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5日,由罗周编剧,童薇薇导演,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创演的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该剧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坚持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一段历史,并充分运用充满江西特色的采茶曲牌和山歌,艺术呈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依靠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编者
革命历史叙事的民间视角
刘玉琴,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高级编审
革命历史题材素来是艺术创作的常见选择,呈现方式也有多种打开路径。描述党群关系,用民间性、地域性表达,凸显独特审美品质,成为一种难得的戏剧实践。采茶戏《有盐同咸》从民间视角将历史行进中的个体予以生动呈现,以他们的情感和心灵轨迹折射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投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内在逻辑,为戏曲舞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带来新的视野。
采茶戏《有盐同咸》来自真实素材的提炼和重建,讲述军民鱼水情深。全剧以上世纪20年代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创建为背景,以盐为主线,情为内核,完成了以山歌体为特征的抒情叙事。作品引人关注之处是对盐、情、歌的着力开掘,充满象征性、隐喻性,赋予戏剧表述及舞台手段的开放性、新鲜感。
《有盐同咸》题材独特,内蕴深刻。主旨虽然宏大厚重,却选择了对微观具象事物进行聚焦,将历史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以小见大,巧妙寓意。全剧紧紧围绕“盐”这一载体,把党群、军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展现得波折起伏。在极端艰难困苦条件下,红军坚持“只要自己有盐吃,就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他们把缴获来的盐分给当地群众,村民舍不得吃,悄悄将盐罐子埋于地下。国民党军队占领井冈山根据地,在各个要道拦路设卡,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老百姓又将盐融化于衣物,冲破层层封锁带给山上被围困的红军。作品主题鲜明、情节流畅,以雪白的盐作为意象,映衬民心和革命初心,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依靠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丰富内涵,题旨开掘以小博大、意味深长,说的是盐,又是打破时空的情,是红军与百姓双向情义的对流。
人物命运是构成戏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作品新意迭出,以七秀对杨连长的情感以及她的成长为线索,打破了常规女性情感叙述模式,没有刻意描摹人物胸襟,只是侧重从民间视角,以七秀对爱情奋不顾身的追求和执着,并渐渐被红军的信念所影响和吸引的过程,展示了革命伦理叙事的新切面。帷幕的开篇,是鞭炮声中19岁的七秀因家里贫穷,被迫嫁给地主赵老爷做妾。在七秀哭得死去活来时,一位红军阿哥用半罐无比珍贵的盐和3块大洋为她赎身。别人告诉她,那位阿哥就是红军的杨连长。七秀赶紧追出去,只见一个“个子高高、腰板笔挺、走路带风”的背影,坚定地往井冈山方向前行。这个背影,像一颗种子,在七秀心里慢慢生根发芽。这是一段美好爱情的开篇,剧情却没有沿着想象的轨道生长。
半罐子救命盐,让七秀心中的感恩与爱情一并产生。为了见到救命恩人,她日夜扎在小井红军医院救护伤员。见到杨连长时,她内心惊喜异常,但因为不识字又误以为杨连长和罗书记是一家。七秀难过不已,将半罐子盐深埋地下。此时,七秀的情感本该在这里转一个弯,移开心思,如常生活。然而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她依然愿意跟着杨连长的脚印往前走。得知红军转移,杨连长被困山上,她不顾危险,挖出盐罐,化盐于衫,去赣中寻找。在赣中她知道了杨连长和罗书记并非一家,知道了将自己救出火坑的并非是杨连长,而是其他红军战士,此时杨连长也已身负重伤,生命朝不保夕。事至此般,七秀的情感原也可以因误会、错认了人而停顿下来,转身归去,可七秀经历了种种对比,知晓了黑白冷暖,决意对杨连长生死相随。七秀在情感转腾中,完成了从对一个人的追随到升华为对红军的信仰。杨连长为了不拖累七秀而陷入敌手,临终前答应在两人结婚证上盖上大印,深情嘱托七秀一定要活着,跟上红军队伍。当七秀站在白军面前坚定响亮地说出“我是军属,我就是红军”时,一个小女子的声音惊天动地。
由一个美丽的爱情误会,引出七秀丰富曲折的情感经历,虽然她有局限和弱点,却也由此构成平凡而丰满的人物性格,体现出人性与革命性的融合统一,这是颇有勇气和探索意味的尝试。平凡百姓对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爱恋,革命动机由懵懂到清晰的变化,为人物心理构建铺设了广阔空间,开辟了军民情感关系表达的新通道。七秀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爱憎分明。面对长根的追求,她大胆地说:“我喜欢杨连长。他活着,我跟着;他死了,我埋他!”为给红军送盐,面对白军的围困,她说:“送不进也要送。”面对身负重伤的杨连长,她斩钉截铁:“有命就要同哥行,绝不半路打转身。”红军的情是一种温暖,为她驱散了寒夜,滋长出的信念,促生了她内心的希望和坚决。表面上看她活在了个人情感世界里,而她的情感走向和归宿,又集合了特定时代无数人的意志和脚印。作品以个体映照群体,以情感折射信念,以七秀对杨连长的小情传递出百姓对红军的大爱,具有朴素生活的醇厚味道。七秀的情感历程闪烁着历史中无数普通百姓的内心路径,懂得感恩、对爱执着的性格也凝汇了创作者对人间世情的感悟与洞察。
值得瞩目的是,七秀的成长不是单向度的自然生长,她的暗恋、憧憬、信任、相随,充满了现实的逻辑和铺垫。半罐子救命盐,让她跳出火坑。红军“废除聘金礼金”“不虐待儿童”“废除债务”等充满人性且能改变穷人命运的规定,让她看到了过上不一样生活的诸多可能。经历了罗思齐、杨鸿飞和众多红军战士的先后牺牲,走过了5个县,16个村子,看过上千栋被烧掉的房子,几百个死人,想到敌人“茅草过火,米盐断绝,人要换种”的残暴,七秀体味到“化盐入水鲜到心”的温暖,最终懂得了跟着谁才有未来。爱在这里只是起点,当他们真正接触革命,才发现了尊重与平等的光,心中的爱被拉长。一个家境贫穷的山歌妹子,找到了理想,明确了信念,投身于革命,人物变化的自然逻辑和坚定缘由,以及身上的蓬勃生命力传达得清爽有序。这个人物是戏剧舞台的独特存在,体现了革命历史题材人物塑造的创意性思考。
吉安采茶戏由采茶歌发展而来,道白、唱腔使用吉安当地的“官话”,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将七秀定位于山歌妹子是作品的独特贡献。数百年来,井冈山儿女都是听着唱着山歌长大的。剧中的七秀不识字,没有文化,代表了最底层、最贫穷的百姓,但她自小就受山歌的影响,这为人物爱唱山歌和一开口就能把人唱痴了的天籁嗓音提供了可信基础。剧中,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兵,都爱听七秀唱歌。最后白军军官下令开枪杀害全村百姓,七秀于枪口下三劝白军,唱出了情意,唱出了希望,最终瓦解了白军,唱“红”了白军。这是真实的历史投影,也是艺术的重新建设,红军与人民同心的巨大精神能量,表现出深广的人类信仰的本质和追寻。剧中大量运用本地民歌、山歌、儿歌以及方言俚语,产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山歌体抒情叙事生发出淳朴本真的力量,迸射出坚韧向上的活力。反复出现的主题曲:“亮晶晶的盐粒像满天星,光闪闪的红军是不灭的灯”,含意深阔地勾描了党和人民的血肉相连,如彩霞满天。
从题材选择、主题确立,到以爱情为载体的人物设计,以及山歌体抒情叙事,《有盐同咸》紧扣情感关系,传达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盐是党和人民的纽带,情是追随革命的信仰,歌是心声,是人民跟党走的形象化表达。高潮处“红军哥哥慢慢走,妹妹追哥到天尽头,翻山要与哥同道,渡河要与哥同舟。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跟着红军走过长夜到天明”的歌声,将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充分展现出来,也将井冈山精神持续发扬光大。
“盐叙事”创新红色题材的艺术表达
胡一峰,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理事
生命中不能少了盐,同样不可少了精神。古代文献中有颇多以盐为喻的箴言警句,现代uedbet全球体育作品中更有讴歌革命精神的佳作名篇。如此说来,盐与精神都可谓人类文明史的要素。采茶戏《有盐同咸》立足波澜壮阔的苏区革命史,慧眼独具地拈出一个“盐”字,以精深的主题、精彩的故事、精巧的结构、精湛的表演、精良的舞美,完成了别具一格的红色uedbet全球体育“盐叙事”,艺术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了文明史上关于盐的文化表达,也为新时代革命题材创作图卷增添了新的光彩。
全剧紧扣主题,以一个“盐”字贯穿始终,除序幕外的“分盐”“埋盐”“化盐”“饮盐”“识盐”“歌盐”6场均以盐为题,把叙事逻辑与欣赏焦点锚定在盐上,呈现出简练而丰富的美学风格。剧中的盐具有多维度的内涵,承担着多样化的功能。一些关键段落,如红军用半罐盐和3块银元为七秀赎身,打土豪给乡亲们分盐,给待产的罗思齐喂盐水等,真实地反映出盐不仅在苏区百姓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坚持革命斗争必不可少的宝贵物资。应该说,运用某一物件勾连剧情,渲染气氛,在从古到今的戏剧创作中并不罕见,但是,选择盐这样一种日常之物,充分关照其在革命历史中的真实地位,将其置于叙事的中心,并使之成为全剧情感抒发和思想升华的支点,确实体现出编剧对题材内涵的深刻领悟与灵慧把握。
剧中的盐被赋予了充沛的情感内涵,全剧洋溢着中华美学精神所强调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等要义。故事从以盐赎身开始,经由以盐诉情、化盐入水、送盐救人等情节逐步深入,展现了七秀的心路历程以及情感变化。自那个“个子高高、腰板笔挺、走路带风的”红军为七秀赎身,她便记住了这个恩人。盐换来了七秀的新生,也在她心里种下了爱情的种子。于是,当同样走路带风的红军战士杨鸿飞出现时,七秀自然地把他当作了昔日的恩人,将报恩与眷恋的感情投向了他。但在与罗思齐聊天时,七秀却误以杨鸿飞和罗思齐已是夫妻,一时心情沮丧,神情恍惚,在“当年救我盼再见,今日再见没姻缘”的悲痛中含泪埋掉了在潜意识里当作定情信物的半罐盐。接下来,白匪进犯,根据地食盐供应受阻。七秀得知红军没有盐吃,没有力气,走不动路,决心挖出盐罐,以水化盐,浸入衣裳,把救命的盐巴穿在身上,冒险进山,为红军送盐,由此也得知了罗杨二人并非夫妻、杨鸿飞并非当年救她的恩人。此时的七秀已经完成了从对一个人的感恩爱慕到对一类人的崇敬爱戴的转化,而这一类人就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最后,七秀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该剧的“盐”叙事并未在此止步,创作者极富深情地演绎了七秀与杨鸿飞把名字写在“结婚证”上的情景,把一份专属于革命者的浪漫给予了七秀,革命的坚贞与人性的温情于此交相辉映,使这个走向革命的年轻女性形象更加饱满感人,也使作品的人文气息愈发浓厚。观剧至此,我们的心早已被七秀以及她心心念念的盐所打动。“歌盐”一场的到来顺理成章。这一场是唯一没有出现物质之“盐”的场次,戏演至此,“盐”作为精神代言人的任务已圆满完成。当百姓高歌“一棵大树万条根,红军百姓血肉连。一心一意跟党走,彩霞满天花满山”,白军士兵受到感化阵前倒戈,全剧达到感人至深的高潮,“盐”及“有盐同咸”的象征意义格外饱满,盐的精神内涵极大彰显。可以说,七秀对盐的认识,构成了全剧最深刻也最动人的主题表达。如果说,物质形态的“盐”串联起了井冈山军民对敌斗争的诸多史事片段,那么,情感形态的“盐”细腻展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之情,二者互渗并进,在叙事与写人、写实与写意、记史与明理之间达成了艺术的平衡,为该剧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采茶戏源自民间,独具韵味。如果歌舞有颜色,那么我想采茶戏应是当之无愧的红色,这不仅因为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个古老的剧种就与革命者结缘,被广泛运用于革命宣传,而且因为近年来涌现出了《八子参军》《一个人的长征》等一批红色题材采茶戏佳作。同样,《有盐同咸》充分发挥剧种的长处,广泛运用富含红色文化气质的歌谣曲调,设计了多处精彩唱段与舞蹈场面,使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相得益彰。罗周的剧作向来富有传统戏文的独到韵味,善于在文学性与戏曲性的交融中推进案头与场上的统一,淋漓尽致地表达中国式审美。《有盐同咸》亦是如此,唱词大量运用比兴手法,表达百姓对红军朴素而真挚的爱戴,慰帖地传递出中国审美趣味。
七秀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升华,始终伴随着重要的唱段。比如,误会杨鸿飞和罗思齐是夫妻时,她的一曲“三断情”如泣如诉,哀怨婉转,凄美动人;银宝牺牲时,她抚尸所唱的“绕棺歌”,悲痛欲绝,揪人心肺。又如,七秀去寻找杨鸿飞时,演员以跪步等程式表现她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爬过骨堆山,蹚过血流河,在写意式的舞美映衬下,生动刻画出七秀之坚贞顽强。七秀与根宝化盐浸衣、拧衣取盐等动作的舞蹈化处理,则在给舞台增加灵动气韵之余,展现出了七秀下定决心追随红军后自信踏实的内心世界。总之,不论整体基调的把握,还是细节的刻画,扮演七秀的演员都表现出扎实的艺术功力和对主题的准确把握,让七秀这个人物成功立在了舞台之上。
一句“有盐同咸”,朴素而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一部《有盐同咸》,则生动而深刻地将其化为成功的创造实践,吸引着更多的人缅怀先烈,汲取营养,补钙立魂,奋力向前。
歌传鱼水情深的红色传奇
郑荣健,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在江西这片革命的红色热土上,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故事,“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就是其中之一。采茶戏《有盐同咸》以盐为意象,在常情中挖掘奇情,紧紧围绕盐所承载的情感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和升华主题,感人至深地讲述了发生在井冈山的一段革命往事和用山歌感化白军的真实故事,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与群众之间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
以“盐”立象,曲折传神
这部作品遵循了中华美学精神和戏曲本体审美个性化、风格化的创造。被迫出嫁的七秀得到红军救助和赠盐,从此记住了那个“个子高高、腰板笔挺、走路带风”的身影。情感的萌发起于感恩,盐的意象被提炼出来,结构性地形成相应的6场戏,不仅主线清晰,始终以情为引去形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充满戏剧张力,而且盐的意象贯穿始终,创作者高度集中地将盐进行情感化、审美化的安置,使之成为“分盐”的物事、“埋盐”的情感、“化盐”的智慧、“饮盐”的救护、“识盐”的恩义、“歌盐”的信仰,在曲折跌宕的情节中,有效递进情感和升华精神。创作者并不是概念化地提供一个反复使用的道具或符号,而是真正地将意象融入情节的环扣和情感的肌理当中。在确立盐这个关键意象时,就已奠定了全剧的价值基调和审美格调。
“分盐”是红色根据地工农政权成立后的具体举措,在这个热烈喜庆的场面中,七秀又看到了让自己铭记一生的背影,由感恩而萌生了对杨连长的情感。但之后七秀误以为罗书记和杨连长是夫妻,伤心之下有了“埋盐”之举,将当年红军赠送的、对她有重要意义的半罐盐埋藏了起来。“化盐”反映出敌人围困的环境险恶,而七秀挖出埋藏的盐,想出了将盐化水、湿袄送盐的妙招。在罗书记受困产子和杨连长受伤之际,“饮盐”现实地发挥了盐的作用,彰显军民互助的鱼水之情。七秀此时得知杨连长并非当年赠盐的红军,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却给了人物将个人情感升华的契机。七秀所刻骨铭心的何止是具体的某个人,她感恩感念、至亲至爱的就是红军,此时个人情感已升华为信仰信念。在罗书记、杨连长牺牲后,面对杀气腾腾的白军,已经成长起来、有着信仰信念支撑的七秀放声“歌盐”,以山歌感化白军,使全剧有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与浪漫。
在这里,盐是寄托情感的载体,形成了因情设戏、以情感人的生动意趣,也是主题贯穿的意象,高度凝练地将情节和情感提炼为精神,实现了知、情、意、行相统一。当我们回顾整部戏的情节行进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盐不仅是家常日用的物事,更代表着红军和群众之间的密切情感。“分盐”如是,“埋盐”亦如是。七秀埋的哪里是盐,分明是她误会后不得不深藏的一份情。而从军民情感到个人情感,再到回报恩义的军民互助,可成绕指柔的情感进一步有了刚毅的质感、智慧的光泽和信仰的光彩。这些质感、光泽和光彩,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七秀美丽善良、聪慧勇敢、有情有义的形象,同时也生动诠释了写“人”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真谛。“识盐”一场节奏把握得富有张力,七秀和杨连长彼此互诉心意后马上就面临生离死别,他们表面喜乐轻松,内心却如千金重。美好那么短暂,那么令人珍惜,让人恨不得喊“等等、再等等”,可他们不得不作出各自的抉择,故事也推向了牵情动魄的关键时刻。
以“歌”为媒,抒情焕彩
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山歌,如果说“盐”所确立的意象是情节的筋骨、情感的肌理和主题的精神,那么山歌就是这部剧抒情焕彩的重要媒介,不仅使七秀由写实的典型人物变成美的化身,也让采茶戏发挥出“孕育于兹而如鱼得水”的优势,贴近生活、充满温度地融入了鲜明的地域风情色彩,极大地丰富了剧种表现力。
七秀一出场就是“哭嫁歌”,她上山送盐也是借着山歌和杨连长取得了联系。山歌已不是简单的色彩性和风俗拼贴,而是被创作者真正纳入到了人物塑造、情节推进的关键要素当中。同时,唱词大量采用具有浓厚山歌色彩的赋比兴手段,很好地展现了地域风情色彩。大量质朴真挚、洋溢着民间情感与性格的唱词唱段比比皆是,反映出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
事实上,“歌”所展开的意趣生动在不同人物中都有不同的体现。比如,在“分盐”那一场,众人要罗书记给大家唱一段。罗书记曾留学苏联,唱的是带有“洋味”和喀秋莎风格的歌曲,但大家觉得不如七秀唱的山歌好听。这里其实隐约传递出中国革命要结合中国实际、要走群众路线的内涵,但处理得并不概念化,而是以审美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又如,长根是一个爱慕七秀的喜剧性人物,他唱道:“碗底没盐脚发软,嘴里没歌心发愁。盐巴一嘬眼带笑,妹子一唱哥魂丢。”人物形象一下子跃然而出,十分鲜活。而且,大量叙事性、抒情性的段落是以山歌味道的唱腔来进行布置的,人在歌里,歌在人中,有效丰富和拓展了采茶戏的歌舞表现功能。
这部剧的舞台风格是质朴的,调度灵动而不虚飘,也较好地展现出采茶戏的特色。尽管个别地方还有打磨提升的余地,如白军旅长罗思元和红军姐姐罗书记之间的关系可以处理得更加扎实细腻。但目前全剧已较为完整,故事曲折感人,人物丰盈饱满,未来定会越改越好、越演越好。就像最后“盐”和“歌”于高潮处合体,曲折情节化作大段抒情,生动意趣焕彩地域风情,回到戏曲本体,回到民间土壤,其经验生长已跃然欲出、留人启示。
文中图片来源于“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微信公号。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