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扫黑行动》观后
《扫黑行动》是由电影《反贪风暴》系列导演林德禄执导,周一围、秦海璐、张智霖、王劲松、曾志伟领衔主演的影片,主要讲述了扫黑干警相互配合共同打伞破网、打财断血的故事。整部影片渗透着金钱、欲望、权力、生命的相互缠绕又彼此对抗,让观众在它们之间的纠缠与束缚中感受到正义的真实力量。
扫黑除恶的题材选择
《扫黑行动》从一名女大学生离奇坠楼案入手,以双线切入的方式,讲述了湾海市扫黑破伞的艰难与不易。刚调任到岗的刑侦支队副队长成锐被副局长杜于林指派追查案件背后隐情,发现其牵扯到套路贷、暴力催讨等一系列黑恶势力犯罪的复杂问题。但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成锐等人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每当案件有一个新线索的时候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被神秘力量截断,导致调查陷入瓶颈,难以顺利展开。当地盘踞一方的黑恶势力在被逮捕后,公然挑衅说:“我的背后是人民警察呀!”但凭借着“中国警察从来不跟犯罪嫌疑人做交易,不管他光环有多大,背景有多强,我们这个时代,决不许这种人存在!”的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与气魄,正义之光最终冲破黑暗世界,将隐藏在黑暗中的罪恶一扫而尽。影片展现了黑恶势力阴险、凶恶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一线扫黑干警打击黑恶势力绝不手软的气势和决心,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扫黑除恶”院线电影。
影片对扫黑除恶这个题材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是对我国电影题材类型的丰富,更是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致敬。从前者的角度来说,中国电影题材和类型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同题材或者类型电影的产生和加入。而题材和类型的不断丰富,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观众的可选择性增多。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类型融合是当下电影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类型的融合并不意味着类型的单一或趋于一致性。亦即从中国电影自身发展角度来考虑,需要类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保障自身全面、立体、多样的发展。同样,对于观众来讲,可以更多地倾向于某个电影题材和类型,但不同的观众可能会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观众在面对电影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选择。此时,就需要提供不同题材和类型的电影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与此同时,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以及环境中,中国电影意欲吸引更多的观众,也需要给观众提供差异化的选择。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扫黑行动》的出现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给观众的观影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从后者的角度来说,中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线扫黑干警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予以知晓和了解,从而让更多更大范围内的人民群众知道这个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一线扫黑干警都做了些什么,也让人民群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国家为了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都切实做了哪些努力。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扫黑行动》的出现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对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一次影像化呈现。
真实案件的深度筛选改编
电影对扫黑除恶过程的讲述,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其中对打击黑恶势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付出的重要努力,让观众与影片达成共情、共鸣、共振,形成共同体美学。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影的真实性问题。《扫黑行动》改编自真实案件,这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影片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而这其实也是整部影片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在这里,且不论影片能够达到多大程度上的真实,以及影片的创作者以何种态度来看待和理解真实,对真实案件的深度筛选和改编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影片存在着真实性的基础,是在真实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写和改编。
还应考虑到的是影片因其自身题材的特殊性,对真实事件和人物的创作必然会受到历史真实性的制约,必然受到真实人物本身事迹原型的约束。但首先历史本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制般的重现,媒介对历史的记录和再现都在不同程度上重新建构了历史。其次,《扫黑行动》是一部电影,需要遵循电影基本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手段,它的艺术和审美特性决定了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虚构和建构。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有着深刻的了解,有些人可能只是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所了解,但对其中所涉及到的不同事件却不甚了解,或者说只是对其中个别事件和人物有基本的了解,亦即影片所涉人物和事件在观众心中的认知度和普及度并不高。因而对电影的真实性,观众很难进行具体的判断,而且因为普及度并不是很高,相对而言观众的宽容度就会更高。即便是对《扫黑行动》中所涉及到的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也存在着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影像化的再认知,以及细节的具体了解的可能性。基于此,可以看出电影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亦是要依靠观众的感受和判断,那么此时问题的关键便不是在于陷入是否是真实的桎梏之中,而是如何做到与观众建立共同体美学,让观众感受到真实。
人物塑造的丰富性
影片试图与观众达成共同体美学的方式除了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并且对其进行探究和深挖作为整部作品改编的基础,还在于人物塑造的丰富性。所谓人物塑造的丰富性,首先表现在影片所表现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扫黑行动》对破案过程的展开,首次展现了各个执法部门的紧密合作,其中涉及到企业家、官员、主持人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博弈,而这本身在让观众感受到黑恶势力险恶的同时,也让观众对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职业、工作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这其中展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予观众了解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关系的可能性。其次,对人物塑造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对不同人物态度的呈现,以及对同一人物态度变化的展现方面。比如,对黑恶势力分子挑衅叫嚣以及一线扫黑干警扫黑除恶决心的同时呈现,安亦明和妻子周彤态度行为变化的展现等,这些呈现和表现既使得人物形象本身更加丰满和立体,也使得整部电影对人物的展现更加丰富。
对于认知度和普及度比较高的事件和人物,因其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而对其进行电影化创作可以从不同角度丰富人物形象,加深观众对其了解度。而对于之前不被观众所熟知的人物和事件,可以经由电影的创作增加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力和普及度。从更高的要求来看,电影创作和生产可以进一步优化、提升,比如人物的动机更加合理、人物性格塑造更加鲜明、叙事节奏更加顺畅快捷,成为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而不是法律意义的宣传教育片。无论如何,在当下中国电影的艰难时刻,需要有更多类型的电影上映并且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作者:饶曙光,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首届理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电影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学会会长)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