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古装剧从未脱离观众的视野,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始终伴生,那就是越来越大制作的古装剧,在意义的构建上却越来越匮乏。近期,《延禧攻略》的播出,能否让挑剔的年轻人重回对古装剧的期待和审美?
《延禧攻略》的故事背景讲的就是令妃的故事。有史实考据的这部剧宫廷剧,以历史上深受恩宠的令贵妃视角讲述乾隆时期的后宫故事,是入题“大女主”剧寻得的一个新视角。
乾隆六年,少女魏璎珞为寻求长姐死亡真相,入紫禁城为宫女,在讨回公道的途中受富察皇后的帮助,此间,魏璎珞逐渐放下怨恨,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同时,魏璎珞与乾隆也由相识、相知到相伴,魏璎珞最终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贵妃。一条明确的线索浮现,构成了《延禧攻略》叙事推进的基本元素。
细究文本,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藏在《延禧攻略》中的更多意外之喜。首先,这部剧处理好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古装剧创作,都对历史的艺术表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郑晓龙在分享自己创作《甄嬛传》的经验时就曾谈到:“其实拍古装剧和拍现实题材剧一样,本质要真实。”本质的真实具体落实在对历史的信念感之上,投射到剧作层面,就是一个个细节的真实。
首集里的一个细节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宫中女性,从妃嫔到宫女,一律依照满族传统,保持“一耳三钳”。这个新鲜的语汇,似乎在过往的同题材作品中未曾被提及过,但细究一番又是有迹可循的。而剧中女子的“两把头”发饰,是满族已婚妇女最常见、最典型的发式,符合清朝中期以前的真实生活景观。《延禧攻略》对装饰的讲究打破了观众对于清朝装扮的固有印象,也为剧作赋予更扎实的历史真实感。
当然,古装宫廷剧并不需要尽然复刻历史原貌,合理的解构与艺术加工自是影视美学的特质所在。《延禧攻略》的造型设计在贴合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加工,人物的服装、饰品及道具既恬淡又符合现代审美。
与当代剧相比,古装剧会要求整个剧作有更高的传统文化旨趣,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对文化价值的把握方面,《延禧攻略》似乎花了更多心思。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艺术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禧攻略》在服饰设计上,大量融入了中国古法刺绣元素,缂丝、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等多种刺绣工艺都出现在了剧情当中。
除了在服化道上尊重传统文化肌理,《延禧攻略》还将目光聚焦到了传统uedbet全球体育与传统习俗上。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昆曲在剧中亦有体现,高贵妃一身雍容装扮,上演如怨如慕的柔婉曲调。
《延禧攻略》重视对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画,一方面可以保证对历史和文化的忠诚,另一方面,也开拓出古装剧彰显内涵的另一条路径。借由影像记录与重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文化价值观的注入能够为剧作增添一层文化质感。
打磨细节,推敲历史与故事的勾连、文化与艺术的相融,《延禧攻略》试图呈现一幅清朝宫廷画卷、一副清朝文化缩略图。面对口味日渐挑剔的观众,唯有以敏锐的嗅觉感受时代的气息和文化的肌理,古装剧才不会沦为空中楼阁、虚晃一物。虽在台词、剧情等方面还有不少进步空间,但《延禧攻略》的出现确实在古装剧精品化道路上又朝前走了一步。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