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特别是5G应用来临,中国电视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全面启动。
电视事业如何直面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以改革创新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如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本报邀请专家学者,问计中国电视高质量发展。
——编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新中国70年来中国电视的发展有目共睹,电视剧制作、新闻直播、综艺娱乐、纪录片生产各领域成绩斐然。
进入新时代,一方面,电视被赋予更重大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收视市场的巨变,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平台进入新的竞争领域,面临转型与升级的新机遇。如何增强内容生产力、提升荧屏生命力,成为电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剧照
深耕特色找准受众
电视连接家家户户,得到受众充分信赖。近年来网络媒体开始争夺受众,网络、手机成为信息传播和影像播放的重要平台,媒体的发布主体、内容、受众及发展呈现新趋势。尤其是自媒体兴起,人人都可发布信息,媒体竞争愈加激烈,电视业的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客观分析媒体技术革新带来的转变,看到白热化竞争的真实状况。播出平台的便捷度不是受众离开电视的最大原因,优质内容始终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融媒体为电视插上新的翅膀,网络平台已成为电视内容播出的重要渠道。各种新媒体传播的优质内容大部分来自电视,知名网络节目的创作者也大都来自电视媒体。
电视是大众传媒,能快捷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是信息和影视产业的重要部分。正因为电视深入千家万户影响极大,所以要以追求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谈及电视的转型发展,我们不可能脱离其属性、功能和责任。
直面媒体传播的新格局,各电视台频道需找准受众群体、深耕特色、构架定位,增强观赏价值,树立品牌效应。省级卫视在成为当地对外窗口的同时,找到差异化的市场空间,以本地文化特色和受众为立足点,争取辐射全国。比如,湖南卫视立足年轻受众,东方卫视节目都市化气质浓郁,二者已经形成品牌。各层级地面台和频道应立足区域服务,像泉州广播电视台开设闽南语频道,举办海峡两岸文化特色的春节联欢晚会,推出一系列“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纪录片。还要敢于去掉过剩产能,与互联网达成深度合作,拓展更具社会价值的功能。当前,一些电视台正建成融媒体,尤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正转变为基层政府的重要信息平台,如“北京昌平”构建地方管理和信息互动平台,不仅传递资讯,更直接服务社区日常生活等。融媒体构架与区块链的结合必定拥有发展空间,成为新的增长点。
电视综艺也有很大用武空间,其内容要聚焦当下社会价值与文化审美的转变,也要关注和反映一定规模的科技时尚文化。电视节目《最强大脑》《机智过人》《中国好歌曲》等,拓展了专业深度与选题广度,受到广泛好评。这一点在网络综艺中有所表现,如《这就是街舞》《乐队的夏天》深入、专业,整体表达轻松明快,注重多屏化的配套宣传,主动进行碎片化传播,这些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
《最强大脑》海报
守正创新打造精品
进入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应将守正与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精品内容。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精品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节奏活泼,使古典文化知识竞赛变得更加风趣;《朗读者》高雅精致,结合社会现实使文本产生了深远的文化意蕴;《国家宝藏》生动具象,积极探索历史知识和文物价值的故事化表达。未来还要在题材拓展和与现代理念的结合上多下功夫,努力将中华文化元素与现代节目形态、组织结构、制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机结合,推动节目制作向现代化、标准化跃升,走出一条立足中华文化的节目自主创新之路。
文学性强的电视剧一直是电视的“主菜”和“大菜”。创作一流电视剧,讲好中国故事,应结合现实,找到引发大众共鸣的理念、人物和典型。这需要创作者力戒浮躁,真正深入基层生活,发现群众真切的期盼。只有真正考虑大众需求,才能达到有效深入的传播。这方面许多电视台都有成功案例。最近播出的《可爱的中国》《最美的青春》《初心》《激情的岁月》等电视剧,深入反映了革命先烈和新中国建设者的奋斗、牺牲与奉献,诸多有真实原型的人物给观众带来人生的答案,成为时代的榜样。
《可爱的中国》海报
创作不仅要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原则,还要逐步完善市场秩序并建立科学细化的评价体系。一个更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不仅要以导向、收视效应、技术创新、剪辑等为指标,还应加大社会导向、效益指标的权重,鼓励现实性、教育性、公益性,加大对制作经费和周期、平台效应、收视时段效应、特殊人群或主题性、艺术审美、专业性等指标的考量。此外,当提倡真诚客观的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深度融合集聚优势
壮大主流舆论,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增强国际影响力,需要提高站位、深度融合、优势集聚。新时代的电视转型升级,需要将高品质内容作为节目立身之本、行业制胜之道。
近年,电视综艺领域出现一些“现象级”节目,题材内容与世界接轨,节目制作流程和团队专业性也得到极大提升。例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歌手》引领了国内电视音乐创作及声音制作的升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国民歌大会》成为民族音乐视觉呈现的典范,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表现出“国际化”视觉审美……如何在此基础上延续高制作水准、持续吸引观众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视听效果都需要高新技术的助力,像无人机、冰屏、多个特殊机位和灯光器材等是丰富视觉效果的保障,优秀音乐节目要有高品质的音响设备和音响设计师,节目后期剪辑还要有修音调色,节目内容的表达还需具有高技艺的表演者……这些都需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
《中国民歌大会》海报
当前电视行业着力创新创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此次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庆典活动的电视直播,便是对内容和技术极大提升的一次实战检验。
媒体的品质缘于创作队伍的品质。为保障电视整体的稳定发展,还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建立系统性又相对稳定的用人机制,构架良好的生产关系。培养优秀的媒体人才并稳定队伍,是电视行业必须尽快研究和落实的问题。
未来的电视媒体,必定是台网合一的主流融媒体,能面对最大数量和最丰富层次的受众。只有具有较强的原创力,才可能真正赢得观众;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电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创新出生产力,有生产力才有生命力。
(作者:游洁,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