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故事”看小剧场创作的今天与未来(林蔚然)_戏剧戏曲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从“北京故事”看小剧场创作的今天与未来(林蔚然)

2023-10-30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林蔚然 收藏
让造梦者乘梦前行

——从“北京故事”看小剧场创作的今天与未来

时值金秋,2023“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落幕。今年,“北京故事”举办至第10届,22场展演剧目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北京这片文化艺术沃土上勇敢生长。作为其中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倍感荣幸。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从过去3年的特殊时期走出,反而形成了一种厚积薄发的别样态势,很多戏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观察当前的小剧场作品,其样貌之丰富、内涵之深远、表达之灵动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故事”小剧场戏剧展演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互相照鉴的机会,一方面是作品的展示,另一方面也有思维的碰撞。回顾本届“北京故事”的作品,无论从参与队伍、内容层次还是市场空间,都有大幅度的更新。比如《杏仁豆腐心》等当代经典作品的本土化演绎,有着扎实的文本基础和对亲密关系的再思考,使它天然附着于本土观众的情感触点;又如演出超过150场的《大真探赵赶鹅》,其中跨界融合的演绎和戏剧衍生品的创新,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剧目样式的多元性、表达的丰富性、探讨文化生活的当下性组成了本届“北京故事”展演的突出特性。

今天我们谈论的小剧场,最开始在西方以“自由剧院”的创立而发端。这种形式带来了一场反传统、具有实验性的戏剧运动,而这一特性也成为根植在小剧场作品中的强大基因。不同的是,在当下的文化生活中,小剧场已不再是一种非主流的空间,也不是所谓大剧院的“附属”,它成为一种与大剧院平分秋色的剧场样式。观演关系、内容形式、新兴技术,都在这里获得了重新的思考和呈现。

中国的小剧场戏剧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约四十年。小剧场作品从对于人性、道德的严肃讨论,到如今更贴近社会、充满时代性和都市性的表达出现,小剧场已经形塑了一种文化现象,对都市文化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小剧场等新型演艺空间话剧演出场次占话剧市场的66.26%,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小剧场作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小剧场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话剧发展繁荣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毋须讳言,当前小剧场创作原创力已显匮乏,许多剧院团队求稳的心态加重,一些作品偏离了小剧场作品核心的创作诉求。面对现存的问题,立足于当下的环境,我们要如何想象和建构未来的小剧场生态?

走得再远,也要不忘来时路。在面对苦闷和困境时,我们需要叩问自己、审视自己的初心,认识到小剧场的任务和意义何在。中国小剧场创作先驱、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曾说过,中国的小剧场有三大任务,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到戏剧普及、提供实验阵地、重新诠释经典。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这三点中国小剧场的任务对今天小剧场的功能定位依然极具启示。

在未来的小剧场发展中,应当要重视这三点面向。

其一,重视文本,回答好表达什么的问题。

每一次创作都是创作者对自我内心的再一次挖掘。小剧场需要的文本,一定立足于创作者生命中不可复制的体验。小剧场强调创新,真正有力量的创新不是拾人牙慧,恰恰是向内的探索和重构,我们要关注日常,关注时代,关注自己和周围人的生命体验,开掘个体心灵中闪亮的一面,以彰显自身的生命特点来激发文本的丰富性。

小剧场可以以小见大,这里恰是反映原创能力的晴雨表。戏剧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我们在小剧场中的创作,应该秉持着对自由、理想、美的终极追求,去搏击舞台带给创作者的限制。与此同时,作为艺术创新的自留地,也应给小剧场艺术探索更高的容错率,对于青年创作者而言,他们恰是需要这样一个支点作为起步。

其二,重视观众,回答好为谁表达的问题。

小剧场具有打破第四堵墙的空间特色,其在某种程度上重构了剧场的观演关系,这是小剧场在观众培育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试验田”的定位不应该局限住小剧场的表达,小剧场可以也应当面向广大而真实的都市观众,走进大众的生活圈,用具备审美价值、充盈时代气息的作品吸引观众。

如果说大型剧院是动脉,小剧场就是文化生活中的毛细血管。其概念不是仅指物理空间、演出区域,更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入口和象征。随着演艺空间的培育和发展,我们一方面应该要打开空间上的想象力,让空间深入观众的生活,小剧场可以在街区、在公园、在商场、在胡同,要不断创新空间,让戏剧文化成为一种更便捷的消费选择;与此同时,要发挥小剧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拥抱沉浸式、互动式、数字化的新兴表达,让技术上的创新从表达形式深入内容题材。

其三,重视人才,回答好谁来表达的问题。

小剧场建设不仅是搭台引客,它是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所谓建设,应该既有空间上的建设,也有对空间中“人的建设”。艺术创作既不能是一潭死水,也不能是无源之水,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兼具“匠心”和“锐气”。

谁来表达,这决定了作品的风格、面貌、品相和品质,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审美点”落在何方。要相信观众对艺术的感悟力和接受度,给青年人才创作以更高的自由度和包容度,从尊重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出发,寻求小剧场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小剧场展演的最终成果,绝不应该只是票房数字和奖项,而应是为城市带来的文化面貌和精神气质的革新。前人有言,戏剧就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的艺术,只有人的活力被激发、被点燃,创作者和观众才能找到灵魂的交汇点。

不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观众,小剧场永远有一种抚慰和疗愈的力量,温润着这个空间的每一个心灵,而这也成为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回答了为何写下去、演下去,也让扎根时代生活的小剧场永远有求变求新的无限可能。


(作者:林蔚然,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会员,《新剧本》杂志主编、一级编剧)


延伸阅读: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纵览

当光启的一瞬间,有一种力量能够疗愈我们(林蔚然)

杂技剧《春望·小萝卜头》:天马行空 焕新光彩(林蔚然)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网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微信公号

  • “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视频号