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的人们》的文化记忆与时代气韵(傅守祥 傅亦泽)_电视评论_影视评论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电视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正文

《运河边的人们》的文化记忆与时代气韵(傅守祥 傅亦泽)

2023-04-20 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傅守祥 傅亦泽 收藏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华史。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京杭大运河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申遗成功8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该剧以大运河沿岸历史为底色,以大运河申遗为焦点,用艺术的方式呈现了大运河综合整治、沿岸古建筑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重重困难,让观众了解大运河如今生机勃勃、清澈优美的时代蝶变,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从“南粮北运”的漕运到“南水北调”的现代化治理

京杭大运河自古就是南粮北运的漕运航道,具有重要的运输功能。凭借其特有的沟通功能,不仅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还将不同江河水系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从春秋开始,至隋唐时期,方勾勒出当今运河的大致框架。在汉末,大量北方人开始南迁。南方较为润热的生长环境,为稻米的种植提供了更为适宜的环境;北方南迁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经济重心也逐步南移。至隋朝时,南方成为经济和粮食生产的中心。所谓“苏湖熟,天下足”,以苏浙等地为核心的江南成为全国性粮仓,而大运河则是“南粮北运”的漕运要道,能有效降低粮食运输成本,不仅解决了全国粮食供给问题,而且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统一。

在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接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到北京。元代取直后,大运河始称“京杭大运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的漕运功能未减,其社会现代化功能愈益丰富,而“南水北调”式的综合发展与全域协调不断展现新姿。自2002年始,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长江下游的丰富水资源调配到中国北方长期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毫无疑问,“南水北调”工程丰富了京杭大运河的社会功能,使之既发挥了自古就有的漕运功能,也发挥了灌溉沿岸农田、为北方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作用,让古老的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以运河岸边的东江市为时空背景,首次以当代大运河为背景,以党员干部路长河等的勤政实干、治理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将传承大运河历史文化、打造大运河旅游金名片、完成世界性申遗、树立城乡共同富裕样板等一系列事件多维连接,以丰富的生活质感、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社会细节,描述了新时代“运河人”在党的领导下,如何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大运河的绿色发展之路。清洁的运河水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北方地区的断流问题,为生态功能区系统修复带来机会,更使大运河的整体性保护规划成为可能。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以对话的方式讲述“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以时代化、生活化、细节化的影像语言多层面展现了城市整治、水污染治理和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全过程。

走向世界的大运河申遗与“两山”实践

2006年3月,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在适当时机将中国大运河申报为世界遗产项目。其后历时8年,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如今的中国大运河,已经从单纯的漕运大动脉变为综合性的水运枢纽和运河文化带,又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还蕴藏着一种文化精神——其精髓在于强调沟通、交流、合作,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开放、全球共享的时代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文化精神,尤其是通过大运河的传播,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晚唐诗人皮日休曾在《汴河怀古》中以“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的诗句描写大运河,如今清澈通畅的运河,日益承载着远超昔日唐宋时大运河船来船往、漕运富国的繁华内涵。大运河申遗成功,是治理保护运河、传承运河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飞跃,标志着中国大运河真正走向世界。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围绕如何开发、保护大运河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展开,表面看是理念冲突,背后却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它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艺术地表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处理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的时代内涵,用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还在于以丰富、微观的细节立体刻画党员干部家庭的伟大付出,展现出优秀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精神风貌。从截污清淤到申遗成功,大运河每一步的变迁都体现在两岸百姓富有烟火气息的家庭之变、生活之变、人生际遇之变中。该剧贴近真实的人生,塑造了一批真正热爱、保护大运河的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观众对运河变迁的多维度认识,更打造出一张独属于中国的大运河文化金名片,留下了让人看得见的文化记忆和记得住的时代乡愁。

“八八战略”的长线思维与“干在实处”的时代气质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以大运河治理为主线,穿插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企业转型等一系列事件,在展现大运河整体风貌的同时,又生活化地展现了中国在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乡治理等方面的进步。在这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推动大运河沿岸农村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治国之策。大运河沿岸的乡村美,则风景皆美;大运河沿岸的乡村富,则半个中国富。大运河要想更好地发展,乡村振兴不可不重视。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主要取景地是湖州、杭州。浙江省内的大运河河段保护之所以颇具示范作用,离不开浙江省委前瞻性的现代化眼光和对待传统文化的长线思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于2003年提出的“八八战略”,是在深刻把握实践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践自觉。在“八八战略”中,“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等举措的贯彻落实,为大运河的现代治理和保护、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奠定了实践基础。

近些年来,我们不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拳出击,抑尘、治源、禁燃、增绿、补偿……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合力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图景。总体上说,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是一部直面现实、直面问题的有筋骨、有深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形象化的艺术方式表明,在挑战面前,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能化危为机、破浪向前。实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需要一大批像路长河一样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党员干部,需要他们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需要他们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工作。大运河的时代蝶变充分说明,只要党员干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成为勇立潮头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聚焦立德树人导向的‘英雄叙事’式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2021SJGLX244)、新疆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培育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傅守祥,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单位:新疆大学文学院;傅亦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纵览

走好电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傅守祥)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刍议(傅守祥 魏丽娜)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