务交给了武兆堤同志。武兆堤同志约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的老战友毛烽同志共同改编。”
武兆堤1920年出生在美国匹兹堡,原名董钢,1925年随父母回到中国,在山西读书期间受到党的影响,产生投身革命的向往,后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先后于抗大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担任戏剧队长、导演等。1951年,武兆堤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1955年,他和苏里一起成功执导了电影《平原游击队》后,独立完成了《地下尖兵》《冰上姐妹》《七天七夜》等5部作品的导演工作,随后他接到了创作《英雄儿女》的任务。他为这部影片倾注了不少心血,和编剧毛烽完成剧本后,就拉着主要演员田方一起去找作曲家刘炽,请他为电影《英雄儿女》作曲。没想到刘炽说什么也不肯接这个“活儿”。
刘炽的女儿刘云云回忆起父亲当年为电影《英雄儿女》作曲的事,故事还真不少:“因为我父亲1955年的时候写了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那时候已经很火了,所以我父亲觉得相同题材他不愿意再写了。后来武兆堤、田方伯伯他们就去找了主管辽宁uedbet全球体育工作的领导周桓伯伯,他们在延安的时候就是老朋友了。周桓伯伯就用了个激将法,说刘炽你那个《我的祖国》确实写得特别好,但是我觉得你的创作高峰还没到头,你还能更进一步。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你一定能写得更好。听到老朋友们都这么劝说他,父亲就说那我要看剧本,如果剧本打动我,我就写。”
武兆堤的女儿董泓至今保存着1963年12月出版的《电影文学》杂志,这上面不但有武兆堤的亲笔签名,还有他在名为《团圆》的剧本上标注涂画的分镜头设计图。董泓说:“我父亲找刘炽叔叔作曲的时候,说这个曲子一定要流传下去。”
拿到剧本的作曲家刘炽刚看了一部分,就被打动了。刘云云说:“我父亲看到王成、王芳、金大爷、王政委这些人物和故事,他非常感动。他十几岁就到延安,看到过好多自己的战友参加战斗时牺牲了,所以我父亲写这种英雄题材的作品时,心里就会默默地对自己说:刘炽啊刘炽,这些战友们已经牺牲了,你一定要写出非常好的、能歌颂这些英雄的作品啊!”刘炽不但立即答应作曲,还热情推荐自己的老朋友公木来作词,公木原名叫张松如,当时是吉林大学中文系的代主任。
说来也巧,《英雄赞歌》词作者公木女儿张丹木和董泓小时候是同学,张丹木告诉笔者:“我父亲一生创作的歌词不是很多,但是确实是脍炙人口,比如电影《白毛女》《豹子湾战斗》的插曲,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在1964年秋冬之际,武兆堤、田方、刘炽叔叔一行到我家来,他们当年在延安的时候就一起工作,彼此有一定了解。他们跟我父亲谈了电影的大概情节,就不容拒绝地拉起他去长影的小白楼创作。”
20世纪60年代,长影的小白楼见证了多部优秀影片的酝酿和诞生。公木在这里仅用一天就完成了影片中《英雄赞歌》《向我开炮》和《宣誓》3首歌词的写作。之所以这么迅速完成创作,张丹木说:“因为我父亲对这个电影是感同身受的,他参加过战争,也因斗争形势紧迫而把女儿送给了陕西一户人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写过一首诗叫《烈士赞》,里边有一些词句和《英雄儿女》的故事情节很契合。因为我父亲心里有这个情结,心底有这个激情,而且又有这首诗作辅垫,所以《英雄赞歌》歌词的写作一气呵成。”比如《烈士赞》最后两节:“当你抱起爆炸筒/和敌人一同粉碎/敌人永远化作脚下的污泥/你就变为一颗灿烂的金星/你在天的高空里照耀/你在战士的头顶上照耀/你在荫庇我们的国旗上照耀/你在人民的心坎里照耀。”这几句诗后来化为《英雄赞歌》中的“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化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我父亲从小的古文底子就很好,后来他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解放前他被捕过两次,被灌过辣椒水,后来组织上又派他去延安学习。他信念很坚定、做学问很严谨,而且是非常勤奋的一个人。他的写作风格比较契合电影的情节,可以写一些进行曲和具有英雄主义情结的歌。”张丹木回忆道。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不久后,这首荡气回肠、激昂振奋的《英雄赞歌》在音乐工作者齐心协力的创作下诞生了。
1964年底拍摄完成的电影《英雄儿女》一经上映,就引发热烈反响。这部由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的影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王成和战友们英勇作战,在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团圆的故事。在巴金原作小说里提到王成只有一句,在影片中王成也只出现了17分钟。但王成这个经典英雄形象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是因为在他的身上集中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众多志愿军英雄们的事迹,凝结着志愿军战士铸就的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刘炽在这首歌曲的音乐创作中运用了内蒙古民歌的元素。笔者在此次探访中通过向内蒙古音乐文学界人士多方了解得知,《英雄赞歌》的旋律动机是来自鄂尔多斯民歌《亲王府》,也称《亲王衙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哈斯巴特尔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2013年我从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毕业回到内蒙古,接到当时内蒙古文联主席阿云嘎的电话,说作曲家刘炽先生1997年来参加内蒙古自治区50年大庆时曾对他说,歌曲《英雄赞歌》的基本旋律是从鄂尔多斯民歌《亲王府》脱胎而成的。刘炽曾在20世纪40年代从延安深入鄂尔多斯地区采集了许多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阿云嘎希望我对两支歌的曲调进行专业上的对比分析。经过比较分析,《英雄赞歌》中的第1小节旋律来源于《亲王府》第12小节,《亲王府》第10小节素材在《英雄赞歌》的第3小节变化出现,《亲王府》最后结尾部分的旋律在《英雄赞歌》的第6小节变化出现。围绕《亲王府》这一动机发展出整个曲调,最终形成旋律激扬的歌曲——《英雄赞歌》。”
回望历史,老一辈艺术家们始终把祖国、人民、中华民族作为永恒的创作主题,正是在他们齐心协力、不断打磨创作中,一首首经典作品诞生了,而且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当年在电影中第一次演奏《英雄赞歌》的就包括成立于1947年的长影乐团。长影乐团是新中国第一支国家级电影交响乐团,为700余部电影创作录制了音乐作品,留下无数经典之作,包括电影《上甘岭》中的《我的祖国》、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在长影乐团排练厅对面的谱务室,笔者看到了当年手写的《英雄赞歌》老版乐谱。长影乐团乐队副队长、巴松首席姜宽说:“我们这辈人流着长影的血液,继承了长影的精神。我的启蒙老师任杰先生就是1964年《英雄儿女》影片音乐首录时的一员,演奏单簧管声部。他在给我上课时,告诉我必须要把这首乐曲演奏好,因为这首乐曲凸显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董泓说:“我父亲挺得意这首曲子,而且很喜欢这首曲子。我父亲走的时候,我们家人就用这首《英雄赞歌》来为他送行。”刘云云说:“我父亲曾经说过,《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就像他的女儿,它是一种非常柔美的爱国之情;《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是一种非常壮美的英雄主义,就像他的儿子。两首作品都是他心爱的宝贝。”张丹木说:“至今我一听到这些歌,心里就特别骄傲,因为我有这样一位词作者父亲,因为这里面弘扬着一种一定战胜敌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脍炙人口、鼓舞人心。”
经典作品是时代的回声、历史的记忆,传递的精神永不过时。《英雄赞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uedbet全球体育演出《伟大征程》中再次唱响,它是人民唱给英雄的赞歌,传递着人们对先烈的怀念和敬意,至今依然具有不朽的精神光芒。
(作者:裴斐,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记者)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