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网页如上“来源:光明网”,查看网络报道,链接为:https://wenyi.gmw.cn/2020-12/13/content_34458089.htm)
一群贫困少年,被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收养,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来自西海固的马虎以“刺头”状态闯进了基地,天天干仗打架;而孤儿小双心思细腻敏感,对未来充满怀疑。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习惯的少年们在一起训练生活,棒球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希望和欢乐。几个月后,棒球队将飞往美国参加比赛,但基地的球场和宿舍却面临拆迁……这个故事来自刚刚上映的纪录片《棒!少年》。历时一年多的拍摄、两年半的后期让《棒!少年》以更加细腻的表现,记录了棒球少年的成长,也给观众留下关于挫折与希望、人生与成长的思考。
《棒!少年》一改中国独立纪录片灰暗化叙事的模式,处处透着鲜亮的时代底色,大胆展现城市化大潮中“边缘人”的精气神。退役运动员、贫困少年、拆迁户……他们不是社会的弃儿,而是新的职业赛场的弄潮儿。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了导演对家国情怀的生动书写。这里有少年们的叛逆、迷茫,更有对“家”的找寻和回归,对“国”的理解与发现。
片中,“家”被赋予了多重涵义。孩子们的原生家庭是残缺的,却意外收获了棒球基地这个大家庭。棒球不仅仅是一个兴趣爱好,也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更默默地改变着少年的性格和命运。此外,“国”的观念开始在孩子们心中萌发。马虎学打棒球的初衷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在赴美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唱国歌,在同伴帮助下,一遍遍纠正唱词的发音。尽管他最后输掉了比赛,但这支由贫困儿童和孤儿组成的特殊球队,赢得了世界的掌声。片中纪录的是小人物的真感情,却足以让我们发现希望、爱意与人性的善良。这些美好,正是导演许慧晶讲述的中国故事。
《棒!少年》并没有关注成名已久的中国队长,而将视角转向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从贫困地区来到北京练习棒球,学习文化知识,代表中国队到美国参加顶级少棒比赛……孩子们挥动的更像是命运之棒,打出的每一个球都让未来走得更稳更远。全片反复使用蒙太奇手法去丰富影像文本的意义,少年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队员之间的磨合、原生家庭的矛盾等等,贯穿于纪录片始终。初来乍到的马虎嘴硬爱打架,喜欢出风头,周围的队员没有人喜欢和他玩。然而在片中,掉泪最多的也是马虎,被教练训斥后落泪,想妈妈时落泪,因为棒球基地拆迁而落泪……马虎的迷茫、孤独和成长,都真实地呈现在镜头中,成为片中一条主线。
与激烈的比赛场面相比,导演更注重呈现少年的成长,镜头长时间凝视赛场以外孩子们的日常,记录下这个年龄的顽皮与友谊。在表现棒球少年的心路历程时,全片使用多个维度进行细致刻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棒!少年》成为一部讲述命运与希望的纪录片。如何团结一致赢得比赛的胜利?如何成为更好的一个人?对个体价值的追寻、对爱的渴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主角光环、没有天赋异禀,普通人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就那么赤裸裸地呈现。
事实上,类似题材先前已有讲述拳击少年故事的《千锤百炼》。但《棒!少年》的可贵之处在于,将一切戏剧冲突置于急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中,让城乡差距、城郊开发、原生家庭破裂等现实矛盾成为推动情节和刻画人物的关键点。丰富的细节还原了时代的真实质感。
《棒!少年》延续了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创作取向,关注普通人的命运,表现他们的努力,以及所要寻求的改变。时代浪潮裹挟下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看似不是那么显眼,但在创作者眼中却并非被遗忘的角落,理应唤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影片最后,导演选择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远景镜头中的小双,呼喊着大伯,却得不到回应。他的命运让人揪心,而他的身影,却如一棵立于山顶的小树,在风中执拗地挥着手。这个时代有无数像棒球少年这样的群体,他们执着地选择希望,他们的成长经历也是创作的宝矿。悉心挖掘成长背后的故事,正是成就一部优秀作品的起点。
(作者:阎安,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