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题材影视的文化意蕴_电影评论_影视评论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电影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正文

疫情题材影视的文化意蕴

2020-06-16 阅读: 来源:《uedbet全球体育报》 作者:刘金祥 收藏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艺术发展的鲜明标志,电影电视既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行为认知的大众文化样式,也是人类关注、思考和呈现包括疫病在内的各种灾难的一种现代视觉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发挥和释放影视艺术的专长优势,对灾难进行自我反刍和检省,通过视觉、听觉的传达充分给予观众心理上的冲击和震撼,抒发人性的美好、彰显人性的光辉与力量,不断笃化危机观念并逐步增强生命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灾难的发生和悲剧的重演。

  正如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说,每一次疫病的降临,人们总要面对生存和死亡、自由和秩序、善良和邪恶的多重诘问。疫病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自影视艺术诞生以来,反映疫情的作品就已随之出现。在西方,早期影响较大的疫情影片有《第七封印》《卡桑德拉大桥》《坏血》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忧虑,使得电影成为了人们既关注现实又逃避现实的重要选择,《丧尸出笼》《屋顶上的轻骑兵》等疫情影片就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对疫病的关注与思考。至上世纪50年代冷战爆发后,核武器及其可能带来的疫病引发了人们新的恐慌,于是疫情对人类的影响与侵犯又成为了以这一时期为时代背景的疫情电影的主题,如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创作的《极度恐慌》、意大利导演帕奇诺蒂执导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等。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越战结束,《黑死病》等反映这一时代的疫情电影,则表现了人们试图消弭和淡化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隐患和不测的主观意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狂飙突进与世纪末恐慌感的与日俱增,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疫病的本质特性有了进一步的透彻认识,疫情影视作品亦随之成为一股“热潮”。借由高科技技术制作而成的影视画面,使观众更易产生一种在场感,并感到疫病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世界各地纷纷播映的影片中,《盲流感》《釜山行》《感染列岛》《流感》《天花大爆发》《末日逼近》《瘟疫求生指南》等疫情影片,逐渐成为灾难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强势传播,构想由疫情导致全人类、全世界整体覆灭的“末日”题材疫情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天外瘟疫》《传染病》等讲述了自然界的未知力量对地球的吞噬与湮没,而《惊变28天》等则表现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倾覆与毁弃。

《釜山行》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在伴随人类成长前行的历程中,疫情电影直指人类多舛的命运、不屈的抗争及柔软而又坚硬的心灵,其所拓展的题材领域亦成为了电影艺术中蕴藉丰厚的特殊人文资源,在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史中起到了特殊的警世效果。古往今来,作家艺术家们以疫病为题材的作品创作已为我们留下了众多记录灾难、呈现灾难、反思疫情的经典uedbet全球体育作品,而在视觉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代,疫情影视既担负着引导人们正视灾难的文化责任,也具有提振士气、激扬人们抗击并战胜灾难信心的文化担当。疫病危害着现代社会安全、祥和、愉悦、文明、理性的生活秩序,以反映疫病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则以特殊的视觉体验,为观众带来了从幸存者立场出发的自我审视和体验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疫情影视将重大危机以陌生化效果呈现在观众眼前,以视觉艺术诠释死亡、生命、人生境遇等永恒话题,彰显出人与其他物种平等相待、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这表明,作为大众文娱产品中重要类型的疫情影视作品,也是启发引导公众趋于理性的重要媒介。疫情影视的理念生成、运行机制、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在呈示人类生存美妙场景和欢愉经历的同时,还应展现人类与疫病的搏击与抗衡,藉此引导人们铭记疫情带来的严重危害与沉痛教训,启发人们增强危机观念、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剧的重演做好精神防范。

  如果说疫情可以折射人性的善恶,那么疫情影视就是检验影视编导的试金石。作为当今世界视觉艺术中的重要品类,随着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疫情影视也逐渐获得了影视公司的关注和青睐,一些斥巨资投拍的此类作品,如电影《天堂病毒》《恐怖星球》《细菌风暴》《末日病毒》《天外来菌》等,其共通的意义价值在于,告诫人们疫病可能随时降临,人类应时刻保持对疫情的警觉和戒备。疫情影视作品用直观的视觉来刺激和触动观众,把痛苦、惊惧作为一种推动人类进化的精神力量,促使人类越来越走向成熟与理性,特别是试图使人们通过观看这些灾难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与风险观念,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不断提升预防和化解重大公共危机的自觉和责任,逐步提高应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鉴于自然原因和各种社会因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疫病频仍、灾难多发的国家,一部中华民族的进化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国人与瘟疫等灾害相互博弈缠斗的历史。然而,受到国人对瘟疫的心理接受和精神承受力的制约,近年来国内拍摄制作的疫情影视作品却相对较少,除反映明朝崇祯十五年全国瘟疫横行的影片《大明劫》(2013年),以及展现1910年伍连德带领哈尔滨市民抗击鼠疫的电视剧《浴火危城》(2012年)等寥寥几部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中国的疫情题材影视作品都有待丰富与提高。我们仍需认真省察与深刻追问的是:在模仿与借鉴西方的同类题材影片之余,如何能创作出既能言说中国故事,又能震撼和抚慰国人心灵的疫情题材影视作品?

《大明劫》海报(图片来源:《uedbet全球体育报》)

  我认为,作为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疫情影视提供给人们的不仅是审美上的异质体验,而且也暗合了人类社会普遍的忧患意识和规避心理,提醒我们应认真思考由疫情引发的种种问题。而这无论是在技术、艺术抑或是在思维层面上,对我国疫情影视作品的发展和中国的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以真实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难为原型和素材,或用一种科学幻想中的危机编织故事的影视作品之所以可以常拍常新,除了这些作品常常有着宏大壮阔的场面、高光硬核的视听效果,与社会现实有着巨大反差等原因外,还在于这些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丰厚深邃的苦难文化意蕴,而这恰恰又是当下诸多国产灾难片有所缺失的方面。

  在许多疫情影视中,一些虚拟的、被疫病吞噬的城市往往对应着现实中某一座城市,而这些城里的居民也并不会因此就认为,这是主创者对他们的一种不敬。在不少成功的疫情影视作品中,常显露出这样的叙事与生存逻辑:一是虽然当下的生活可能氤氲着快乐与幸福的色调,但必须牢记,是灾难和苦难成就了人们的快乐和幸福;二是疫情与不幸随时可能再次来临,因此必须磨炼己身、砥砺前行。这种观念与逻辑对影视创作的创新也有很大启发。也许有人认为,对疫病场面的再现会触发人们记忆深处的创伤体验,认为疫情影视将唤醒灾区百姓的痛苦记忆,揭开他们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然而从影视作品的艺术功能来看,疫情影视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人们面对疫病时的恐惧和悲痛,更多的还是对人性力量和人道光辉的礼赞与激赏。

  不可否认,瘟疫等灾难的发生将使人性遭受巨大考验,但是如果能够策略性地运用影视镜头,艺术化地表现人们的悲怆与惊惧,展现人类的良知、正义与温情,帮助人们尽早走出疫病阴霾、修复心灵创伤,复原和激励人们的精神与意志。

  疫情影视作品的主题往往还与人类生存的一些重大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在施救与被救的表相之后,作品时刻关注的是人类的艰窘前途和终极命运。如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逃亡的恐怖分子将致命瘟疫传播到列车上,于是乘客们联合起来突破封锁,观众在代入悲剧体验的同时,也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深切体验到了美好而又悲壮的情感。影片通过对真诚、坦率、勇敢等人类美德的赞颂,起到了纾解情绪与净化心灵的效果,从而也使观者获得了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

《卡桑德拉大桥》海报(图片来源:《uedbet全球体育报》)

  总而言之,疫情影视作品的警世价值和告诫意义是超越时代和国界局限的。这些作品破解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怎样审视疫病、化解危机、保护生命,同时还包括人类怎样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怎样与自然界其他物种实现同存共荣等等。毕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瘟疫或其他人类灾难的潜在见证者,因此影视工作者更应秉持悲天悯人的情怀,精心拍摄制作一些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高超思想意蕴的疫情影视作品,为观者送去希望、慰藉以及硬朗坚韧的民族精神质素。

  (文中图片已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让伟大民族精神在抗“疫”斗争中激扬

  建构新时代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形象

  疫病灾难片折射的人性光芒(峻冰)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